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新器官?證實了中醫經絡的存在?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新器官?證實了中醫經絡的存在?

來源掙脫枷鎖的囚徒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新器官?

最近幾天,國內外公共媒體都被上面這張間質組織(Interstitium )新的顯微結構模式圖刷屏,並配以「美國科學家發現了新器官」的標題。

這個被稱為「Interstitium 」的真的是一種新器官嗎?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原始的論文是怎麼說的。

這波發現新器官的炒作源自於自然旗下「Scientific Reports」雜誌3月27日發表的標題為「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an Unrecognized Interstitium in Human Tissues」的論文。

這篇論文討論部分的首句畫龍點睛地指出:「我們的研究表明廣泛存在於粘膜下層,真皮層,筋膜和血管內皮下層等部位的間質組織並不是密集的膠原屏障壁,而是一種充滿液體網格空間,因而建議對間質組織的解剖概念進行修訂。」(We propose here a revision of the anatomical concepts of the submucosa, dermis, fascia, andvascular adventitia, suggesting that, rather than being densely-packed barrier-like walls of collagen, they are fluid-filled interstitial spaces.)

很顯然,這種組織並不是新發現,而是早就被認識到。只不過,以前認為它是一種「緻密的膠原纖維屏障壁(主要對實質性組織器官起支持和保護作用)」。而新的研究顯示,這種組織的顯微結構是由膠原纖維束構成網格,期間充滿液體空間的組織。

也就是說,這只不過是對原本就已知的一種組織的顯微結構有了新的認識。論文本身也並沒有說新發現一種新組織,更沒有說發現「新器官」。

「新器官」之說,不過是公共媒體的解讀和炒作噱頭。

間質組織顯微結構新認識

傳統解剖組織學上,間質組織是結蹄組織的一部分,被認為是由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構成的緻密的纖維組織,主要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實質性組織的屏障「牆壁」,廣泛分布在全身各個部位。

新的研究,使用共聚焦激光顯微內窺鏡(pCLE)這種新技術對這種組織進行了重新觀察。

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可以在活體實現解析度達60-70μm的實時組織成像。

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檢查中發現,間質組織並不是緻密纖維組織,而是一種其間充滿液體的網格組織。基於此,聯合快速冷凍活檢和其他方法進行的體內外觀察,進一步確認,間質組織並非是一道「壁」,而是一個由纖維組織構成的,其中充滿液體的網格組織,網格內壁上還襯有類內皮細胞。

在傳統組織學檢查中,組織樣本需要進行脫水固定,切片,通常還需要染色,然後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這樣,所獲得的的圖像就是「死」的。間質組織在處理過程中網格中含有的液體就會被「脫」掉,這種網格組織隨之也就坍塌,顯微鏡下就成了一種緻密顯微結構「壁」。

新研究觀察到,這種充滿液體的網格組織,廣泛分布在全身胃腸道和膀胱等器官粘膜、真皮、支氣管和動脈內膜下層,這一點與之前的認識並無二致。

新顯微結構,新功能

既然顯微結構與之前的認識存在重大差異,作者推測,功能也應該不單純是支持和保護。作者根據觀察到的結構特徵,認為,間質組織應該具有更多的生理功能。包括:

1. 減震緩衝器。

從圖中可以看出,新發現的結構非常類似快遞包裝箱中減震用的塑料泡沫紙。因此,作者推測可能起到減震緩衝作用。

2. 組織水腫的空間。

已知,人體體重的60%以上是水,其中約65%位於細胞內,35%位於細胞外。細胞外液由分為血管中的血液和血管外的「組織間液」。

然而,組織間液在組織間具體是如何分布的,之前並不是很清楚。這項新發現定位了位於間質組織中的這部分組織間液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真皮和筋膜部位間質內液體過多可能就是組織水腫的原因。

