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和味業公司深度:從西南到全國,差異化競爭成長性突出

千和味業公司深度:從西南到全國,差異化競爭成長性突出

千和味業(603027.SH)

從西南到全國,差異化競爭成長性突出

調味品行業成長空間看好,集中度提升趨勢利好品牌企業,高端化是重要突破口之一。受益於餐飲回暖和消費升級,調味品行業有望保持量價齊升。我國調味品行業仍存在大量小作坊,規模以上醬醋企業近400家,市場集中度遠低於其他國家。未來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牌的日益重視,中小型企業將逐漸被淘汰,優質企業有望受益提升市場份額。此外,2016年下半年以來,包材等成本的快速上漲使得調味品企業紛紛提價應對,成本、消費升級共同支撐價格上行,差異化和高端化是行業潮流方向,也是企業重要競爭策略。

千禾味業產品定位高端主打有機零添加,差異化戰略搶佔高端調味品市場。公司始終堅持以高品質醬醋產品為核心,利用當地獨特地理環境打造優質產品,產品口味優秀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公司定位高端,用高品質高價格的差異化競爭策略,避開競爭激烈的8-10元低價產品帶,50%以上產品單價高於15元(公司公告2017年10元以上醬油產品銷售佔比達到65%),先發制人在高端調味品市場取得領先優勢,繼續看好公司在高端醬醋市場的持續發力。

■全國化擴張和渠道拓展同步推進,成長期特徵明顯,規模小,增速快。公司立足西南市場大本營,堅持「高舉高打」戰略率先攻克一線城市,以點帶面積極拓展全國高端調味品市場。2016年公司迅速新增400多家經銷商,其中西南地區以外新增300家左右,全國化擴張推進迅速,2017年經銷商數量預計已突破千家。同時考慮到餐飲行業復甦趨勢良好以及餐飲對品牌調味品需求增加,餐飲渠道高端調味品的成長空間也十分廣闊,目前公司積極與連鎖餐飲品牌進行合作,通過個性化調味品供應迅速切入餐飲渠道。公司目前收入基數較小,隨著全國化布局順利推進和餐飲電商渠道逐漸滲透,市佔率將持續提升,有望繼續高速成長。

擴張階段費用上升較快,靜待規模效應顯現。公司目前處於全國化擴張時期,銷售費用率也快速攀升。渠道投入層面,公司在西南以外地區費用投放增加最為明顯,華東、華南地區經銷渠道促銷費用佔總渠道費用比重最高超過95%。除此之外公司注重品牌營銷,積極推進廣告宣傳,廣告費投入也在增加。我們預計隨公司收入增加,規模效應將逐漸顯現,費用率下降空間較大。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26%、35%、30%,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4%、40%、34%,成長性突出;給予買入-A 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25.2元,相當於2018年39倍、2019年28倍的動態市盈率。

風險提示:區域擴張進度低於預期,擴張期費用快速攀升侵蝕利潤。

以下為正文

1. 調味品行業後起之秀,民營企業管理機制靈活

1.1. 焦糖色業務起家,隨後切入調味品行業

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地處四川省眉山市,由四川恆泰(原名恆泰實業)於2012年整體變更設立。恆泰實業創建於1996 年,以焦糖色業務起家,2001 年開始正式進入調味品行業,專業從事高品質醬油、食醋等調味品和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醬醋類調味品業務佔比持續提升。公司產品布局思路清晰,大力拓展調味品業務,穩定發展焦糖色業務。目前,公司主營收入中近60%來自於醬醋產品。醬油增長最快,銷售收入由2011年9562萬元增長至2017年5.06億元,CAGR達32%,收入比重由2011年的19%增長至2016年的53%,現已成為公司最重要產品品類;食醋類產品也實現較快增長,收入佔比由2011年的9%逐步提升至2016年的16%;焦糖色是公司傳統業務,前幾年由於焦糖色價格下降以及公司主要客戶海天大幅減少採購焦糖色業務收入大幅縮減,2017年焦糖色業務佔比下降至23%,預計未來將會保持相對平穩。

