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亞生:特朗普的政治戰

黃亞生:特朗普的政治戰

在很多人看來,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最終有損於雙方的利益。這樣的觀點在兩國都得到了一定範圍的認可。然而,許多中國人對中國的經濟現狀存在認知誤差,那就是:美國企業需要依賴中國市場,甚至只能在中國發展才有前途。「中國的很多論壇、活動等一般只邀請對中國長期持友好態度的美國企業家和學者。這導致中國的大部分論壇上聽不到美國的另一種聲音。」

在作者看來,美國政界和企業界這次在面對特朗普對華徵稅政策時的態度,反映了美國政界、學術界和企業界開始對中國形成了一個新的共識,那就是美國很難通過「交往政策」和加深經濟交流來逐步提高中國市場的自由度。而在很多美國專家看來,中國本身的市場開放度甚至有倒退的趨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亞生看G2」(ID:YashengonG2),作者:黃亞生。

美國時間4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媒體發聲,稱「不管兩國在貿易爭端上發生什麼事,他與習主席將永遠是朋友。」

特朗普這番言論,一方面表示自己沒有針對中國,一方面又要求手下研究進一步對中國進口產品增稅的可能性,提高和中國談判的門檻和難度。

就在3天前,美國當地時間4月5日,特朗普發表聲明,表示已經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研究,是否能額外對價值1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特朗普在聲明中同時特別提到,已經要求農業部長執行一項「保護美國農民和農業利益的計劃」。特朗普稱中國早前的增稅回應是在選擇傷害美國的農民與製造業利益,而不是改變自身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特朗普此次的聲明被認為是針對中國早前對美國作出的增稅行為的回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跡象表現出特朗普要很快進入討價還價的程序,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隨後,北京時間4月6日晚上,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額外徵稅計劃。商務部指美方是誤判形勢,有關行動是極端錯誤的,並稱美國如果公布1000億美元的方案,中方將毫不猶豫地立刻進行大力度反擊,不排除任何商品。

中美兩國近期圍繞貿易這個話題,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局勢朝著進一步升溫的趨勢在發展。《紐約時報》指出,中方目前表現的相對克制,實際上是看準了中美兩國政治環境的差異。 的確,很多人都認為打政治戰,西方民主體制一定會吃虧。因為一旦政府的政策影響了某一群體的利益,反對的聲音就會很快湧現出來,對政府政策的實施形成阻力。中國國內很多媒體和專家都在期待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會觸發美國國內的「政治反制機制」。他們認為特朗普的舉動會讓民主黨和其他商會組織站出來,對特朗普施壓,甚至讓特朗普因為關稅政策付出政治代價。

西方民主體制的政治生態環境確實很多時候會讓其在打政治戰時吃虧,然而,恐怕要讓很多人失望的是,這次特朗普政治戰的結局很有可能會不一樣。

特朗普民意支持堅挺

根據美國民調機構RCP的總統支持率數據,從3月以來,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在穩步攀升,從3月7日的39.8%的民意支持率一路走到了4月6日41.5%。而自從特朗普去年12月民意支持率跌倒37%後,他的支持率再也沒跌下過這個最低值。

我們必須意識到,特朗普的支持者實際上在面對經濟問題上是不理智的。當初特朗普競選時就承諾要削減奧巴馬的醫療保險和補貼等福利項目,受到了他在紅州藍領選民的支持。但實際上,這些藍領選民恰恰都是這些項目最大的受益者。特朗普的政治資本核心在於民粹主義,他逆全球化的理念正是他的支持者所擁護的。

「交往主義」共識已破

最近,我和美國國務院以及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一些前官員有接觸和交流,了解到了一些當下美國政治界對於中美貿易戰的看法。很多國內媒體沒有任何在這個方面的深入報道。實際上,特朗普對華的強硬態度得到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的較為廣泛的支持。

這一次,共和黨的鷹派和民主黨的勞工派走到了一起。《華盛頓郵報》早在一月份就發文指出,美國的自由派、保守派和民粹主義者們在歐洲、中東等很多國際事務上都存在分歧,但他們在面對中國相關的事務上卻越來越有共識。華盛頓郵報指出,在面對一個越來越有「攻擊性」並堅持重商主義的中國,美國應該以強硬的立場對中國予以回應。

