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控糖,你學會了嗎?

控糖,你學會了嗎?

糾正誤區,控糖才理想

血糖波動

咖啡姐雜談

第1杯咖啡

咖啡姐科普血糖波動

血糖控制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日常最重要關注點,但血糖達標不是簡單的1+1=2,特別是1型糖友,血糖的波動與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調控血糖,也需要全面學習,才能多方考慮。

你被青春「撞」了腰?

我認識一位糖寶的媽媽,她的兒子今年十三歲了,已經有近4年的1型糖尿病病程。從診斷時起,這位媽媽一手包辦了兒子在家管理血糖的方方面面。可最近2年多,總是見她在微信群里跟大家訴委屈。原來,兒子年歲小的時候,每次吃飯都是用廚房秤稱好,無論孩子對飯菜愛吃與否,也都是能把稱量好的都吃下去,因此餐後和空腹血糖控制得尚且達標。可自從兒子準備小升初,課業壓力加大,生活規律改變,加上慢慢進入青春期,血糖經常「失控」不說,對媽媽包辦管控血糖也不再認可,動不動就會反駁母親,「你說我血糖高是吃多了,可我還沒吃飽呢,我餓著忍著你知道嗎?!」「我放學直接回家的,沒吃零食,你問我血糖怎麼高的,我還想問你呢,我不知道!」這樣的母子爭執,讓這位媽媽苦惱不已,於是,趁著一個假期,一家三口趕來北京,想當面跟我尋求解決辦法。

見到這位小夥子,我先表揚了孩子通過手機軟體找到了會場的位置,接著跟他聊了聊最近有啥感興趣的愛好,然後,我也跟他分享了自己最近經常打乒乓球,也知道一款新開發的手機小遊戲,但只在出差在機場候機時玩過一次就失敗了……通過簡短几句發自內心溝通,小夥子沒多一會就喜笑顏開給我提了個問題:咖啡姐姐,您說血糖到底是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糖友們天天測血糖,卻沒有人仔細關注過,血糖到底是個「什麼鬼」呢?機體血管中的葡萄糖統稱為「血糖」,血糖隨著血液中在身體的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中循環,為機體提供必要的能量。血糖的獲得主要來自於食物和肝臟儲備的肝糖原分解產生(肝糖元分解),以及利用蛋白質和脂肪製造葡萄糖(糖異生)。通過調控進食量和食物品種,可以比較方便調節由食物產生的血糖,但是後兩者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生的血糖,如果不了解人體生理變化,那麼,血糖的波峰波谷當然會讓糖友們摸不著頭腦。而有的糖寶家長,看到血糖莫名的飆升,還會誤解糖寶是否偷吃了食物。

解開了母子這個心結,小夥子的媽媽一邊連聲道謝一邊拿出了動態血糖監測設備,讓我再詳細幫著分析引起血糖高低是什麼原因。

他看起來很亂的血糖圖譜,其實並非很難調整。原因就是沒明白為什麼亂。我試著帶領這位母親一起思考分析:因為晚飯孩子說沒吃飽,臨睡前測血糖在正常範圍,就讓孩子加了餐。但吃完加餐就睡下,食物消化吸收較慢,使得夜間血糖開始升高,至黎明時段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等作用,讓血糖激素升高,因此晨起空腹血糖自然也是偏高。孩子要趕著上學,早餐吃得很快,於是早餐後又產生了另一個小高峰(如圖)。可是通過一段時間學習和課間活動,促進了早餐前注射的胰島素的作用高峰,血糖在餐後兩個多小時開始劇烈下降,但只是下降至正常值範圍。因為早餐血糖的小高峰,讓孩子媽媽誤解餐前胰島素不足,午餐前就多加了1個單位,可午餐主食量卻沒有增加,可是加餐沒有計算好食物的升糖指數,這又讓下午1點多產生低血糖,看到低血糖,媽媽一下子慌了,趕緊讓孩子加餐,又是水果又是飲料,、由於心急過量補充了食物,於是低血糖後又反跳出現了更高的血糖,此刻,恰逢黃昏——人體第二個血糖生理性增高的時段,於是,第二個血糖高峰更猛烈了。至晚餐前後因為注射了餐前胰島素,血糖稍有降低,但與晚餐食物產生的血糖協同作用,前半夜的血糖仍然超標,也許第二天惡性循環,繼續重複高、低血糖波峰波谷…….

聽了我的分析,小夥子的父母一下子茅塞頓開,原來,一個錯誤的決定,也會導致後面一連串的血糖波動。小夥子這時候適時插上了話:「其實,我有時候跟你們說了我的感覺,你們都不信,還不如讓我自己管血糖呢!」聽到這,我趕緊抓住機會說:「你的要求很合理,糖尿病自我管理,就是要培養自己管好自己的本領,今天回去,就讓媽媽卸任,只做你的血糖管理顧問吧。」沒想到,小夥子的父母此時卻不好意思了,爸爸說:「顧問得請咖啡姐姐當,我們不懂的還多呢,我們以後跟孩子共同學習吧!」

第二天一早,我在微信群里發了一段信息:糖友們是不是覺得控糖很難?其實我想說,糖尿病自我管理並不難,你們都可以像咖啡姐姐一樣弄明白血糖波動的前因後果,糖友經常為血糖波動找不到原因而苦惱,發給我一起分析後就沒不那麼糊塗了,原則就是先學習控糖基礎知識,並且堅持一直學習下去!不斷積累和更新,就好像上完小學上中學、大學、研究生。。。與糖為伍是一輩子的事情,別人替代不了你,但是,醫生可以指導你沿著正確的方向,告訴你什麼是對的,哪些「經驗」是不符合醫學常識的——這就是經常複診的重要性。為什麼有些醫生弄不好1型的血糖?是因為他們只有理論知識和住院病人的經驗,沒辦法結合自身感受。所以,如果你用心學習,一點一滴累積,而且方向正確,自己能夠結合自身情況,那可能你就比醫生更有經驗管好自己。

所以,控糖要靠自己學習,即便是你請到私人醫生,也不可能24小時跟著你身邊,而他/她也不能完全感受到你的細微感受。因此,我多次說我不太支持一問一答式的自我管理學習,我深知這樣不能把自我管理知識紮實掌握,沒準有時候還會誤導而害了糖友,所以,糖友們正確的控糖之路應該是先學好基礎知識,再結合自我實踐,多與糖友交流,大家一起動腦分析,各自提出想法,再請教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幫助,長此以往,大家都能進步!

T1D咖啡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1D咖啡館 的精彩文章:

你真的會控制血糖嗎?這兩大誤區,很多人都沒意識到

TAG:T1D咖啡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