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同齡人,可能和你不一樣:但沒有什麼能夠拋棄你

你的同齡人,可能和你不一樣:但沒有什麼能夠拋棄你

本文共3150字,建議閱讀時間7分鐘。

聽說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且不論數字細節的虛實,作為青年創業者,她和她的團隊的確非常酷。

一篇熱文隨即點燃票圈,警告我們:「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看完以後,心裡著實不太舒服:什麼?「你要麼一騎絕塵,要麼被遠遠拋下」「就算你待在原地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

我不討厭喝雞湯,但討厭突然寫下一個嚴重診斷,卻並不提出任何可行措施的毒雞湯。在我眼中,我們的同齡人,的確可能和我們不一樣——但沒有誰能夠拋棄我們。


我們還需要別人家的孩子嗎?

可能許多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有這麼一個「別人家的孩子」。TA成績好,每次總比你多考幾分;愛運動,還寫得一手好字;一定彈琴非常棒,而且每天主動練琴幾小時,從不看動畫片兒;讀書無敵多,還酷愛做家務……

這可能是我們在懵懂時最初進行的社會比較了,原來這個世界如何評價「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不光取決於「我做了什麼」,還取決於「別人是什麼樣的孩子」。

社會比較有意義嗎?當然有,Festinger(1954)指出,人們都擁有渴望判斷自己觀點和能力的動機,傾向於與他人進行比較來滿足這種需要。因而,社會比較是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的重要來源。

在特定方面與比自己強的人作比較,稱為上行社會比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上行社會比較對象。可事實上,TA很可能是一堆孩子的優秀習慣、特質的集合體,是一個不可複製的符號性人物,卻又因為被賦予了「同齡人」的身份而強加了與我們的相似性。

為了滿足獲得準確自我認識的需要,我們往往傾向於與自己相似的人作比較(Wood, 1989),或是稍稍比自己強的人、稍稍比自己差的人(Collins, 1996)。而試問,與一個難以複製的「傳說」進行社會比較,如何能為我們提供可靠的自我認識呢?

當比較對象不合適時,上行社會比較可能影響到我們的自我評價,進而帶來不適的感受。Strano和Dixon(1990)認為,自卑感就是個體進行社會比較的結果。回顧過去,我好像從來沒有被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激勵到,反而只是無盡的委屈、失落和自我懷疑。不斷被動地與這種有著相似假象的榜樣進行上行社會比較,又永遠難以追趕或超越,往往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感。

我們需要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來幫助我們認清自己嗎?認識到TA可能是一組孩子閃光點的集合後,我們沒有必要再把自己的自尊拿出來被這個象徵性的符號碾壓。同樣的,任何比較標準下,正態分布的最右端永遠只有極少數人。這世上永遠有人看起來就是「人生贏家」,而如果我們並不了解這份成功背後的真實旅程,也無法複製這份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便不必強加一個「相似性」,把自己投入這樣一種本不必發生的社會比較。

– 2 –

差異不等於差距:優秀不存在唯一的評價標準

GIF

社會比較當然也會帶來激勵作用。在某個維度上與情況比自己差的人做下行社會比較,常常使人們對自己感覺更好(Wills, 1981; Aspinwall & Taylor, 1993),因此人們常常主動尋求下行社會比較,來保持積極的自我概念。

即使同樣是進行上行社會比較,也並不盡然就帶來消極的感受,如當人們有較高的自尊水平和確定感時,也可以從上行社會比較中獲得良好的感受。Buunk等人(1990)發現,當人們在上行比較中從另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成就中感受到榮譽,或是從他人身上獲取靈感和希望的來源時,人們也可能從上行社會比較中受到激勵。

而如果社會比較能夠使我們認清自己,從而獲得激勵,實現自我提升,是因為我們從中看到了他人之所以優秀的原因,也對自己的真實水平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了解到自己可以進步的空間。

所以,何必去強調我們的同齡人已經套現多少、月入多少來引爆我們的焦慮呢?優秀不僅僅是一個結果,它是一個過程,乃至一種習慣。與其拿他人的成就和自己比,不如去看到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一些卓越的行為習慣、一份可能的進步空間。

在我們身邊默默努力著的小夥伴們,也以不同方式優秀著。那個也會叫苦叫累,但堅持每天雷打不動地背掉幾個list單詞的室友;那個因為愛好而在課餘時間堅持寫作、從不在乎讀者多少的同學;那個並不急著找實習,默默閱讀幾十本書的學姐……

我們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目標,也處於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的階段。如果我們早已對單純用考試分數來評判學生的單一標準嗤之以鼻,當然也不必為他人月入xx萬和套現xx億的數字而恐慌不已。

