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梵中這項最重要文化交流獲梵蒂岡重要人物力挺!

梵中這項最重要文化交流獲梵蒂岡重要人物力挺!

9日,《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推介會在義大利駐華使館舉辦,圖為該叢書已出版的第一輯,共收錄170部天主教類文獻。(范凌志攝)

【環球時報記者 范凌志】收藏在梵蒂岡圖書館的涉中國文獻到底有多大規模?它們經系統整理後重見天日,對中梵兩國交流意味著什麼?9日,在義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辦的《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推介會上,眾多參與該叢書編纂的專家給出答案。叢書主編之一、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西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套書的出版是在中國和梵蒂岡尚未建立外交關係的情況下,最重要的一次文化活動。

梵蒂岡圖書館是歐洲收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的重鎮之一。《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1922年前入藏該館的漢籍文獻,總計約1300餘部(件)。但長期以來,這批珍貴文獻難以為中國學者所用。據叢書編纂組方面透露,想要進入梵蒂岡圖書館參閱這些文件,首先要有一兩封著名專家的推薦信,之後還要經過一系列身份認證以及足夠過關的英文能力。即使進入到圖書館,僅憑現存目錄,很多資料也是找不到的。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孟斐璇對這種說法表示認同。他說:「因此作為一個普通漢學家,我認為,這樣的編纂工作價值太重要了。」

2008年,張西平教授基於此前長期在梵蒂岡圖書館查閱資料的積累,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任大援教授首先提出整理出版這批文獻的構想。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於當年批准「羅馬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收集與整理」項目,並與梵蒂岡圖書館簽訂協議。

在此後的6年時間內,以任大援教授為代表的工作團隊多次前往羅馬,完成數十萬頁的資料拍攝工作。在工作照片展示環節,記者注意到,中方專家獲准在梵蒂岡圖書館進行自由度很高的繁複的資料拍攝和整理工作。張西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次編纂項目得到梵方大力支持。如果沒有梵蒂岡重要人物及圖書館的全力支持,這件事是做不成的!這套書是中國和梵蒂岡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

2014年,《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一輯出版。《環球時報》9日獲悉,該叢刊編委會正與各方通力合作,推進下一步的編纂工作,預計第二輯將於今年底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歐日焦急向美討要關稅豁免權 美對盟友卻不留情面
台灣地區去年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三 近五成「上班族」沒有計劃要小孩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