1.2. 成長性突出,盈利能力強

收入利潤均實現快速增長,盈利能力強。受三公消費政策打擊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前幾年餐飲業表現較為平淡,調味品及其上游原料也受到一定影響,公司業績增速自2013 年開始放緩,隨後公司開始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重心逐步轉移至下游產品醬油和食醋。2016年起營收增長明顯提速,2016、2017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7、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23%。同時,凈利潤也實現快速增長, 2016、2017凈利潤分別為1.00、1.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44%。

調味品收入增速領先行業平均水平。公司調味品產品市場認可度高,有「西南醬油王」之稱,主打「零添加」高端產品符合當前消費升級趨勢和健康消費理念,配合公司全國化擴張戰略在一線城市的快速推進,公司調味品業務發展勢頭迅猛,2014-2016年收入呈直線上升趨勢,2016年收入增速達40%,遠高於行業龍頭海天10%,在整個調味品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

1.3. 持續進行產能布局,匹配擴張需求

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用於年產10萬噸釀造醬油、食醋生產線項目、市場營銷網路升級建設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項目,截止2016年底,釀造醬油、食醋十萬噸生產線項目已經投產,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5%,現有釀造醬油能力 12 萬噸/年,釀造食醋 8 萬噸/年。

根據公司全國市場戰略規劃和開拓進度,公司2017年又新投建了年產25萬噸釀造醬油、食醋生產線項目,將分為兩期共四年完成,建設完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2.68億元/年,為企業實現凈利潤 1.93億元/年。公司持續進行新的產能建設,目的是提前布局滿足快速擴張所帶來的市場需求,鞏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場地位和綜合競爭力。

1.4. 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股權激勵有望充分綁定核心員工利益

公司為股權結構較為集中的民營企業,董事長、總裁伍超群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持有44.34%的股份,伍超群和董事伍建勇系父子關係,兩人合計持有股份57.37%,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主要管理層持股,實現管理層和股東利益一致,保證了管理團隊的穩定,有利於公司治理。

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有望充分綁定核心員工利益。公司於2017年8月推出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授予限制性股票630萬股,占股本總額的1.97%,授予對象為包括副總裁、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在內的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共計108人。

實際授予計劃分為首次授予和預留部分兩次分別實施。

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已於2017年10月31日授予完成,而後在資金繳納過程中,有2名激勵對象因資金籌集不足等個人原因放棄認購全部股份,公司實際向106人授予598.52萬股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登記日為2017年12月13日。

預留部分股票為25.48萬股,激勵對象將在2018年10月25日前確定。

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的考核指標分公司和個人兩個層面,公司層面對2017-2020年的收入及利潤增速均提出較高要求,但考慮到公司調味品業務正處於全國化擴張的重要階段並且基數較小,預計本次股權激勵計劃的考核目標完成壓力不大,有望充分實現核心員工的利益綁定,從而有效調動其積極性助力公司發展提速。

2. 調味品行業成長空間廣闊,千禾定位高端更受益消費升級

2.1. 調味品景氣度在大眾品中居前,下游需求保持較快增長

2.1.1. 餐飲行業迎回暖,帶動調味品使用量上升

餐飲業迎回暖,大眾連鎖餐飲成重要力量。受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政策的打擊,餐飲行業也迎來漫長調整期,在經歷了三年的深度調整後,餐飲業從2015年開始進入復甦期,大眾餐飲不斷崛起發展勢頭良好,限額以上餐飲業收入增速也由14年低點的負值上升到17年的雙位數。

同時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就餐,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調查數據,一周在外就餐2到3次的消費者佔比從2014年的45%增長至2015年的51%,而一周在外就餐1次及1次以下的佔比則由48%減少至39%。此外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發布的調查數據,2016年消費者外出就餐人均消費主要集中在40至100元,進一步說明大眾餐飲消費蓬勃發展。而從消費場景來看,多家經濟實惠的大眾連鎖餐飲在用餐高峰期時均需排隊等號較長時間,也側面展現了餐飲業的火爆。調味品作為餐飲行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將直接受益於餐飲業的復甦,同時由於餐飲端的調味品使用量往往高於家庭,下游消費結構的改變亦將助力調味品行業加速增長。

