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愛玲:生逢蒼涼世界,卻做了蓋世英雄

張愛玲:生逢蒼涼世界,卻做了蓋世英雄

文章來源:有書(ID:youshucc)

作者:宋雁樓

「民國時,張愛玲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像一朵盛放的玫瑰,熱烈嬌艷,恣意開放。半個世紀後,當我們再次回首她的生命,依然耀眼奪目。」

如果要按照「決定性瞬間」的法則給張愛玲拍一張照片,我將選擇定格這一刻:

一九四五年元宵節的黃昏,送走好友蘇青後,張愛玲來到公寓陽台上,看見一輪紅色的月亮粘在遠處高樓的邊緣,下面是眾生層巒迭嶂的複雜人生。

這一刻她為這人間下了斷語: 這是亂世。

是一個預言者的背影。

張愛玲是公認的天才,天才到近似於「巫」。

往小里說,她彷彿是細密沉重的水銀,能沉到任何物質的內部去探尋到最實質的內容。

小時候,張愛玲父母離異,父親再娶。對於自己的後母,張愛玲很沒有好感 ,認為她勢利、心機,兩人很不對付。但就是這樣,她仍能鑽進對方心裡去。

一次張愛玲在父親書房裡寫作文,寫完後忘記帶走留在了那裡。後母孫用蕃無意中看到,發現題目叫做《後母的心》,事關自己,就好奇地看了下去。

一看之不禁下大為嘆服!

一個小女孩,竟把為人後母者的處境和心情刻畫得絲絲入扣,孫用蕃竟幾乎落下淚來,覺得即使是自己剖白自己的心聲,也未必能形容得這樣準確。

孫用蕃趕緊把這篇文章拿給丈夫看,以後每逢家裡來了親友,也把文章拿出來講說講說,竟成了她堵住別人閑話的最好用的辯白書。

同樣看一本書,別人領會到的不及她的百分之一。

她曾經嫁的那個胡蘭成,雖說德行有虧,但也算得上是一個傳統文化浸泡出來的才子,自以為古文上面肯定比張愛玲強。沒想到兩人一起讀書,書上的文字也忒偏心,只是向張愛玲一個人打招呼。

翻開詩經中的大雅,才念個開頭「倬彼雲漢,昭回於天」,張愛玲就是一驚:「啊!真真的是大旱年歲。」後面發現這詩果然是關於一場旱災的。

兩人又念《古詩十九首》:燕趙有佳人,美者顏如玉,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她點評說:「真是貞潔,那是妓女呀!」

看到《子夜歌》:「歡從何處來,端然有憂色。」張愛玲嘆息道:「這端然真好,而她亦真是愛他!」

彷彿古人預先給她一支翻譯筆,能解讀出伏藏著的絕密信息來。

胡蘭成徹底嘆服,這個號稱當時汪政府第一支筆,常在大報上縱論天下時事的政治文化明星,在張愛玲面前竟然落得不敢開口,感覺自己說什麼都像」生手拉胡琴,辛苦吃力」。

再往大里說,她就象古代的欽天監,夜觀天象之下對人類的命運瞭然於心,偶爾向世人透露出一星半點:

」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管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

將來的平安,來到的時候已經不是我們的了,我們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在《盜墓筆記 》里,有一個氣味很類似的人物張起靈,他每一次開口,比那些地鼠般層出不窮的殭屍鬼怪更能引起你的恐慌:「來不及了......」「沒時間了......」。

這種話一般人沒資格講,講的人只能是那些有超能力,了解內情的人。

而張愛玲憑著她的聰敏,成為看穿那個蒼涼時代的知情人,感受到廣大的無處不在的「惘惘的威脅」。

她筆下多是一些無力與命運抗爭的舊式人物,在半推半就中終於被時代的洪流裹挾了去。

壞人多是小奸小惡,暗簇簇地陰暗嫉妒著,拽著別人與自己一同沉沒。

那些成功了的也並不徹底,往往是靠著時世的成全。《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與范柳原兜兜轉轉,最後因為香港的淪陷而贏得一樁眾人稱羨的婚姻。

她熟悉這些人物,曾經被這些殭屍般的人物重重包圍著。

但她是警醒的,憑藉著自己的天才和意志,終於從這種人生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她的身邊有一個英雄式的榜樣。

這就是她的母親黃逸梵。夫家是李鴻章後人,可謂門庭顯赫,是白富美們普遍嚮往的好婚姻。

婚後丈夫漸漸熱衷於抽鴉片,包粉頭——遺少中流行的消遣,大家都不以為怪。

但受過良好教育的黃逸梵無法忍受,她不願在那個暗無天日的華麗家庭中與其他人一起沉淪,於是和小姑子一起遠赴法國留學,後來更毅然離婚。

姑嫂二人常年合住在一起,這些行徑在當年可謂驚世駭俗之極。

但愛玲熱愛母親那裡的鋼琴聲和笑語,象拜火教徒一樣崇拜著這種自由明亮。

沒多久,因為到母親家來沒提前向後母彙報,愛玲和後母起了爭執,被父親毆打併關禁閉。好心的下人死勸她:一定要忍,離開就回不來了呀!

