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抗戰史上的第一次反攻,作戰部隊竟是德國顧問團訓練出來的

中國抗戰史上的第一次反攻,作戰部隊竟是德國顧問團訓練出來的

1937年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並於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趕敵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展開。

淞滬會戰是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戰略反攻,可是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在上海進行這場反攻呢?在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所以決定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華北地區以平原為主,交通便利,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協同行動,日本計劃在華北「以挫敗敵之戰鬥意志,獲取結束戰局的時機為目的。」也就是說,日軍意圖在此同中國軍隊決戰,迫使國民政府屈服。這也符合日本的「三月亡華論」,日本想快速的征服中國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面對這樣的局面,國民黨竟然無力應對,原因就是華北軍隊掌握在宋哲元、閻錫山、韓復榘等軍閥手中,國民政府無法統一籌措防務。根據「七七事變」後統帥部會議的披露:

軍實先行籌備,準備將一部分德機械化師調往北方作戰,檢討彈藥糧秣儲備情況和新武器分發情況;優先補充韓復榘的部隊,安撫韓復榘,穩定山東局勢;通信兵向北推進,切實掌握好北方情況。

所以直至七七事變前夕,冀察、晉綏、山東一帶的國防工事才草草完工。其次,軍令不統一使國民政府無法指揮各軍協調作戰。韓復渠竟然不抵抗就放棄山東,成為歷史上的恥辱。

當時中國與日本的軍事力量是完全沒法比較的。中國兵力約為200萬,日本約為448萬(199萬可立即動員);中國海軍總噸位6.8萬噸,日本190萬噸;中國空軍有飛機314架,日本則有4180架。武器裝備更是沒法說,中國軍隊武器多數陳舊且質量低下,所以蔣介石並不幻想憑軍事實力戰勝日本。

好在國民黨軍有幾支部隊無論從裝備上還是軍事素質上都是最好的,第87、88師,原為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的樣板師,全制式德國武器裝備,為國軍精銳。為什麼德國與日本是軸心國,德國還要幫助我們呢?1933年,希特勒上台派出了德國軍事史上著名的「國防軍之父」塞克特將軍來華考察。塞克特考察之後,為國民政府呈現了一份《陸軍改革建議書》,建議書重點提出四點建議:一、培養軍事骨幹。二、發展國防工業。三、嚴格控制軍費。四、提高指揮水平。

蔣介石非常重視塞克特的建議,不但全部接受,而且還授予塞克特委員長委託人的重任,全權負責國軍的重建。為此,塞克特擴大了德軍顧問團;第一組負責作戰任務,第二組負責裝備補給。第三組負責軍事教育。第四組負責編製人事。第五組負責文字編譯,顧問團最多時達130人之多。同時,步槍、機槍、火炮、坦克裝甲車等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不但裝備了36、87、88等全部德國武器的德械師,還建立了中國第一支機械化師——國軍第200師。為中國的國防工業、軍事教育、防空能力,機械化部隊的建設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但為了這一戰役,中央軍幾乎拼光了家底,三個德械師,全部被打報銷。地方派系,看到蔣介石的部隊都快拼光了,自然也就沒有被中央軍吞併的顧慮。陳誠調出他最精銳的土木系—十一軍和十八軍,白崇禧也從廣西調兵遣將,東北軍也冰釋前嫌,紛紛開赴前線。

在上海這塊狹小的面積下,駐紮了我軍部隊80萬主力。如此密集的情況下,敵軍的炮火殺傷力巨大。一個主力師,剛調上去一天,即被打得失去戰鬥力。這場戰役,就像一台絞肉機,用無數我官兵的生命去堅持。

11月1日晚,蔣介石突然召開軍事會議,對白崇禧、顧祝同等先說了「八一三以來作戰概要和國際上的反應,並對前線官兵英勇戰鬥作了表揚鼓勵」。隨後發布命令,「根據外交部意見,九國公約會議將於十一月三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這次會議對我國命運關係甚大,要求各部隊盡最大努力,在上海至少再堅持兩個星期,以便在國際上獲得同情與支持。」由是戰爭持續至11月8日,眼見調停無望,蔣介石才下令西撤。

杭州灣登陸,我軍腹背受敵之時,此時撤軍還能是有規模的撤退。只是蔣介石寄希望於國聯,結果錯過了最佳撤退時間,日軍完成了許可權包圍,我軍正面戰場全線崩潰,在倉皇撤退過程中,死傷者比三個月戰鬥中的傷亡還要高。

陳誠後來總結淞滬會戰,認為最大的教訓乃是「戰略殉於政略」,「這次戰爭戰略受政略影響極大,乃是國家的不幸,並不是國家的錯誤。因為我國本身準備不足,要希望人家援助的關係」。

1937年11月5日,何應欽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最高會議的報告中宣布,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傷亡已達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在後撤途中傷亡約為10萬人;兩項合計約為29萬人。我軍陣亡中將軍長1人,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陣亡團長28人,陣亡營長44人。由於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泄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

此戰堅定了中國抗戰必勝的信心,振奮了全國同胞的愛國熱情,使日軍被迫轉移戰略主攻方向,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白日夢宣告破滅,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時間,日本被迫從華北抽調2個半師團到上海,使中國在山西獲得了充裕的備戰時間。陳誠認為,這使「在山西之敵軍,始終不能西越黃河一步,此實為我戰略上之最大之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原煮酒 的精彩文章:

大明王朝上的大貪官,權利一手遮天,晚年過得很凄慘

TAG:東原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