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有過原生家庭的傷害嗎?

你有過原生家庭的傷害嗎?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在等你,

點擊 ↑ "言者諄諄"關注哦!

年初,無意之中看到馬東的節目《奇葩大會》,聽著新新特別人類講述著各種各樣的人生和故事,甚是吸引了我,於是一期不落的看了下來。

這一期請來了心理學家,諮詢師,著名作家:武志紅,北大心理系畢業,作品有《為何家會傷人》。很早就關注了武老師的公眾號,在遇到有些得不到解決的問題時,會去翻看他的文章,從中找到一些答案和幫助。這是第一次從屏幕上看到本人,實有些小激動,遂想寫一篇文來傳遞自己的感受。

武老師本期講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傷害。近段時間以來,原生家庭一詞不斷的出現在各個場所,特別是悲痛事件產生的源頭總會和原生家庭分不開。到底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影響?

先用自己的經歷來描述一下我的感受吧!

應該說從開始懂事起,約七八歲的時候吧,直至二十七八歲,我一直在一個愛不健全的環境里,帶著自卑、害怕和恐懼的情緒,在一個迫切想要逃脫家庭束縛的執念中生活長大。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至我的孩子降臨,才開始我的另一段人生。雖然另一段人生也很悲慘,但這是一個里程碑,從這裡才擺脫原生家庭對身體及精神折磨後的新的開始。

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幼兒時期有一段時間生活在農村。那時母親務農,父親在城市工作,一家國企的司機。七十年代初的司機是很牛逼的了,只可惜,父親沒讀幾年書,年輕時又愛玩,責任感意識不強,所以碌碌一生,也就只是個司機而已。

母親是一個個性剛強的女性,極為聰明,可舊社會的封建思想害了她,一輩子沒脫離勞苦。外公的重男輕女讓母親只讀了六年書就綴學務農了,這一生她鬱郁不得志,卻無法逃脫命運的扼殺。但母親也接受了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於是,我便成了那一個有著嚴重思想包袱的家庭累贅。

幼兒時期的我,還是很開朗和活潑的,無憂無慮,年幼不知愁啊!傻傻的混到了七八歲。三年級時,母親決定把我轉到城市讀書,與父親一起生活。母親和哥哥仍在鄉下。剛轉到陌生的城市,接觸到陌生的同學和老師,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我消失了。濃烈的自卑感瀰漫了我一身,因為我是個鄉里伢。班上總有那麼幾個調皮的孩子,每天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用話語辱罵我,嘲笑我,或者用肢體推我,打我。笑我講一口的鄉里話,笑我從鄉里來,這深深的影響了我。以至於後來的很長時間,我都很孤僻,不願與人多做交流。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暗暗期望這個孩子能夠轉走,或者期盼我能快點畢業,永不與這個混世魔頭見面。後來也的確如此,從小學畢業後,我再沒見過他。不知,如果真有一天見到時,會不會記得,他曾傷害過一個幼小的心靈?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從一個稀里糊塗的孩子變成一個敏感而又脆弱的少年了,突然間像長大了,這也為後來的環境充分的作好了思想準備。

當然,這些,我的母親不知道,父親也不知道。即便知道,也不會去關心。在他們的概念里這完全不是事,這是吃飽了沒事做閑的,生活都沒著落,還在乎這些?他們會用隨意的口吻說:你跟農村的孩子比,不知好到哪去了?所以我選擇了忍受和沉默。

父親是一個對家庭責任感極淡泊的人,這原於他的家庭。三歲沒了爹,六歲沒了娘,他的繼父敗光了家裡的錢財後,消失不見。一個從小缺乏教養、溫暖、親情,又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會怎麼樣,可想而知。活著都不錯了,還想怎麼樣?

