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HH」尷尬症及其他

「HH」尷尬症及其他

「Hi」「Hello」尷尬症

學名利卡多因泥泥蝦症,俗稱打招呼尷尬症。我想,無論您學識多麼廣博,一定還沒聽說過這種病症,這來源於筆者曾發表在國外某不知(cun)名(zai)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性論文。

尊敬的讀者,如果您是典型的外向型人格、天生的交際家,那麼這篇文章並不會引起您強烈的不適,建議您不要閱讀了。

如果您一定要看下去,那我也沒辦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HH尷尬症的發病癥狀,根據臨床學研究,其主要癥狀如下:

遠距離控制無能

根據大數據顯示,需要打招呼的情況中有66.66%都發生在我們去某地做某事的路上,那麼,其空間範圍就十分廣闊了。

我們知道,打招呼有一定的距離要求,如果您不想在公共場所發出音量十分大而引人注目的聲音,就最好在十米甚至五米以內再打招呼。可惜的是,我們活潑敏捷的眼睛總能在三十米開外發現熟人。正是此時,HH尷尬症發作了,我們腦內盤旋著的其他一切事物都在剎那間被切斷拋棄,所有的腦細胞高速運轉,為如何完成等待距離縮近並打招呼這個浩大的工程過勞服務。

與此同時,心跳加速,脈搏涌動。我們的面上會現出一層不動聲色的潮紅,各個角落的五官輕微脫離管制,目光在短暫跳躍後會收縮凝聚在與對方反向的某處,試圖表演出一種閑庭散步般的「沒看見」。但這種目光的凝聚並非就此固定,在後續的距離拉近中,就像您在吃雞時躲藏在石頭、樹木或者牆壁後與敵人打槍戰那樣探頭打一槍就頃刻縮回,我們的眼珠子會時不時瞄一下對方是否發現了自己,慫且專註。

我用專註這個詞,實在是因為這個過程帶給我們的緊張感不亞於一場數學考試。考試結束鈴是距離已拉近到足以打招呼並且對方也發現了自己,這時我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用一個看起來十分自然的微笑和一個比較僵硬的揮手姿勢配合可愛的吐字「Hi」或「Hello」結束這一切(呵,你以為真的結束了?)。

當然,這種恰好的時機不是每天都有,也許對方在距離尚遠時就發現了你,並且他也恰好有點兒HH尷尬症,你們沒法互相忽視,想像一下吧,兩個尷尬的微笑在從三十米縮近到一米的過程中逐漸僵硬,並且目光始終深情對望。或者,對方始終沒發現你,你小心翼翼地在距離他只有兩米的時候打了個招呼,而他壓根沒看見,喔,真是滅頂的尷尬。

先後次序排列猶豫

這種癥狀基於打招呼發生在兩者之間,那必然就存在先與後的次序。在雙方相對較熟悉的情況下,除非重度HH尷尬症患者,幾乎很少會出現先後次序排列猶豫。但問題就出在這裡,萬一對方只是和你只有一兩面之緣或者幾句話交情的亞陌生人,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或者忘記了。但該死的是臉盲症失效了,我們偏偏記得他的長相,而又無法確定對方是否記得自己。

於是,我們無可避免地陷入先後次序排列猶豫:如果我先打招呼,但是他其實根本不記得我了,會不會毫無波動,一臉懵x,甚至覺得我是個傻x或搭訕變態;但如果我不主動打招呼,而他記得我,會不會認為我很沒禮貌,無視甚至反感他。總結而言,這其實是一種與對方關係是否熟悉到要打招呼的判斷疑慮。但現實交際並不會給我們充足的時間去權衡考量,最後的排列結果往往不是思考得來的,在危機的最後關頭,你鬼使神差地抬手打了個招呼,可能只是因為你今天早上偶遇了男神,晚上要去吃火鍋。