餐飲消費升級為高品質調味品提供更多發展空間。

餐飲消費升級為高品質調味品提供更多發展空間。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越來越多餐飲企業依靠天然有機、零添加的健康餐飲特色在激烈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供應鏈展示、食材展覽、開放式廚房等運營手段讓消費者從食材採購、烹飪流程等多角度確認食品安全,大大增加消費者粘性。如廣受消費者歡迎的西貝莜麵村一直致力於天然、優質、無添加的食材和調味料,並通過首創性開放式廚房的運用成為西北菜系中熱度最高餐廳。高端健康的餐飲業發展趨勢無疑帶來了對於高端調味品的更多需求。根據調味品協會統計,調味品在餐飲消費中的比重接近10%,有部分餐飲企業為了打造菜肴特色、吸引「回頭客」,調味品成本已經達到其收入的20%。未來隨著餐飲使用調味品從分散走向更加集中,品牌調味品企業將可享受這一紅利,餐飲端調味品成長空間仍然廣闊。

2.1.2. 家庭消費持續升級,調味品單價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升,高端化、功能化成調味品消費升級方向。根據麥肯錫發布的《中產階級重塑中國消費市場》報告,2022年富裕階層和上層中產家庭佔比將達到63%,這兩類群體追求高品質生活,更加關注食品健康和安全,對調味品從原來相對單一的需求,向細分功能和高品質轉變。為迎合消費者需求,調味品企業也在積極研發推陳出新,一類方向是主打「零添加」、「低鹽」、「有機」的健康調味品,如千禾零添加頭道原香、海天淡鹽頭道醬油等,另一類是新型功能性調味品,如欣和鐵強化醬油、加加麵條鮮等。高端化調味品溢價明顯,價格遠高於同品牌普通產品均價。通過不同品牌產品單價的UI比可以發現,千禾高端產品的單價較其他知名品牌的暢銷產品可高出1-2倍,溢價極為可觀。

2.2. 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優質龍頭企業更受益

調味品行業內存大量小型作坊,集中度遠低於其他國家。受我國獨具特色的調味品生產模式及行業發展進程影響,調味品行業目前主要仍以地方品牌以及作坊制企業居多,雖然一些企業經過整合已逐步發展為區域性品牌,產品可以輻射到部分鄰近的省外市場,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品牌並不多,市場相對分散。歐睿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調味品零售價值CR5為17.2%,遠低於日本74.8%。國內行業龍頭海天市佔率僅為6.3%,而日本最大調味品企業龜甲萬市佔率達37%,兩者對比來看我國龍頭企業份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隨餐飲消費復甦、家庭消費升級以及居民品牌及健康意識的提高,行業未來將逐步從分散走向集中,這將給具有品牌、渠道、資金及規模等優勢的企業帶來更多紅利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間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行業整合也將隨之湧現,行業集中度提升有望隨之加速。

2.3. 2017年調味品迎來漲價潮,利好優質企業

2.3.1. 原材料及包材價格上漲,調味品企業紛紛漲價

2017年初以來,調味品行業特別是醬油行業出現了一波提價潮,以海天為首,隨後廚邦、欣和、千禾、加加等均陸續跟隨,本輪提價的主要觸發因素是2016年下半年原材料和包材成本的急劇攀升。

原材料及包材是調味品企業成本重要構成。調味品生產成本中以原材料和包材成本為主。以海天為例,公司原材料和包材成本占營業成本的比重超過80%,其中,大豆、白砂糖等主要原材料佔比50%以上,因此調味品企業對於原材料和包裝材料價格的變動非常敏感。

2016年下半年以來原料價格有所上漲。調味品行業的上游是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價格易受當年的種植面積、氣候條件、市場供求以及國際期貨市場價格等因素的影響,波動明顯。從2016年9月開始,大豆、小麥、白砂糖等農產品價格紛紛上漲,分別由年初的3810/2934/5476元/噸增長至年末的4372/3290/7101元/噸,增長率分別達到15%/30%/12%,且漲價一段時間後雖有所下調,但依舊維持較高水平

2016年下半年玻璃、箱板紙等包裝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受環保政策趨嚴、部分不合規工廠停工的影響,調味品的主要包裝材料如玻璃、包裝紙等的價格自2016年末起均大幅上漲,特別是包裝紙價格由2016年11月開始直線上升,從11月份3217元/噸迅速上漲至4567元/噸,增速達42%。

