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暢銷百元CPU散熱器橫評 四大天王也要分個高下

暢銷百元CPU散熱器橫評 四大天王也要分個高下

作為一台主機中價格最低的必要部件:CPU散熱器,承擔著保護關鍵硬體CPU的任務。CPU散熱器的價格和性能成正比關係,我們可以對號入座去買某個價格段的產品。說到價格就自然會產生比較,最看重產品性價比的氣味大師並不喜歡「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句話。今天,我就拿幾款百元級CPU散熱器來做一個詳細的對比,勢要將它們分出個高下。

本次參賽的4個CPU散熱器為1、九州風神 玄冰400;2、超頻三 東海X5;3、酷冷至尊 T400i;4、安鈦克 銅虎C40

比賽一共分四個環節評分:散熱性能(50分);風扇轉速(20分);安裝難度(10分);外觀(20分)。

每個環節排名1、2、3、4得100%、75%、50%、25%分數。

為什麼要選擇這四個CPU散熱器?

我們在DIY非ITX主機時,一般都會選擇塔式風冷散熱器或者水冷散熱器,相較於水冷散熱器存在漏水這種無法承擔的風險,我更偏向於使用風冷散熱器。一個百元級的四熱管散熱器價格並不高,但它的性能甚至能支持一個7代及之前的Core i7處理器超頻使用,兼容性非常高。因此,我此次橫評就選擇了四個百元級的塔式風冷散熱器。

一、4款散熱器散熱性能測試

本次測試,我會採用Core i5-8600K處理器,在默頻(性能設置:平衡)和超頻4.9GHz(性能設置:高性能)下,分別在待機和FPU單烤(5分鐘)條件下進行溫度測試。硅脂採用我在PConline評測室偶得的「不知名」的星牌硅脂。

雖然PConline評測室有Core i7-8700K,不過使用T400i散熱器在默頻FPU單烤時部分核心溫度直接破百,於是放棄使用Core i7-8700K進行測試。欲使用Core i7-8700K處理器的朋友記得要採用6熱管迴流焊接的塔式散熱器或者質量較好的水冷散熱器喲。

測試結果:

可以看到無論是默頻滿載還是超頻滿載,九州風神 玄冰400的散熱性能是最強的,不愧為銷量最高的產品,表面做工雖然不如其他幾款產品,不過實際數據還是穩穩地排在第一

各個待機溫度出入不大,就不作詳細討論。

另外的三款則是超頻三 東海X5強於酷冷至尊 T400i,安鈦克 銅虎C40最弱。

安鈦克 銅虎C40發熱數據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安鈦克銅虎C40在Core i5-8600K超頻至4.9GHz進行FPU單烤時,第一次測試直接死機,第二次測試多個核心溫度破百CPU頻率自動下降到4.7GHz看來這種9cm規格的散熱器即使做工再好,也不適用於超頻使用的CPU。

由於體積差一個檔次,安鈦克 銅虎C40在無壓力情況下還能保持跟12cm散熱器一個水平,但是溫度壓力較大的時候表現就非常差了,甚至在超頻烤機時還出現CPU降頻的情況。歸根結底就是規格體積的差距太大,根本無法用做工來彌補銅虎C40在散熱性能測試中無法通過4.9GHz單烤FPU測試。

本環節得分:

第一名:玄冰400,50分

第二名:東海X5,37.5分

第三名:T400i,25分

第四名:銅虎C40,12.5分

二、風扇轉速對比測試

無壓力時,T400i和銅虎C40的風扇轉速較低, 能保證更低噪音,好評。而在溫度壓力較高時,玄冰400以最低的風扇轉速取得最低CPU溫度的戰績,先搶下第一名。

東海X5的轉速比T400i高13-15%,也因此獲得更低的CPU溫度。而我在進行測試時,主板bios並沒有對散熱風扇轉速進行限制,這樣只能說T400i成績不理想只能怪自己風扇轉得不夠努力。不過T400i低風扇轉速帶來的低噪音也是一個優點。

至於「吊車尾」銅虎C40,畢竟只有9cm規格,體積不夠轉速來湊,可惜再快的轉速還是支撐不了Core i5-8600K超頻4.9GHz使用。

本環節得分:

第一名:玄冰400,20分

第二名:T400i,15分

第三名:東海X5,10分

第四名:銅虎C40,5分

三、安裝難度體驗

九州風神 玄冰400

很多網友都戲稱玄冰400為「反人類400」,歸根結底就是這類卡扣式散熱器在安裝或者拆卸過程中容易割傷手部,安裝起來也比較費勁。不過氣味大師在安裝過程中並沒有這種感覺,其實我們只要先把CPU散熱器裝上主板再將主板固定在機箱上,就不會出現「反人類」情況,我認為卡扣式散熱器還是挺好裝的。擔心塑料底座不牢固的朋友可以在淘寶上購買背板改裝

安鈦克 銅虎C40

銅虎C40的卡扣輕輕一按就能扣在底座上,安裝和拆卸都比較簡單,不過壓力小得有點過分,我很懷疑它真的能使底座緊貼CPU嗎?

