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突破迷惘的陷阱:自我啟發填補空虛的轉折

突破迷惘的陷阱:自我啟發填補空虛的轉折

煩 人|文

這個世界就像大海

生活如同海中沈船

你的當務之急是

把自己救上岸來······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讚許,讚許是一種強有力的報酬方式,然而僅有讚許顯然是不夠的,正如舞台上許多名噪一時的大明星一樣,最後還是免不了以悲劇告終,其原因就是,在舞台上明星們完全是依靠觀眾的掌聲來肯定自己的,一旦不得不退下舞台,進入自己的屋子,凄涼之情便油然而生,覺得自己真的被人拋棄了..

在人的情緒中,空虛最容易將人帶入一種孤寂的境地。正處於憂傷與困惑中的人,正被某些痛苦與不祥的徵兆所困擾的人,並沒有什麼悲傷的事,但個人卻存有明顯悲觀傾向的人..

他們所面臨的,都是這樣一種自我失落的個人危機,如同掉進一個迷惘不清的陷阱,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困惑,迴避與忽視,都將使人在這口混沌的井中越陷越深,受到程度更深的心靈傷害。

真正能使心靈受到毀滅性打擊的,不是急風暴雨,也不是閃電雷鳴,而最怕遭到連綿不絕的陰雨。心靈的雨季漫長而持久,足以使整個生命的機體霉變和腐爛,這才是最壞的情境,你必須用全部身心呼喚熱情的太陽,毫不猶豫地投身到創造性的追求中去,在迷惘中再度發掘自己內在的真實價值,重新創造一個晴朗的天空,敞開封閉的門窗,讓空氣對流,驅走所有的晦氣和霉味,這正是自我啟發,轉向快樂的過程;也是填補空虛、超越個人心理危機的開端。

——從自我分析開始,是自我啟發填補空虛的第一步。

自我啟發的目標是自我價值的認定。憂慮過度的人會犧牲自己的權力讓別人來評判自己。自卑感的產生,往往並不是因為認識上的差異,而是感覺的差異,往往不是來自事實或經驗,而是對事實做出的結論,對經驗做出的評價。其根源是因為不用自己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是相信或假定自己應該達到別人的標準或尺度。「我」應該如此這般或我應該像某種人一樣追求如此優越,只會帶來更多的煩惱和挫折,也使自己比以往更加抑制,越努力越空虛。

實際上,自己就是自己,你不必像別人,也無法像別,更沒有別人要求像你。為自己列一張檢驗思想情緒的清單,並照著這張單子核實自己的真正分量,設計自我革新的計劃。因而,人要想不被周圍一點點可憐的情勢所俘虜,就必須經常跳出自己具體的立足點,從更高、更廣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和自己的環境,如此才會有清醒的超脫和哲學的睿智。

——從孤獨中發現自我,創造出孤獨的妙處。

人在感到空虛的時候,孤獨便如影相伴,害怕孤獨不如忍耐孤獨,忍耐孤獨不如享受孤獨,享受孤獨不如開發孤獨。孤獨,能使人與外在之物保持分立狀態,使人在入世而又超脫於世人中,最深刻地發現自己。

一位哲學家曾這樣說:孤獨是使人們追尋、了悟和產生靈感的一種能力和資源。當所處的世界不再有意義,當支持和認同不足以撫慰人們的苦難,當疑慮和未定情況擊潰了一個人時,個體可以沈溺於完全的自我之中,或沈浸於自然里去探索他生命的意義..

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最深入地接觸到我們人性的核心,才能完全看出我們必須獨處這個事實。只有當我們能獨處,能面對分立狀況時,我們才能完全運用個人的資源,開始去發現我們與他人之間有意義的關聯。顯而易見,這樣的孤獨,能使人在空虛中產生更大的力量、信心和安全感。

——利用轉向行為,正確導引情緒。

人在感情衝動時保持冷靜,並不意味著應當永久積壓心中的悲憤,而是要在適當的時候發泄出來,並將此種發泄導向正途。即便是最悲傷的人,也可以在願望的驅使下自發地啟動,發揮出強大的力量,邁向新的目標。如此,便迫切需要善於利用人的轉向行為。

所謂轉向,是影響個人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將一種感情,由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者在同一對象身上由一種感情變為另一種感情的過程,可以起到緩解衝動,調節情緒,發泄憤怒等多種作用。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陷阱里解放出來。空虛的人,就像是身體抵抗力極低的虛弱症患者,在這個易於受到侵害的時期,無論做什麼都先要想到保護自己—只有一個人能真正填補你的空虛,而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學會自我肯定,失落的陰影就不會再將你糾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煩人白話 的精彩文章:

TAG:煩人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