堅持零添加,注重口味優化。千禾產品在保證不加味精、防腐劑、添加劑的同時致力於提升零添加產品的美味體驗,真正做到了零添加又美味。以公司新產品御藏本釀為例,公司在堅持零添加特點的同時,經過菌種的細心配比去進行發酵,努力提高產品的口味。在零添加下,一瓶醬油鮮不鮮美取決於氨基酸肽氮含量,含量越高醬油口味越鮮美,御藏本釀氨基酸肽氮含量達到了1.2g/100ml,不僅健康而且口感更好。

差異化競爭戰略,產品毛利率行業領先。醬醋產品低價帶競爭激烈,不易切入,公司卡准產品高端定位,產品價格分布顯著側重於高價產品,以500ML容量醬油產品為例,公司在售產品14款,其中零售價在15元以上的產品多達7款,較高的定價使公司得以避開與其他行業領先公司的直接競爭,在高價帶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佔領高價調味品市場份額。同時,較高的定價使得公司調味品產品毛利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因地制宜,豐富產品品類滿足個性化需求。公司率先在零添加調味品市場建立了品牌影響力,未來將致力於細分品類的研發和特定渠道的定製化產品生產。比如,華東地區消費者烹飪是用老抽提色,然後用生抽提味,針對華東區域的飲食習慣,公司推出集生抽老抽為一體的東坡紅純釀醬油產品,既滿足了華東地區消費者的烹飪需求,又引導消費者向高端零添加醬油產品轉移。

2.4. 集中力量發展醬醋業務,主動調整其他業務板塊

2015年以前焦糖色一直為公司規模最大的業務板塊,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則是公司焦糖色的主要客戶之一,2014年公司對其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2015年度海天採購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70.19%,導致公司焦糖色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4.51%。目前公司已將經營重心轉向調味品行業,希望保持焦糖色業務的相對平穩。另外公司也在調整同屬上游工業品的冰醋酸業務,於2014年底停止其生產並於16年停止銷售。

根據公司目前的戰略規劃,市場空間廣闊、成長和盈利性俱佳的醬醋行業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從公司過去幾年的業務表現也可以看出,醬油和食醋板塊均基本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近兩年公司開始全國化擴張之路後增長更是隨之提速,並且醬醋業務的毛利率明顯高於偏向上游工業品的焦糖色和冰醋酸。

3. 積極拓展新渠道,全國化布局初顯成效

3.1. 深耕傳統渠道,西南市場貢獻最大

經銷為主,直銷為輔,助力公司開拓西南市場。公司銷售渠道主要分為傳統流通渠道包括中小超市、雜貨店等,現代渠道包括KA超市,連鎖超市,賣場等。傳統流通渠道總體上採取經銷模式進行產品銷售,而現代渠道則通過在當地收購子公司進行產品直銷,如子公司四川吉恆負責西南地區的 KA 超市、連鎖超市,子公司上海匯鮮堂負責開拓華東商超市場。目前公司產品銷售渠道以傳統渠道為主,注重經銷模式,經銷收入佔比超過75%。公司以西南地區為大本營,深耕傳統渠道,收入多集中在西南地區市場,2017年西南地區銷售收入占公司總收入達58%。

3.2. 西南地區致力渠道下沉,全國化擴張穩步推進

3.2.1. 穩固西南大本營,積極推進渠道下沉

西南地區醬醋行業競爭相對較小,公司在保持區域內領先地位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渠道下沉,一是建立現代渠道,提高現代渠道銷售份額佔比;二是維護傳統渠道,提高網點質量和數量。得益於渠道下沉的順利推進,公司在西南地區仍然保持了較高的收入增速,2017年銷售收入增速高達32.2%。預計未來公司仍將繼續推進渠道下沉,西南區域餐飲習慣上調味品使用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仍有充分潛力可挖掘。