所以,在我與他生活的那幾年,他從第一次送我到新學校上學以後,再沒送過我,當然,從來也沒接過,不論他有沒有事。他的生活日常基本是以出車和在辦公室打牌為主,我的事都可以自己解決,因為他是這麼長大的。

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有一天,下著瓢潑大雨,所有的同學都等著爸爸或媽媽來接放學。同學問我,你爸爸來接你嗎?這麼大雨,怎麼回去?我矯情的說道,會吧,先等等。其實心裡很清楚,他不會來,下冰雹他都不會來的。實際我只是想站著等雨小一點而已,可那一天的雨,一直沒小下來,直到整個學校的同學都走光了,天都黑透了,我才沒辦法的抱著書包跑進雨里,沿路東躲西躲的跑回了家。

從學校到家裡不是很遠,一站多路吧,但終歸是淋著雨,不太舒服的。回到家裡,沒有人。默默換了衣物,隨意弄了點吃的,就開始寫作業,因為沒有期待,所以就無所謂。倘若真要問我,那時候真的是可以放下那份期許嗎?試想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在那個信息不通不發達,感情閉塞的年代,我有那份理智和成熟嗎?我只是學會了不在意而已,就像那個成天辱罵我是鄉里伢的的孩子一樣,只能不去理會他,因為你越理會,他越高興,徒勞的跟自己增加羞辱感。而我的心理也開始產生不同程度的陰鬱感,個性倔強的我也不允許自己露出柔弱和被蔑視,所以經常沉默和不講話,常常獨自一人。

成年後,我經常分析自己,發現童年的生活讓我成為了一個多重人格的人。外表活潑大大咧咧的我,有著嚴重自卑的心理;不喜歡被愚弄,更不喜歡被輕視;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補認可;伴有嚴重的倔強、要強和獨立的個性;但當遇到問題時,有理卻沒勇氣去直面反抗與對執,多數選擇藏起來不讓人看見懦弱。非常的矛盾。

再後來沒幾年,哥哥和母親總算落實了戶口的問題,也搬來了城市。在城市生活了十幾年的父親總怕母親會跟他丟臉丟身份,但個性強勢的母親以強制壓制住了懦弱的父親。然後,生活開始不安寧了。在城市不同於農村,所面臨的問題完全不一樣。單身安逸生活了十幾年的父親,和母親的要求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各種沒完沒了的生活問題,沒日沒夜的爭吵都接踵而來。

然後重男輕女的氛圍在家裡散了開來,而這個時候我是家裡多餘的那一個的想法扎進了心裡,根深蒂固的糾纏了我十幾年。記得小時候有個電視劇叫《三個和一個》,很喜歡看,每次看了都會哭,就覺得那個孩子是自己。

現在想想,那幾年與父親一起單獨生活的日子,雖缺少溫情,但終歸安寧,單一,這樣看來,那時候還是幸福的。現在一家都在一起了,可性格火暴,個性強硬的母親為著,房子,教育費用,生活費用等但凡與錢相關的任何事情起了一個又一個戰場。錢成了我們家裡唯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錢以外的任何都不是問題。

母親一生的談的最多的就是錢,所有事情都會拿錢來衡量,都會用錢來計算價值。因為窮和苦,讓她渴望擺脫,但又無法擺脫,她便將這些鬱結發在了大大小小的生活事件中。大部分的日子我都在打罵,要上吊,拿著一把刀架在脖子上呼喊著要死要活的狀態中......不如意,對父親的不滿,怨念,或我們一個不小心說錯一句話都會成為她隨時發起戰爭的導火索。我每日的生活都是小心翼翼的,惟恐觸怒她。記得很嚴重的一次是,她把父親罵休克了,鬱結心中,沒了反應。真真嚇壞了我,請了名中醫來扎了針疚才反應過來。

那時的我只盼望,每天都不要觸動她的神經,只要安靜的度過一晚就好。你要知道,她的歇斯底里和神經質讓我恐懼:吵架吵到深更半夜兩點,早上六點起來接著罵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嗎?她不但罵父親,連同我們一起罵和發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想逃離,逃離,逃到哪裡去都好!我不想在這個整日里爭吵沒有愛的屋子裡活下去;希望快點長大,快點工作,快點離開這個家庭!更或者讓我死了,再也不聽見,不看見;而曾經有多次我站在橋上想跳下去一了百了......