3. 可能是癌症細胞轉移的組織基礎。

新發現認為間質組織並不是一堵結構緻密的「牆壁」,而是充滿液體的網格空間,這些空間還是開放的,相互之間可以聯通。而且其中的液體很可能通過淋巴系統最終迴流血管內。

這就可以更好的解釋癌症的轉移:一旦突破進入粘膜下層這個空間,也就可以在這個空間內相對自由的遊走,從而發生轉移,其中包括轉移向淋巴組織。

4. 「信息高速公路」。

既然這種間質結構是開放性的,其中的液體可以互相連同,那麼,就有可能通過某些機制來進行信息傳遞,比如壓力波。因而,這種結構可能是體內某些信息傳遞的高速公路。

5. 傷口癒合和疤痕形成。

膠原纖維束網格內襯的類上皮細胞的類型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但是CD34染色陽性特徵說明它們很可能是成纖維細胞前體或間充質幹細胞,有可能與膠原蛋白的生成和沉積有關。這也就意味著可能與組織纖維的癒合,以及瘢痕疙瘩的形成有關,成為相關治療的作用靶點。

總之,新的發現改變了之前對間質組織顯微結構的認識,或者可能用於某些現象的解釋,乃至開發新的治療方法途徑。

新器官?

可見,這項研究的本質上只是對早已知道的間質組織在活體顯微結構的再認識。

也就是說,並沒有發現新的組織,更談不上新器官。

科學術語並不是隨便可以命名和使用的,都有一定的標準,並必須經過官方結構認定和發布。

生物醫學上,器官是指由一組活體組織構成具有特定系統性功能的結構功能單位。在人類等高等動物中,器官被分為器官系統。目前,人體的器官系統共有10個,分別是:皮膚、骨骼、肌肉、神經、內分泌、消化、呼吸、循環、排泄和生殖系統。

按照器官的這個定義,這項研究跟新器官完全不沾邊,媒體宣稱可科學家發現新器官完全是一種炒作噱頭。

新發現證實了中醫經絡的存在?

比通俗媒體更興奮的是中醫支持者們,一致性鼓吹美國科學家的這一發現證實了早在2000年前中醫就已經發現了的經絡。

表面看,似乎還確有可以加個兩者扯到一起的理由。

1. 首先,新的發現認為間質組織是一個開放的信息高速公路。這從某個方面契合了經絡是氣血運行通道的說法。

然而,該研究中間質組織的所謂「信息高速公路」之說,僅僅是一種推測。而且,目前認為,該組織可以傳遞的信息主要是機械作用力,沒有可以傳遞其他信息的證據——生物信息傳遞主要是通過電信號和化學遞質——目前的了解都不支持這類信息的傳遞。

至於,中醫的「氣血」是什麼,怎麼通過間質組織的信息高速公路傳遞,這恐怕需要中醫支持者展開聯想。

而且,中醫支持者動輒會說科學跟中醫是兩個不兼容的體系,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刻卻相互兼容了。

2. 上世紀90年代,由國家兩項資助的,在上海進行經絡實證研究,研究者就認為人體小腿上的胃經穴位定為在腓骨和脛骨之間的骨間膜——就是筋膜間質組織。

當時這樣認定一個理由是當針進入骨間膜時,施針者會有「粘針」,也就是針灸中所謂「得氣」的感覺。

同時,研究小組還在這些組織樣本上發現包括鈣、磷、鉀、鐵、鋅、錳、鉻等七種元素密度分布的差異。

就是說,上海經絡研究就曾經認為經絡就定位在身體的深筋膜上,因此,似乎有理由將兩者往一起拽一拽。

但是,以此就說科學家的這一發現證實了經絡的存在,未免太過自作多情。

退一萬萬步講,即使,假定,經絡就是間質組織,我們不妨還是問問那個老問題:

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宗是如何發現間質組織是信息高速公路這是事實的,我們的祖宗啥時候裝備上了高大上的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的?使用過的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現在埋在哪位祖宗的墳冢?中醫支持者們還不快去挖?

未經百度知道日報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百度知道日報上所發布的內容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凡侵犯百度知道日報知識產權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文章出處:百度知道日報(https://p.baidu.com/daily)

原始鏈接:https://p.baidu.com/daily/view?id=11965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轉基因藥品的真相讓你大跌眼鏡!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都不能留種,轉基因的能留種?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