多個目標選擇障礙

多個目標是指我們進入一個存在多個對象的環境。一般而言,這時候的打招呼其實輕鬆許多,這種環境大多固定,我們本身的目的就是走近與他們匯合,很大程度上無需考慮距離方面的尷尬,走近之後,笑一笑,say hello,目光輕柔地撫摸過每一個人的臉龐,就能收穫許多HH的回應,隨即愉快地融入這個環境。

但我們假設一下,這個環境中的多個對象是一眾親戚長輩。筆者在小學初中階段一直被父母詬病沒有禮貌,不懂得「叫人」,因此現在我一旦發現視野中出現了一個長輩,就高度警戒,時刻準備抓住時機,乖巧而不顯刻意地叫他(她)一聲(大、二、三、四、小)【姨舅姑伯嬸叔爺爺奶奶】但,令人窒息的是,這一眾長輩往往群體出沒,六七八個站在一起慈祥地注視著我,我在這一刻無處遁形,我肯定不能只叫二伯而不叫大伯,只叫二媽而不叫小媽,我於是開始設想自己下一秒一口氣把這些長輩的稱謂全部叫完,但覺得實在奇傻無比,於是放棄,只有充滿負罪感地傻笑盯地。或許,下一次,我可以嘗試和他們say hello,並用乖巧靦腆的目光輕柔地撫摸過他們慈祥的臉龐。

後續發展預判焦慮

在第一種癥狀中我打了個括弧:呵,你以為真的結束了?那麼在打完招呼之後,會發生什麼?若雙方行走路線方向相反,交情比較淺的,大概就此別過,相忘於江湖,關係較好並且熱情的朋友,可能會順口問一句去哪兒去做什麼,看似挺好回答,但總歸會有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難以簡短言明,還有一些許久不見「居心叵測」的朋友可能無意地驚訝一句「誒,你怎麼胖啦!」,戳中某些HH尷尬症患者的痛點,成為他今後的預判焦慮。

但這種癥狀的重災區還是在雙方同向同路的情況,我們在趕往某地的路上看見一個略微熟悉的背影,思考如何追上去打招呼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思考在打完招呼之後同行時是否有話可聊,畢竟,HH尷尬症患者或多或少沾點社交障礙,因此這影響到我們最終要不要上去打招呼的決策。如果我們主觀認為是有話可聊的,那當然最好,但如果相反,為避免陷入更深的尷尬,只能保持當前速率,並心驚膽顫地持續關注自己與對方的距離是否安全,最糟糕的情況是對方步伐奇慢,而我們不得不與他協調,至少不能快過他,據三成受訪者表示,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和心靈受到雙重煎熬,無比漫長而痛苦。

說完癥狀,是否已研究出相應的治療方案?

作為社交恐懼症下的一條分支,HH尷尬症的治療方案參考社交恐懼症(筆者懶。

實際上,許多自嘲有社交恐懼症或者社交障礙的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患者,只是內向型人格或缺乏社交技巧。儘管社會這個大舞台更適應於外向而善於交際的人,儘管內向被許多人視為性格缺點,但也請您不要認為內向天生劣於外向,內向的人精力來源於「自我」,在自我沉浸與挖掘中一樣能夠獲得幸福感並實現價值,你要知道,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斯皮爾伯格、村上春樹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呀。

國內關於HH尷尬症的研究停留在空白階段,筆者單槍匹馬所做出的研究也仍然相當稚嫩,若您有新癥狀的發現甚至已經在實踐中發明了對治癒此症效果顯著的良藥,又或者只是一段您在打招呼時遇到的尷尬經歷,都歡迎後台投稿留言

儘管我們不會抽獎送禮品,更不會給您脫單帶來任何幫助,但您盡可(bu)以(yao)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您的大名會與筆者的一同出現在諾貝爾醫學獎的名單上。

供稿:野鶴

特約插圖:業安

排版:野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三五隻事 的精彩文章:

喝了這麼多年,你真的喝對可口可樂了嗎?

TAG:二三五隻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