這一切,我的哥哥是不需要每天這麼面對的,因為他有很長時間的讀書都是在住校。而他又是一個性格極度內向也不與家人溝通的爺,即便是見到這種場景,他像一個聖人一樣的沒感覺。他自小又不喜歡我,我的百般討好都讓他討厭,所以讓我更加的孤立和孤獨。

家中這樣的狀態讓我學會了自處,這給後來性格獨立、個性要強做了鋪墊。而這樣的生活也讓我失去了情感的判斷能力,因為我缺少那一份感知能力。我不知道一份正常的家庭親情相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無法理解也沒有體驗。即便有人那樣來對我,卻覺得尷尬和難受,不自在。這樣的我在很長時間裡沒有要好知心的朋友,是因為我不會與人相處,防備心理重,還有嚴重的自卑心理。

後來上了初中,小時候的我成績不怎麼樣,但好強的我迫使不聰明的自己用多倍的努力去換來好的成績。所以初中三年,成績雖不屬於最好的,但也在年級前30以內,班級第一名。雖然那時初中畢業後很想讀高中,上大學,雖然那個時候中考的成績不錯,夠上了省重點;雖然哥哥的高考成績很爛,但母親不惜花重金幫他找人弄進了大學。她的一舉一動都很清楚的告訴我,她沒有多餘的錢來供我讀大學,她要存錢留給哥哥讀書,買房結婚。從小浸淫在她數年的管控里,怎能不明白?所以我順從的選擇了職專,我並不喜歡的學校。直至後來再談到這個話題時,她也沒有任何後悔,只是說,那個時候能有什麼辦法呢,她也沒有選擇。

職專學的是財務會計,雖然我不喜歡,可也無奈。後來運氣的是,職專和同專業的大學聯合開了中專升大專的課程。如同大海里見到船一樣,我急切的想讓自己的學歷提升,於是勇敢的跟母親提了這個要求,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表達自己的想法。

好在,那個時候,我們家裡的條件好一些了,母親沒有拒絕。我能這麼勇氣的跟母親說,是承諾了畢業工作後,賺錢還她學費,所以我是沒有多少愧疚的。最後,除了第一年的學費,母親後來沒要以外,其餘的學費都還給她了。

那時候剛上班一個月工資才四五百元,每個月連10元的零用錢都捨不得花,就為了攢錢還她。那個時候我不買吃,不買穿,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就為還自己母親給自己上學提供的學費,因為我想找回自己的人生。我以為這樣以後的生活就會好了!可我想的太簡單了!

我以為上班了,母親就結束了她的精神折磨。可是,不是!上班後的我,開始面臨她的另一段的折磨。主題變成了:知恩要圖報。常常掛在嘴邊上的是:把你們養大了,你們不能狼心狗肺,要懂得回報,然後就是一哭二鬧,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我結婚生了孩子以後,才慢慢擺脫了她的管制。那個時候的我已經快二十七八歲了,生命都去了三分之一,我才開始自己的人生。

肯定有人想問我,那時已成人了,為何不逃走算了?因為我不忍心,畢竟她養育了我,不想背上不孝之名。她這一生是極其可悲的,也是辛苦操勞的一生,我怎能做這樣殘忍涼薄的事來?

說了這麼多,這一系列的事件,終讓現在的我,與母親不是很親;不論她現在對我有多好,有多想跟我親近聊天,我的情感始終都很淡漠,只是盡著名義上子女的責任和孝道;對生死也沒有太大的感懷,沒有太多的情感認知能力;太過獨立,不太會愛人,也不太會依賴人,看著表面很開朗,很多時候卻不太適應與一堆人在一起,喜歡獨處,幸福認知感和快樂認知能力很弱。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改善、調整自己。曾經花了三年的時間研究心理學來自愈,但長達幾十年家庭溫暖、和諧的缺失,心理始終是厭棄的。那些較深的傷痕始終藏在內心深處,很難磨滅掉。只是不去碰它,不去想而已。

--End--

關個注唄:

文/:默默

圖/:來源 愛奇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者諄諄 的精彩文章:

TAG:言者諄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