超頻三 東海X5

東海X5的安裝難度較玄冰400要高一點,它的卡扣彈力較大,鰭片較寬,卡扣面積比較小,讓人使不上勁

酷冷至尊 T400i

與眾人觀點相反,我比較討厭大家趨之若鶩的底板+螺絲固定的固定方式。裝卸一次酷冷至尊T400i簡直要了我的老命,上背板,鎖4顆固定螺絲,然後頂著2個彈簧的彈力陸續上4顆固定螺絲真是太累了。拆下來又要把上述步驟再做一遍,氣味大師的手也不幸被主板焊腳割傷。不過我只是比較討厭在規格是4熱管或更小的散熱器採用這種固定方式,如果是更大規格的塔式散熱器或者水冷散熱器,這種固定方式是必須採用的

本環節得分:

第一名:銅虎C40,10分

第二名:玄冰400,7.5分

第三名:東海X5,5分

第四名:T400i,2.5分

四、4款CPU散熱器外觀對比

九州風神 玄冰400

超頻三 東海X5

酷冷至尊 T400i

安鈦克 銅虎C40

外觀評析

從左到右:T400i、東海X5、銅虎C40、玄冰400

這4個CPU散熱器的價格都是在100元左右,並且是採用熱管直觸方式進行傳熱,熱管數量為U型熱管×4或U型熱管×3+L型熱管×2。

銅虎C40的做工較好,採用全銅底座加全鍍鎳處理,頂部有黑色塑料加蓋,是這四款散熱器中的顏值擔當。而東海X5同樣採用塑料頂蓋,並遮擋了凸出的熱管,顯得整潔美觀。剩下的T400i和玄冰400看起來樣子都差不多。

從左到右:銅虎C40、東海X5、T400i、玄冰400

從背面直觀鰭片進行比較,T400i的鰭片數量最多,密集度最高,總面積最大。東海X5和玄冰400的鰭片密集度相仿,但東海X5鰭片數量少於玄冰400。從背面看,玄冰400要比鰭片十分密集的T400i順眼得多。

從左到右:銅虎C40、東海X5、T400i、玄冰400

散熱器底座的比較中,銅虎C40的做工是相當優秀的,底座和熱管間幾乎沒有縫隙。東海X5採用3大2小熱管,擁有更大的接觸面積,與玄冰400一樣,熱管和底座的縫隙控制得很好。而作為唯一一個採用螺絲固定的CPU散熱器:T400i,它的底座做工就不怎麼樣了,與CPU的有效接觸面積相當小,估計會影響接下來的散熱性能測試

本環節評分:

第一名:銅虎C40,20分

第二名:東海X5,15分

第三名:玄冰400,10分

第四名:T400i,5分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經過一系列測試,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詳細的數據表格:

我們可以從總分看到九州風神 玄冰400高居榜首,它的散熱能力極強而風扇轉速卻並不高,安裝相對較容易。很難想像不同方面堆料不如另外兩個12cm散熱器的玄冰400的性能居然如此之強,這就是合理的鰭片距離設計和緊湊的底座熱管貼合工藝帶來的效果

排在第二的東海X5擁有不錯的外觀,並且憑著高轉速的散熱風扇和良好的底座工藝帶來較強的散熱性能,也是一款顏值高值得購買的產品。

酷冷至尊 T400i的底座工藝略差,外觀也不是特別吸引人,不過它的潛力還是有的,通過增加散熱風扇轉速也能追上東海X5的散熱性能,反正就是有待加強吧。最後要說一下銅虎C40這款產品,它是4款產品裡面價格最高得分最低的。

雖然安鈦克 銅虎C40的做工不錯,但無法彌補體積上的差距。而且在最為重要的散熱性能測試中並不過關(CPU降頻)。想到其他品牌的9cm 4熱管塔式散熱器一般都只要不到70元的價格,安鈦克這款銅虎C40要價109元,性價比確實是太低了,安鈦克想靠品牌來獲取更多的利潤但性能卻達不到同價位產品的平均水準,這款百元級的銅虎C40真心不推薦大家選擇

經過幾項比較,終於可以得出結論:對於在乎CPU散熱器顏值的朋友,建議購買超頻三東海X5散熱器對於更看重CPU散熱器散熱性能的朋友,九州風神玄冰400將是你的不二選擇

