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寺、廟、祠、觀、庵的區別

寺、廟、祠、觀、庵的區別

..............................................................................................................................................

寺、廟、祠、觀、庵的區別

時下,很多人把「寺」和「廟」混為一談,明明去了觀音寺,卻習慣說成觀音廟!其實,寺和廟是不一樣的。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皇帝有太廟,民間有土地廟,龍王廟等等。而寺是古代的行政單位。比如大理寺,是主管考核官員的。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永平十年,漢明帝派特使把兩位法師迎請到了中國,開始就是鴻臚寺負責接待的。後來因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歡迎,就把兩位法師留在了中國,另設一個新寺,叫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個佛寺,是當時朝廷直屬的行政機構。它的目的就是翻譯經典,再一個就是指導大眾共同修行。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裡面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象王陽明、朱熹、范仲淹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里掛單讀書。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歷史可能比「寺」更長遠。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廟作為祭祀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謚文人武士。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東漢末,社會上興起建祠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漸增多。

「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道教宮廟稱「觀」而不稱「寺」或者「廟」,與道教夜觀天象的傳統或許有最為直接的關聯。

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而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據傳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庵,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以後建了一些專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胡旅遊 的精彩文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下一句,你知道嗎?
世界上最大的金礦,150年里挖出3萬噸黃金

TAG:老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