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206 208

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206 208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206)

解析

本條承第203條,論述胃中虛冷反攻其然所產生的不良後果。

陽明病不能食,本為胃中有寒所致。若誤認「固瘕」之手足派然汗出,大便初硬後溏而為胃家實熱,用苦寒葯攻之,則必使中氣更虛,胃寒益甚。胃寒氣逆則發生呃忒之變,即所謂「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為自注句。說明產生噦證的原因不外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胃中虛冷,屬於內因; 另一方面是外受寒邪或治以寒涼藥物,內外合邪,使寒者更寒,胃氣上道,則成噦逆。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207)

解析

本條論述寒濕郁滯欲作谷痘的脈證及治療禁忌,以見陽明與太陰的表裡關係。

陽明病脈遲,遲主寒,為陽明中寒之象。一般來講,陽明中寒本不能食。此雖能食,但不能飽食,即所謂「食難用飽」,說明胃氣虛寒,腐熟無權。若不明此理,而強求飽食、則虛弱的胃氣被谷氣所羈縻,胃氣鬱遏,水谷不能化成精微物質而反生濕邪。寒濕凝滯,影響氣機升降,胃脘氣鬱,則微微發煩: 清陽不能上榮頭目,則頭眩; 下焦之氣不行,水道不酒、必小便難。寒濕郁滯不化,自可發生黃疸之變,故謂此欲作谷疽」。欲作,是將作而未作之意。據《金匱要略方論》所云: 谷疽生於脾胃,因於「風寒相搏..谷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所致。發黃有多種原因,但因濕邪蘊郁而發者,不外兩種:一是濕熱熏蒸而發的,為陽黃;一是寒濕郁滯而發的,屬陰黃。據上述脈證,此之谷疸當屬陰黃。寒濕發黃,應治以溫中滲利化濕之法。若因其微煩或有腹滿等證,而妄用苦寒瀉下,則不僅不能祛邪,反更傷脾胃,使寒濕郁滯更甚,故日「雖下之,腹滿如故」。從「腹滿如故」可知,前證本有腹滿,下後腹滿不僅不減,反而更加嚴重。那麼,為什麼欲作谷痘的腹滿不能用瀉下? 其原因就在於本證屬障胃氣虛而有寒濕凝郁。「所以然者,脈遲故也」,不僅言其脈象,更重要的是以脈象概括病機,藉以申明寒濕發黃不可下的道理。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208)

解析

本條以有汗與無汗辨陽明病之虛實。

陽明病,一般地指腸胃燥熱實證。胃為水谷之海,是津液化生之源。陽明熱盛,蒸騰津液外越,必見濮撒桿出,或大汗出,故汗出被列為陽明病的重要外證之一。三陽為病,均有發熱、汗出,但各有各的特點。太陽病見汗出者,為中風表虛證;無汗者,為傷寒表實證。陽明病「法多汗」,是講陽明熱實證的一般規律是多汗的,而今無汗,故曰「反」。陽明病無汗,常見於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濕熱蘊郁,不能泄越而致發黃的,可見無汗或僅頭汗出而身無汗; 二即本條所述, 因陽明氣虛,水谷無以化生津液,則無以作汗。因虛不僅無汗,同時還有「身如蟲行皮中狀」之感。「皮中」,即皮下之肌肉部分陽明之氣主肌肉,陽明氣虛,氣血不足,不能作汗透出肌表,故皮中有如蟲子爬行的感覺。因為中氣虛並非短期形成,故曰 「此以久虛故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國醫大師徐景藩治療黃疸驗案分享
學醫費人有「庸醫費人」和「明醫費己」兩種解釋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