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菜鳥貼:Facebook「泄露」隱私是個多大的事?

菜鳥貼:Facebook「泄露」隱私是個多大的事?

Facebook「泄露」幾千萬用戶的信息事件後,市值已跌去20%多,小扎面臨美國國會質詢,全球媒體關注,甚至有報道說Facebook可能面臨2萬億美元的罰款……

這是個多大的事情呢? 自從有了互聯網,用戶隱私信息「泄露」似乎從未間停過。下面從互聯網服務提供方責任輕重角度,談一下各層級的泄露。

第一層,最嚴重的泄露,無疑是大量用戶的帳號、密碼直接被盜,一方面會導致用戶的隱私信息被非法讀取,另外別人可以利用這些帳號密碼進一步侵害用戶的權益,比如用戶在註冊多個網站、應用使用了相同的帳號密碼,導致全部陣亡。這種嚴重事故的背後,多半是資料庫被侵入或者被下載破解(拖庫、暴庫)、而且服務提供方還將用戶帳號密碼採用最低級方式來存儲——明文。這些低級的、嚴重的錯誤,不只會發生在個人站點上,類似人人網、甚至匯聚程序員的專業網站CSDN都發生過。

第二層是,用戶並不願意公開的隱私信息,被非法獲取。比如,住址、電話、年齡、三圍,甚至艷照、甚至勸失足婦女從良、拖良家婦女下海等聊天記錄,因為服務方的原因被其他人獲取,對用戶都造成重大傷害。2012年雲存儲公司Dropbox(NASDAQ:DBX) 發生幾千萬用戶帳號(郵箱)泄露;去年9月份美國三大信用報告公司之一的Equifax Inc(NYSE:EFX)遭黑客統計,近半美國人的姓名、地址、社會安全碼和一些駕照號碼被泄露,公司市值也一度蒸發掉4成。這種泄露,既可能是第一層的資料庫被拖庫暴庫的後續影響,也可能只是程序漏洞被黑客利用,部分地讀取了用戶的資料。用戶因為隱私信息的泄露,可能遭遇各種騷擾和煩惱,也可能因為身份被冒用,導致財產損失。

第三層,用戶認為是隱私的信息,被不恰當地利用。比如,你微信或者郵件和朋友說,最近在考慮買個什麼車,結果服務方馬上給你推送了一個4S店的廣告。即使服務方信誓諾諾保證全過程是機器自動識別完成,並沒有人可以讀取到你的談話內容,但是你可能仍心存不安,總覺得老大哥在盯著,畢竟機器的背後都是人。

第四層,用戶並未意識到的隱私,被利用。某個App發現你的地點經常在多個城市之間切換,給你推送機票、酒店信息,你多半不會覺得是什麼隱私泄露。有一個關於某電商巨頭的經典段子是:一位媽媽投訴,其讀中學的女兒經常被推送嬰兒用品廣告,後來才發現她女兒真的是懷孕了。這種場景下,用戶的隱私要麼是明知或者應當知道被使用,但是並不會認為有多大的冒犯。

第五層,並不針對具體用戶或者體現個體用戶特徵的隱私。你在使用導航App,對方根據你(以及其他人)的移動速度計算出擁堵程度,再將結果呈現給其他用戶。還有,電商網站根據過去一年的統計,公布用戶的總體購物傾向、消費習慣等信息。這裡的信息都沒有以具體個體呈現,用戶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用於參與整體的計算結果。

此外還有一類是,服務提供方沒有任何過錯,其他用戶泄露、暴露了他人隱私。比如你和某女青年的談心記錄,被她群發給所有人,這就和你用微信還是微薄,沒有任何關係了。

回到Facebook 本次的遭遇,我認為是介於前面第四和第五層次的「泄露」。按目前公開的比較嚴重的說法,第三方機構「劍橋分析」,幾年前,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讀取了部分信息,但事後該第三方沒有完全遵守使用的規定。濫用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導致用戶的電話、住址等信息被暴露,而是用戶的政治傾向被識別,從而被針對性的投放廣告。這裡並沒有直接的受害者——除了希拉里。沒有川普的支持者認為——自己因為信息被「泄露」,所以被投放了針對性的廣告,因此被蠱惑投了川普的票。更多是左派媒體和左派學者(希拉里支持者)或者川普的反對者,在選舉結果與自己意願相反後,希望在抨擊Facebook上挽回一點失落的面子——和英國脫歐一樣。按較輕的說法,被獲取的用戶數量沒有幾千萬那麼多;而且也沒用於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的廣告投放。

結論:就Facebook隱私「泄露」這事本身來說,在整個互聯網歷史上其實並不算嚴重的事故,只是在川普當選、通俄門、英國脫歐等背景下,被媒體放大了——媒體的主流聲音是偏左的,川普和脫歐的支持者在右。

披露:文章發表時,作者本人所在機構持有$Facebook(FB)$ 的多頭倉位,並不持有$Dropbox(DBX)$、$艾貴發(EFX)$ 或人人網 的任何倉位

識別下方二維碼,五分鐘開設美股賬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美股 的精彩文章:

TAG:i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