想要了解4款產品更多外觀評價的朋友,請繼續往後看,氣味大師將對4款產品進行簡要分析。

九州風神玄冰400外觀評析

作為銷量最高、名氣最大的CPU散熱器,玄冰400一直以來為人們所熟知。12cm風扇、4熱管規格也成了百元級散熱器的做工標準

從後面看,玄冰400的散熱鰭片較密集,但也保留足夠的空隙讓空氣流通帶走熱量。

散熱器底座上設計了金屬散熱片輔助散熱,但是它的規格並不算大。熱管則是兩兩重疊擺放,適當提高流動空氣和熱管的接觸面積。

玄冰400採用卡扣設計,因此裁去卡扣上方的部分鰭片,以便於安裝。這款散熱器以熱管直觸方式進行散熱,熱管和底座之間的縫隙不算大,做工良好。

玄冰400裝機效果圖

超頻三東海X5外觀評析

超頻三東海X5作為玄冰400的晚輩,也憑著高質量高性能迎頭趕上。同樣作為12cm規格的散熱器,東海X5是這四款CPU散熱器裡面唯一一款具有5熱管的散熱器。這5根熱管由3根U型熱管和2根L型熱管組成,對比其他三款散熱器,熱管有數量上的領先。東海X5的頂部加裝了塑料蓋,遮擋了不美觀的熱管凸出部分,顏值真心不錯。順便說一句,這個東海X5已經在PConline評測室服役一段時間,身上難免有些傷痕和灰塵。

東海X5的散熱鰭片看似比較稀疏,原因是鰭片設計是大小相隔,中間看似鰭片不夠多,但從側面就能看出實際鰭片密集度。

從這個角度看,東海X5兩邊只有4根熱管與鰭片接觸,這是因為有2根L型熱管。每邊的4根熱管都不在一條直線上,熱管與空氣接觸面積十分大。底座上方有多根散熱片輔助散熱,看起來相當豪華。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東海X5同樣採用卡扣設計,也是在卡扣上方裁走一部分鰭片,但裁去部分面積少於玄冰400。東海X5採用熱管直觸散熱方式,散熱底座和銅管之間的縫隙也是相當小,與玄冰400差不多,底座和CPU的接觸面積更大,更有利熱量的傳導。

東海X5裝機效果圖

酷冷至尊T400i外觀評析

酷冷至尊T400i遠看和玄冰400差不多,12cm規格的風扇加上4熱管結構,就是不知道在實際散熱性能測試中,兩者的散熱能力是不是旗鼓相當。

可以看到,T400i的散熱鰭片相當密集,而且數量十分多。按理說鰭片面積越大,散熱能力越強,不過鰭片過於密集反而不利於空氣經過。T400i散熱器用料也是十分良心的。

與玄冰400不同的是,酷冷至尊T400i的散熱底座上的輔助散熱片也是相當多,這項設計有利於散熱。T400i採用4顆螺絲加上主板底座的固定方式,與其他三款散熱器有所不同,這樣散熱器更加穩固。而它的4根熱管也是兩兩重疊,與玄冰400的設計類似。

由於採用螺絲固定設計代替卡扣設計,T400i並不需要裁去鰭片。不過散熱風扇擋住一邊的螺絲,因此T400i的風扇設計成卡扣固定,方便取下後進行螺絲的拆裝。同樣是熱管直觸的散熱方式,T400i相比與玄冰400和東海X5,底座和熱管間的縫隙大得不忍直視,怕是要多加幾滴硅脂才能勉強填平這道鴻溝。

T400i裝機效果圖

安鈦克銅虎C40外觀評析

最後出場的是安鈦克銅虎C40,同樣是採用4熱管設計,不過它的規格只有9cm。作為同價位的四款產品中,銅虎C40的價格最高體積最小,用料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希望它接下來有所表現吧。

銅虎C40的鰭片雖然不如T400i的密集,但也玄冰400、東海X5密集程度相近。不過銅虎C40天生規格低了一個檔次,無論是風扇大小和鰭片面積都遠小於其他三款散熱器。不過這款散熱器整體做了鍍鎳處理,頂部也有加蓋黑色塑料片,算是從做工上追回一點差距。

銅虎C40採用純銅散熱底座,底座上並沒有設計任何散熱片。4個熱管也做了鍍鎳處理,並重疊在一個方向上,降低擋住空氣流動的空間,提高空氣與鰭片的接觸面積。

同樣是卡扣設計,銅虎C40直接裁去卡扣上方所有鰭片,這樣更方面安裝,只是犧牲了部分散熱能力。雖然銅虎C40底座看似是全銅鏡面底座,但實際上也是採用熱管直觸的散熱方式,只不過底座和熱管間的縫隙近乎於0,可視為一體。4個散熱器中,銅虎C40的底座是做的最優秀的。

銅虎C40裝機效果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家電市場最新排名:蘇寧領跑全渠道第一
Cortana回魂WP,Launcher安卓啟動器Beta迎更新

TAG:太平洋電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