3.2.2. 高舉高打,劍指全國市場

埠外經銷商增長迅速,全國化擴張有序推進。公司在精耕西南市場並保有領先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全國市場,不斷拓寬銷售範圍,加快對華東及華南、華北、西北等地部分區域的經銷商開發,全國經銷商數量增長迅速,已由2013年的265家增長至2016年的800家,其中2016年單年新增400多家經銷商,且多分布在西南市場以外,全國化進程正穩步推進, 2017年公司計劃在夯實去年新開發經銷商和區域的基礎上再增加近300家經銷商,目前也在逐步實現。隨著公司全國化擴張初步完成,西南地區以外銷售收入增長迅速,2016年已達3.59億元,較2015年增長25.37%;2017年達4.03億元,同比增長12.40%。

高舉高打,自上而下開展全國化擴張。公司在全國化擴張過程中全力突破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提升千禾品牌形象及影響力,形成自上而下的擴張模式。以上海地區為例,2013 年公司授權匯鮮堂作為華東KA 系統、連鎖超市渠道的高端產品獨家區域經銷商,公司對其銷售額也隨之實現快速增長,由2013年的244.40萬元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6502萬元,其中2016年同比增長接近一倍。目前公司在北京、深圳等其他一線城市也在複製上海的模式,通過自建銷售團隊的方式加大在KA的地面推廣力度,期待後續效果逐漸顯現。

擴張期間費用率上升較快,未來存在下降空間。公司積極進行全國化擴張,不斷加大銷售費用投入,2016年公司銷售費用率高達20.18%,高於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為迅速開發新市場,西南地區以外費用投放最為明顯,2015年華東、華南地區經銷渠道促銷費用佔總經銷渠道促銷費用95.49%。隨著全國銷售網路布局的逐漸完成,公司銷售費用投放將趨於平穩,規模效應將會逐漸顯現,未來銷售費用率存在下降空間。

3.3. 餐飲電商齊發力,多渠道發展空間廣闊

銷售渠道方面,公司在鞏固既有優勢的傳統渠道、現代渠道的基礎上,積極開發餐飲渠道和電商,形成多渠道推動市場拓展,提升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優質產品滿足品牌餐廳要求,個性化策略切入餐飲渠道。千禾味業公司產品本身定位高端,品質優秀能夠滿足品牌企業對於調味品的要求,公司積極與大型餐飲連鎖如眉州東坡、西貝、李先生等進行合作,供應高端醬醋產品。同時公司為增加用戶粘性,採取獨立渠道供應獨立產品的策略,針對不同客戶的要求提供不同產品,單一餐飲企業單獨設置一條產品線,基本做到個性化。考慮到小型餐飲企業對調味品品牌重視程度相對偏低、醬油產品競爭激烈,公司以醋和料酒為主側面切入小型餐飲渠道,後續尋找機會繼續置換其他產品。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餐飲渠道建設,深化與品牌連鎖餐飲企業的合作,引領餐飲渠道產品向零添加升級。

由於公司目前銷售渠道集中在家庭消費,切入餐飲渠道仍大有看點。據調味品行業統計數據,2000-2014年調味品行業CAGR高達18.28%,假定2014-2020年CAGR為10%,則2020年中國調味品行業收入將達到近5000億元,考慮到餐飲渠道佔比接近一半,則對應餐飲渠道調味品使用規模在2500億左右,若公司在餐飲渠道拓展順利,後續空間和彈性仍十分可觀。

積極拓展線上渠道,助推公司產品銷售半徑外擴。除餐飲渠道外,公司還在積極拓展電商渠道,在京東以及天貓均設有品牌旗艦店,並針對節日等積極開展活動,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也迅速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據網路數據,2016年雙十一電商狂歡節,千禾高端醬醋產品天貓旗艦店銷量領銜調味品品類,這得益於網路銷售渠道克服了公司線下銷售網路並未覆蓋全國各地區的局限之處,一定程度上擴張了公司的銷售範圍。同時公司還於今年投資了一家電商平台,2017年計劃達到2700萬的線上銷售額。

4. 注重品牌營銷,線上線下協同推進

公司上市以來持續加強品牌形象建設,圍繞「高品質健康調味品」的品牌定位,採用地面媒體與空中媒體結合推廣的方式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

