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我逛過的書店

那些我逛過的書店

書店是一個城市的燈塔,是城市人的精神光源。書店是城市裡最有溫度,有情懷,有故事的地方。我喜歡在那樣安靜的地方,氤氳在書香里,心情會變得澄澈明朗,整個人是最自然,最放鬆的狀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發達,現在很多人用kindle看書或一些APP 看電子書。相比電子書,我更喜歡紙質書,喜歡紙質書那種真實可觸,筆墨馨香的感覺。2017年的夢想清單之一是每個月買一本書作為禮物送給自己,喜歡收到書那一刻的喜悅。


01 方所書店 (2017.01.13 PM)

之前聽過方所書店, 一直很想去但沒去成,在離開廣州前一天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小小心愿。在廣州太古匯商場,方所書店屹立於廣州目前最高端的購物中心,與Hermes、LV、Prada等比鄰而居。越是繁華的大都市,越是要有修鍊沉下心的能力。

「方所」二字出自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找到了書店,並沒有馬上進去,站在書店門口,「方所」店名的logo文字,確實很像一座格局精簡的房子。看到玻璃門上隱約斑駁的文字:「從你的一個庭院,觀看古老的星星,從陰影里的長凳,觀看這些布散的小小光點,我的無知還沒有學會叫出它的名字,也不會排成星座,只感到水的迴旋。在幽秘的水池,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透過玻璃,獨特的書架設計在柔和的燈關照射下,顯得無比溫暖。一個人慢慢地從外往內走進去,裡面的書分門類別擺放得很整齊,主要是文學、藝術、生活類的書,幾乎沒有看到工具書和教輔書,與小時候印象里的新華書店截然不同。看到自己剛看過的書,倍感親切。看到一些沒看過的書,隨手拿起來翻翻,也會被書裡面的某句話感動到。雖然不是周末,但正值寒假,人還挺多的。有些人席地而坐在看書;有些人站在一排書前手上捧著一本書忘我地看著;有些人點一杯咖啡坐著悠閑的看書。

方所策劃總顧問是台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他說:「我們做的不是書店,而是一個文化平台,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

現在很多人在亞馬遜,噹噹網買書,簡單方便,不用出門就可以買到自己心愛的書。在實體書店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方所繼在廣州開業之後,在成都,重慶開業,它始終堅持著提供一個文化平台,一種未來的生活狀態存活著。


剛好周日,和好友倩約出來一起去逛街,逛完街決定早點去吃晚飯錯開高峰期。在美團看了一家評價還不錯的酸菜魚,但這家店具體位置在哪不清楚,只知道在附近。由於時間很早,我們兩人開著導航走去這家店,吃完飯時間還很早,打算慢悠悠的散步去坐地鐵。

出來就看到隔壁一個小小的門,在右手邊的門框寫著"不打烊書店",當時心裡在想難道就是傳說中那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抬頭看上面有個不大的長方形招牌寫著: 1200 bookshop 不打烊書店。

頓時有一種小確幸,邂逅了一直想去但從沒去過的廣州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三層小樓,極文藝也極安靜。塗鴉的紅磚牆,斑駁的舊課桌,古董的花瓶,重拾一段舊時光。點一杯咖啡,捧著一本書可以坐一個下午。書店的裝飾擺設大部分是舊物回收利用,木製的衣架用來晾書,成為一道風景線。

1200的名字源於店主一場台灣環島徒步旅行,在那裡他第一次聽到24小時書店——誠品書店,於是把24小時書店理解為對閱讀的尊重,對讀者的關懷,對書籍的擁愛,從此產生了做24小時書店的想法。他的理念是:為一座城市點燃一盞溫暖的燈。 在這裡你可以看書、買書、喝咖啡、聽音樂,如果累了還可以在這裡睡覺。在這裡有沙發客的專屬位置,它收留過很多的沙發客,失戀的人,失眠的人,抑鬱的人,流浪的老人和小孩等,讓很多流離失所的人都找到了棲身之所。

當你看書看餓了,這裡還有個深夜食堂。這裡的水餃只賣給讀書人,而且每次吃水餃前要回答問題,五題答對三題才可以下單,如果答錯還可以到冰箱里拿出一本書找答案,暖胃又暖心。

當善意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你才會發現這座城市的溫情。

從2014年說好的廈門之旅,一直沒有實現,每次說回家再去,因為比較近,每次回家幾天然後匆匆忙忙地回廣州,小心愿就這樣被擱淺了兩年多。繼香港、澳門、桂林、珠海之旅,這是和好友倩的第五次旅行。期待已久的旅行就這樣開始了,伴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開始了我們新的旅行。

第一天我們去了廈門大學,由於當時廈大還沒放寒假,當天又不是周末,有時間限制入校參觀,參觀時間為中午12:00~14:00,下午17:00~19:00。我們選擇在下午的時間段去,去了普陀山回來,才下午三點多,我們走過天橋在廈大對面的商場逛了一下,最後在麥當勞每人點了一份套餐在那裡坐下來消磨時間,等待五點廈大對外開放。快到五點,我們出來,看到對面已經排成一條長龍了,心裡不禁驚嘆到,現在不是旅行高峰期還有那麼多人來廈大。排在我前面是一位讀小學二年級的小男孩和他媽媽,等待過程中,他媽媽問他:以後想不想來這裡讀大學。小男孩點點頭,他媽媽接著說,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在這裡讀書。我想廈大不止驚艷於它是中國最美的大學,它被眾人公認的學校文化才是魅力之處。

拿著身份證登記後,走進廈大,有種回到校園說不出來的感覺。隨著人群向裡面走,在陳嘉庚雕塑前面有很多遊客在拍照,後面就是不止書屋。

走進去,左邊的門上面寫著"不止書屋",右邊的門上面寫著"曉風書屋"。後來百度才知道,曉風書屋成立於1987年,創立以來一直堅守「推廣學術、服務學人」的品牌理念,從未動搖。30年來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也見證了這個時代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在互聯網還不普及的時代,曉風書屋成為廈大人乃至廈門人心中的精神家園。而後隨著廈大一條街的拆遷和曉風書屋的搬離,廈大里很難再找到一家屬於廈大人自己的書店。2015年以「不止書店」的形式,重新宣告曉風書屋正式回歸廈大。「不止」二字,取意於廈大校訓「自強不息,止於至善」。至善難求,所以不止。

不止書店,不止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個有書店基因的多元文化體。咖啡廳、文創產品區、小小的沙龍區……這些功能融合在一起,有意思的人被吸引而聚集在這裡,閱讀的體驗也變得更加別緻。在這裡,頗有層次感的書櫃木紋,淡淡的紙頁香氣,一切別有心意的擺件設計。

在這裡,打開一本書靜靜地待在,放佛外面一切的喧囂和紛擾都與你無關,享受著最純粹的閱讀樂趣。

一個書店,就是一座城市。每到書店,總會駐足,總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oyce的慢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Joyce的慢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