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玄法師:因緣如瓢潑大雨,過處不留

明玄法師:因緣如瓢潑大雨,過處不留

明玄法師

多年後的一天,我在「國際庄」一個茶館之中,應館主之邀帶兩天的禪修。

一位從北京趕來參加活動的居士,受另一位朋友的囑託在茶歇時問我:「玄師,我的朋友讓我把你的微信發給她,上次她去山上看她的師父,另外一位師父提起你。」

那位師父對她說:「當年我們很熟,三個人年紀相仿,上山的時間也相差前後不到一年,差不多同在山中住了五六年,你有玄師的微信嗎?」

我問:「這位師父上下怎麼稱呼?」心想,我雖然下山幾年,但每年寒暑假都會定期回江西一兩次,和那些曾經的道友敘敘舊,如果沒在通訊錄,「那一定不小心被我拉黑了」。

隔了兩個月後再次在茶館與那位居士閑聊。

居士說:「我知道了,早前說的那位師父,是知乎師。」

原來是他。其實我們本來很熟,從認識到最後一次微信聊天,已經有十三年了,其中六年多的時間都在同一座山上。

同在一山之上,交情更是不必多說,雖然各為其主,但年紀相仿思維大致也還接近,二十齣頭的年輕人一隻手都可以數過來,所以我們經常半夜在一起喝茶。

門人要換人,新人換舊人

可能「那個時代」落幕了

可因為師父的事情,他是第一個來找我去「幫忙」的。我既然在這山上出了家,也還有一些向道之心,於是我回絕了;可後來又來了許多人,諸如當時某位知客師一個星期讓我搬一次家——那一個月也是我這麼多年最顛簸、可又最堅定的時候。

沒過多久,我選擇躲避這段是非,北上參學。

再一次聽到知乎師的消息,是得知師父快要圓寂時。

於是便有了前文那段,讓我知道很多人在利益面前,無論是山上「修道的知乎師」,還是山下的紅塵,都是那麼的赤裸裸。

落葉,江,冬

因緣正如時間

也還記得他那句:「你需要幫助吧?」

更記得自己當時的決定:「不需要了,謝了。」

看看自己的身上200塊,想想如果真的沒有人幫我,靠自己也只能買一百塊的饅頭、一百塊錢的礦泉水,走1000多公里回去。

現在回想起來,那年應該22歲。

一天傍晚我剛剛接待完一批學生,有些疲勞,想躺在床上小睡一會,可聽到手機響了,是知乎師。

知乎師:最近在忙什麼?

我說:最近又在寫論文,準備第二次畢業了。

世室,苦樂暫短

河畔漁火,隔岸彼岸

知乎師:為什麼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我說:怕你看多了影響到你的修行。

知乎師:那你不給我瞧你的朋友圈了唄?既然你這麼忙那我就不打擾你學習了,我們互相刪掉對方吧!

我關掉手機後,泡了一壺茶,在想:可能我在知乎師心中,還是那個祖師道場看大門的小和尚,也是那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他還是那山上的「道人、富人」。

喝完了那壺茶後,我想起蘇州一位學長的話——「禪者,過處不留。」又想起剛上山時,老和尚們在禪堂里講的那個草鞋和雨傘的經典公案:

一位禪師要外出雲遊。其師問:「什麼時候動身?」

「後天,」禪師回答,「路途遙遠,我打了幾雙草鞋,完事後就動身。」

師父看著他說道:「不如這樣,我來請幾位善信布施。」

師父不知道告訴了多少人,當天竟有好幾十位善信送來草鞋,堆滿了寮房的一角。轉過天,又有人帶來一把傘送給禪師。

帶不走的歲月

如煙雨,隨念飄散

禪師問:「你為何要送傘?」

「你的師父說你要外出雲遊,路上恐遇大雨,問能不能送你把傘。」禪師非常感激師父。但這天不只一人來送傘。到了晚上,寮房堆了幾十把雨傘。

晚課後,師父步入禪師的寮房:「草鞋和傘夠了嗎?」

「夠了夠了! 」禪師指著堆在房裡小山似的鞋和傘,「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帶著。」

「這怎麼行呢?」師父說,「天有不測風雲,誰能知道你會走多少路?你一定還會遇到河流,明天我請善信布施幾個小舟,你也帶著吧……」

禪師言下大悟,說道:「弟子現在就出發,什麼也不帶!」

倒同,神不同

道同,行不同

離開了那麼久,有些往事也應該化為煙雨,隨念飄散。

因緣,就像時間,亦像瓢潑大雨,過處不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郎探廟 的精彩文章:

禪是身教勝過言教的老師
寒號鳥不是鳥?無所謂的,重要的是……

TAG:三郎探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