4.1. 線上廣告投放不斷加大,千禾高端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公司不斷加大地鐵、電視等媒體廣告投放力度,自2016年7月起,公司冠名了央視七套美食欄目——《食尚大轉盤》。自開播以來,《食尚大轉盤》以其「做出健康養生好味道」的節目特色吸引了大批觀眾,其「健康美味」的節目理念與公司品牌定位高度一致,公司冠名該檔欄目,將對公司品牌推廣起到積極作用。

4.2. 持續發力線下推廣,銷售隊伍不斷壯大

千禾主打高品質醬醋產品,以口味差異化為競爭優勢,營銷更注重消費者的面對面溝通與推銷。為適應公司業務規模擴張帶來的營銷需求,公司加大了線下銷售隊伍的人員力量配備,銷售人員占員工比例高達45.45%,此外公司還會藉助經銷商的力量進行地面推廣,從而擴大推廣力度和影響力。同時為了適應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提高及提高員工積極性,公司報告期內逐年上調員工待遇水平,從而使得銷售人員能夠保持較高的積極性。

5. 2018年聚焦增長,預算凈利增40%+

公司在2017年報當中披露2018年主要經營指標,利潤增速指標較高。

關於實現2018年預算目標方面,公司主要從產品、產能、營銷、創新和團隊建設及執行力幾個方面進行規劃分解。

其中強化營銷方面:

深化全國市場布局。西南市場全渠道再精耕,醬油、食醋、料酒三品類全渠道同步推進;西南以外全力聚焦核心市場的核心系統和核心門店,共建推廣員1000人以上。

加強餐飲渠道發展。公司自2017年以獨立團隊,獨立渠道,獨立產品進行餐飲渠道的開發以來,按餐飲經銷和餐飲直供兩個主渠道進行突破,構建起了渠道平台,銷售隊伍,並實現了一定的基礎銷量。同時通過直供已經與北京西貝,眉州東坡等品牌餐飲連鎖企業取得了合作。2017年度公司餐飲及工廠渠道調味品銷售收入近4200萬元。後續,公司將繼續完善產品,增強隊伍,加大餐飲渠道的推廣和建設。一是強化全國品牌餐飲連鎖的開發,引領餐飲渠道產品向零添加升級,提升千禾品牌;二是強化工廠特渠開發和產品應用服務。

強化以用戶為中心、以體驗為核心的價值營銷。一是通過加強培訓,全員提升專業能力、創 新銷售方法;二是全國核心門店設置店中店或零添加專櫃,差異化營銷;三是統一標準,提升人 員素養、物料質量,展現千禾高品質形象;四是針對意見領袖、口碑冠軍、消費有機和頭道380天的人群,建立會員電子信息檔案,並保持互動;五是強化線上及會員超高端產品的定製化。

重構銷售分區,優化組織架構,精準投放營銷資源。2018年,公司針對不同區域的開發程度 及消費情況,將全國市場劃分為川藏、雲貴渝、京津冀魯、華北、東南、四川吉恆、上海榮進7個大區,精準投放營銷資源。同時,對應調整銷售隊伍層級,明確崗位職責,優化流程和制度,提升效率。

產品和產能保障方面:

產品至上,進一步發揮研發優勢,高度強化產品創新,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把產品做到極致無可替代,不斷滿足、創造並引領消費者需求。

品質追求不放鬆,一是保持內部常態化培訓,牢固樹立員工品質意識;二是在供應、生產、檢測、倉儲等方面持續推進自動化、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主要設備現場人機界面互動、設備與設備信息互通和多點信息集成、中央控制,最大限度實現設備自動化控制,提升公司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三是強化QA與QC管理,持續引進、創新先進檢測方法和設備,提升產品品質及穩定性。

產能:繼續高效、高質量推進「年產25萬噸釀造醬油、食醋生產線擴建項目」建設,力爭項目一期工程於2018年底投產。

我們認為,公司產品和營銷方面積累越來越多,品牌運作越來越進步,銷售成長態勢向好,

6. 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26%、35%、30%,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4%、40%、34%,成長性突出;給予買入-A 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25.2元,相當於2018年39倍、2019年28倍的動態市盈率。

7. 風險提示

區域擴張進度低於預期,擴張期費用快速攀升侵蝕利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信食飲 的精彩文章:

TAG:安信食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