GIF

這讓我不禁想起那個學生時代總會被問起的問題:「你的夢想是什麼?」

猶記得,有同學走上講台,半開玩笑:「一夜暴富!」然後稍正經些地說,「其實我的偶像是xx,我想自己創業,成為像他一樣優秀的企業家。」

有同學沉穩地說:「我想在理論物理研究中作出建樹。」

還有一個女孩,帶著平和的笑容:「和一個愛的人生活在一起,養一隻溫柔的大狗,和一隻粘人的小貓。」

那時候,他們的神情各不相同,但對未來有著相似的憧憬。不會有任何人,忍心用生硬的評判去打擾這份獨屬於自己的選擇。

的確,胡瑋煒從普通記者不動聲色地走到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很棒。但如果喜歡的就是平淡溫馨的日子,「在三四線城市裡,過著平淡,卻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日子」,好像並不糟。

優秀不存在唯一的評判標準,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包容不同的選擇。比起為了一個強加的「優秀」標準去擔憂「同齡人正在無聲無息地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去恐慌「稍有鬆懈,便被遠遠拋下」而拚命爭取「一騎絕塵」,我大概更喜歡相信:我們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朝著不同的目標或快或慢地努力著。

– 3 –

我們需要上進心,但不需要被兜售恐慌與焦慮

GIF

我願意被激勵,願意忍受成長的陣痛去停止自暴自棄、消磨時間或是無意義的社交,但始終不願意被強加一種所謂成功的生活方式。

社會環境已經為我們增添了許多焦慮:「x公司春招崗位僅余x席,起薪xx你值得擁有!」「Top10名校學子都在爭取,進入xx的最後機會!」,當然還有諸多人為打造的「鄙視鏈」,都是懸在青年人身後的鞭子——你不快朝著我指的方向跑,就永遠無法追不上那些「優秀者」了。

這次的熱文,不斷強調成功創業者們與我們的「同齡人」的身份,也是告訴我們:你很可能會被你的同輩群體拋在身後!你可能會成為當前群體中的被淘汰者!

宣揚同輩群體的某些行為當然會影響到我們的選擇,同輩壓力(Peer pressure)就是指人們常常受同輩群體的思維、行為方式所影響,為了和群體保持一致、獲得群體認同,而改變自身的態度與行為等(Boehnke. K, 2008)。如果不斷地像這樣向我們灌輸,何種生活方式是同輩群體心目中的最優選擇、極力爭取的良好生活,我們的態度容易受到影響,再與自身現狀對比,自然焦慮倍增。

可是,正如陳嘉映先生在《何為良好生活》中所說,什麼是良好的生活?我該怎樣生活?這不是簡單地評判人生道路的正確與錯誤,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麼路,知道這條路應該怎麼走,我們是否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

如果我想要學好英語,我要貼在桌前的應該是我本周的目標單詞量和練習量,而不是隔壁班學霸的托福小分;如果我想要潛心學術,那麼管理X班陳同學拿到了MBB的實習又與我何干。我們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選擇,只要同樣抱著一顆上進的心,在方向不同的路上,何必總比較誰跑得更快更遠呢?

僅僅是對於自身未來的不確定,已經足夠讓人迷茫焦慮,為什麼還要立一個正在拋棄我的「同齡人」,讓我們更加恐慌?更何況,有些人就是喜歡閑庭信步,為什麼非得逼著自己去報名馬拉松?

我相信我們中的很多人,有時候真的只想緩慢地成長,朝著那個我們也未知的未來慢慢地摸索前進。想要好好地做下每一個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想要慢慢地探索一種讓我們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也許迷茫,也許尚無斐然的成就,但我不相信這就是一種退步。

但凡我們在朝著我們喜歡的方向努力,哪有什麼能夠拋棄我們呢?

GIF

參考文獻:

Boehnke, K. (2008). Peer pressure: a cause of scholastic underachievement?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 among german, canadian, and israeli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1(2), 149-160.

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7), 117-140.

Strano, D. A., & Dixon, P. N. (1990). The comparative feeling of inferiority index. Individual Psychology the Journal of Adlerian Theory Research.

Wood, J. V. (1989). Theory and research concerning social comparisons of personal attribut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6(2), 231-248.

喬納森?布朗, & 瑪格麗特?布朗. (2015). 自我. 人民郵電出版社.

◆◆◆◆◆

# 小丘說 #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生而不同,但是有時候又會用統一的標準為自我設限。人生或許本沒有最優選擇,你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祝福每一個人都過自己喜歡的人生,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滿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