她託人給母親帶信說明要投奔,母親讓她選擇:留在父親家有錢沒書念,到我這裡有書念但沒錢。

瞅了個看守換班的空檔,張愛玲逃出生天,朝嚮往已久的母親家裡奔去。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在母親家裡的生活並不愉快,但自由的滋味本身就是獎賞。

從此,張愛玲就做了自己的英雄。

她的反抗,比母親更徹底,更有目標。

她很清楚,念書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還是在父親家時,她就曾為自己爭取留學機會——沒成功。

出逃前她就想明白了:在父親家裡「儘管滿眼看到的是銀錢進出,也不是我的,將來也不一定輪得到我,最吃重的最後幾年的求學的年齡反倒被耽擱了。」

母親送她念港大,她珍惜機會,學習十分用功,每門功課都考第一,曾包攬文科二年級的全部兩個獎學金。即使香港淪陷日軍強行推廣日語教育,從老師到學生大家都不當回事,她卻認為不妨趁此機會多學一點是一點。

——張愛玲的天才,來自天賦,亦來自自覺的努力!

回到上海後,利用香港求學打下的英文底子,她投稿給英文報紙,初步確立了自己走文學路的信心,也解決了自己的經濟問題。

但她深知,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古典中國傳統文化才是自己最深沉的血脈,她也知道,自己最廣大的讀者始終是同胞。

她捧著自己的小說敲開紫羅蘭雜誌社,正式敲開了四十年代文壇的大門。

但她沒有因為知遇之恩而固守這個陣地,而是繼續衝擊水準更高的出版社,和當時影響最大的《雜誌》建立了穩固的關係。

她的目標很明確,選擇最能捧紅自己的!

當時文壇流行沖淡、閑適,一派文縐縐的雍容揖讓之風,張愛玲不管這些,一手文章寫得分外妖嬈,鋒芒畢露。

滂沱大雨般毫不吝惜自己的才華,用各種細節、象徵、隱喻,向讀者奉獻一個細細森森、牽牽絆絆、意意思思的感官盛宴。

和華美犀利的文風相呼應的,是身上自己設計的奇裝異服,嫩黃寶藍,長袍短套,極富視覺衝擊力地招搖過市。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一時張愛玲三字橫掃整個文壇,小學生們跟在她屁股後呼喊她的名字,就連當時達官貴人的筵席中都在不斷談論這三個字。

等到文章要集結出書時,有友人為她考慮,怕那些背景複雜的雜誌今後會影響張愛玲的名聲,轉告她在這個敏感時期不要發表作品,甚至表示可以先不發文章,但由某書局預支稿費。

但張愛玲權衡過後還是一口氣推出了幾本書——「出名要趁早!」

事實證明她的決定是很有道理的。當時因為的特殊情況,文壇上有一種難得的散漫自由 氣息,所以貼近市民生活與心理的文章大行其道,成為張愛玲一舉成名的大好契機。

沒過幾年,短暫的平靜被打破,戰事陡起,空氣變得緊張,這一類文章不再被提倡,很快淡出了主流。 下一波愛玲潮,要等到七八十年代才重現江湖。

所以張愛玲的青年成名,和她把握時機的能力大有關係。

她的母親身為新女性多年,卻是依靠祖產過日,經濟上始終沒能自立。

娜拉出走後要怎樣生活?張愛玲代表那個年代的女性交出了一份真實的答卷。

一九九五年的美國洛杉磯,張愛玲住在一間四壁如雪洞般的公寓房裡,謝絕外部世界一切好奇的刺探。

她有條不紊地整理好遺囑,各種證件和信件,把它們都裝進一隻手提包,放在門邊易被發現的顯眼處。在中秋節前的一天,躺在行軍床上靜靜歸去。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如她生前的作風——硬,凈。

余秋雨說:張愛玲的靈魂飄浮太空的時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

不知此時她是否回想起五十年前的上海,那個有月亮的晚上……

襯在蒼涼背景上的背影,曾定格了一個亂世英雄的姿態,它是一幅強者的肖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張恨水:人生可以不愛,但是不能無情
最有趣的祝壽對聯,令人拍案叫絕!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