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善若水 臻於至善

上善若水 臻於至善

GIF

上善若水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這裡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礱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

通俗一說: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小說:《熾天使傳說》,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傳 媒:北京西三環中央電視塔下的標誌建築物上,有著名書法家、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總後政治部丁嘉耕大校書寫的「上善若水」,被譽為「首都文化風景」。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

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周易》中也有兌卦與此義相同!

內涵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

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

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水中的人生哲學 車爾尼雪夫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水,由於它的燦爛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輝而令人迷戀,水把周圍的一切如畫的反映出來,把這一切委曲的搖曳著,我們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寫生家。」

的確,「水」在溫柔而詩意的告訴你面對挫折面對不如意的心境,告訴你處世的大智慧。明鏡止水,波瀾不興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徹的鏡子,可以映照世間的真相。

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麼是純粹,什麼是污濁,在清澈的心靈面前,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反觀自身的缺點時,不用被動的反抗、掙扎,盪起漣漪的水,是缺乏洞察力的,會讓自己迷失,會讓自己痛苦,會讓自己彷徨,不如主動的如水般去包容,去凈化。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肥皂水」的哲學》故事告訴我們要像水一樣,換個方式看待問題,也許換來的是「柳暗花明」。故事講到;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於1923年成為美國總統,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人雖長得很好,但工作中卻常因粗心而出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漂亮的小姐。」這句話出自柯立芝口中,簡直讓女秘書受寵若驚。

柯立芝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我相信你同樣能把公文處理得像你一樣漂亮的。」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在處理公文時很少出錯了。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便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你看見過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嗎?他要先給人塗些肥皂水,為什麼呀,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覺痛。」

故事講完了,我們從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良藥未必非要苦口,忠言未必非要逆耳」。的確,可以給良藥包上糖衣,可以給忠言加上裝飾。批評也需要講求藝術。誠然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個事實,犯了錯誤的人大多不會主動承認錯誤並自覺改正。這時候如果對方用過分的犀利言辭,那麼再寬容的人恐怕也會變容失色,內心反感。毫無顧忌,不講方法的諷刺批評,會讓人心生怨恨,更不用說接受建議改正錯誤了。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傑絲.雷爾說:"稱讚對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陽光給予別人。

的確,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挫折、阻攔、傷害……如果你想以硬碰硬,那麼,你就必須成為最硬的那個,否則,總有一天你會被對方粉碎。所以,何不學水呢?學她的輕柔,以柔克剛。這樣,不管前方有什麼,你都能較順利地朝自己的方向前進。

水是博大精深的,它對我們的啟迪還有許許多多,如「滴水穿石」,啟迪我們對事業的追求要鍥而不捨;「千條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東流」,啟迪我們一旦認準一個目標,就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執著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啟迪我們要有恢宏的氣度,博大的胸懷…

水對我們的啟迪是如此豐厚廣博,難怪先哲要發出「上善如水」的讚歎!「上善若水」堪為我們的座右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月分享 的精彩文章:

又一年清明 又一場思念

TAG:畫月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