而作為特朗普的最主要政敵之一,民主黨麻省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在面對中國貿易問題上時,也選擇和特朗普站在一起。伊麗莎白·沃倫表示她並不擔心對華關稅,並稱這應該是貿易政策的一部分。伊麗莎白·沃倫更是指出美國應該更有「攻擊性的」向中國施壓,提高中國市場的開放度,保護美國企業。伊麗莎白·沃倫的表態,反映了華盛頓政客們在對華政策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

在特朗普以前,華盛頓長期以來在針對中國和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上一直奉行「交往政策」。「交往政策」被特朗普之前的大部分總統,不論是共和黨總統還是民主黨總統,作為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自由貿易的理論支撐。「交往政策」的核心期望在於美國總統們和政治精英相信通過和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自由貿易,通過鼓勵這些國家參與到更多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中來,可以推動這些國家在經濟和社會體制層面趨於開放,和更符合國際規則。然而,一方面是隨著特朗普和其鷹派政府的上台,另一方面中國的日趨強硬,使過去持有「交往政策」共識的主流政治精英日益被邊緣化。

美國企業界分裂的支持

當我們把目光從華盛頓投向美國經濟界,就會發現,過往發出支持與中國保持友好態度,維持合作夥伴關係最強聲音的是美國企業界,但美國企業界的態度這次也有變化。

一方面,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AAFA)與其他16個相關企業團體致信白宮,呼籲美國不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的成員包括拉夫勞倫等大型服裝企業。但另一方面,一些企業的高管選擇在公開場合不站隊甚至是表態理解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蘋果CEO庫克(Tim Cook)一反其一貫的親華立場,這次選擇以很外交的辭令表態說,「中美過往貿易確實存在雙方都沒有受益的情況。」而摩根大通CEO吉米·戴蒙(Jamie Dimon)則公開表達了對特朗普關稅行為的理解,表示美國政府尋求更公平的對華貿易條款並不是不合理的。除了吉米·戴蒙,特斯拉CEO艾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公開表示理解特朗普對於貿易不平衡的擔憂。他說,很多時候,關稅是「貿易遊戲」的必要部分。

不同於以往統一支持維繫中美貿易合作夥伴關係的態度,這次美國企業界在對華貿易關稅問題上產生了分裂,甚至很多在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都表態理解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實際上,華爾街和矽谷大多不同意貿易戰這種手段,但是可以明確的是,華爾街和矽谷目前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需要調整。

美國各界正在形成新的共識

在我看來,美國政界和企業界這次在面對特朗普對華徵稅政策時的態度,反映了美國政界、學術界和企業界開始對中國形成了一個新的共識,那就是美國很難通過「交往政策」和加深經濟交流來逐步提高中國市場的自由度。而在很多美國專家看來,中國本身的市場開放度甚至有倒退的趨勢。

中國不少人經常認為中國現在經濟實力強大了,美國企業需要依賴中國市場,甚至只能在中國發展才有前途。的確,有相當多的受邀來中國出席論壇和學術活動的美國企業家和學者確實是面對中國的媒體和官員肯定了這一觀點。

但我們必須要清醒地意識到,這裡存在一個嚴重的選擇偏差。中國的很多論壇、活動等一般只邀請對中國長期持友好態度的美國企業家和學者。這導致中國的大部分論壇上聽不到美國的另一種聲音。我不認為美國的學術界和企業界會很快形成一個統一戰線,維護中美貿易上的友好合作關係,共同抗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結語

誠然美國很多利益集團會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損害,並且在政治層面上對特朗普施壓,要求他收回他的舉措。在這次的貿易戰中,特朗普會付出一定的政治成本,而且美國也會付出相當的經濟成本。但是我們也不能抱有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認為這樣的政治成本會讓特朗普退縮,會馬上向中國服軟。很可能特朗普所面對的政治成本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昂,而且從現有的數據上來看,他似乎並沒有在付出任何的政治成本。

這次貿易戰是經濟的較量但也是政治的較量。理解美國國內的態度變化,有助於中國做出更好地決策來處理貿易戰的中美爭端。

轉載自:亞生看G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大嘴說財經 的精彩文章:

魏建國:巴爾幹半島,「一帶一路」能源切入點
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張向晨大使發表聲明

TAG:李大嘴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