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翊武:鐵肩「支得江山住」

蔣翊武:鐵肩「支得江山住」

蔣翊武:鐵肩「支得江山住」

蔣翊武(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斬斷塵根感晚秋,中原無主倍增愁!是誰支得江山住?只有餘哀逐水流。」2018年清明時節,一群學生冒著細雨在嶽麓山翊武亭,朗誦著武昌起義總司令、總指揮蔣翊武在獄中寫的四首《絕命詩》,緬懷這位被孫中山稱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的鐵血英雄。

蔣翊武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1885年出生於澧縣城關鎮。 1903年,蔣翊武考入常德西路公立師範學堂,曾斷言「中國欲圖自強,首當傾覆清廷,建設新政府」。1906年,蔣翊武加入同盟會,認為「欲實行革命,當以聯絡軍隊為要著」。

1909年,蔣翊武加入湖北新軍反清團體「群治學社」,躋身湖北革命運動。1911年春,由「群治學社」改組的「振武學社」,改名為「文學社」,蔣翊武被推舉為社長。文學社是「當時思想最先進的組織」,聚集優秀青年共同探尋救國之道。蔣翊武在新軍中積極發展會員策反新軍,「今言革命者,欲借權清廷,莫如投身軍界,聯絡士兵。」當時,武漢的新軍兵額1.5萬人,文學社成員有3000多名,蔣翊武傳播孫中山革命思想,點燃了新軍戰士火熱的青春,使新軍成為辛亥革命主要力量。

1911年9月24日,蔣翊武被推舉為起義軍總司令,當時,他正隨新軍部隊移防到了湖南嶽州(今岳陽)。10月9日,起義計劃意外暴露。危急時刻,剛從岳州趕到武昌的蔣翊武毅然決定當晚起義,當即起草起義命令。不料當晚11時,大批警察破門而入,將蔣翊武和大部分文學社機關人員抓捕,劉復基等烈士犧牲。蔣翊武乘間越牆脫險後,臨危不懼,「事已至此,不可束手待斃」,於10月10日清晨,「依據計劃的精神」將起義時間改為當日,連發五道攻擊命令。10月10日,革命志士按照蔣翊武9日的命令起義,武昌首義成功。10月12日,蔣翊武被推舉擔任都督府顧問,兼軍務部副部長,參與軍政府謀略機要。

1912年4月,袁世凱竊取大總統職位。蔣翊武將文學社併入同盟會,直接受孫中山領導,并力拒袁世凱高官厚祿之誘惑。1913年2月,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蔣翊武主張制定憲法,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蔣翊武堅決聲討袁逆,潛回老家與父母訣別:「兒誓志殺賊,保障共和,否則不生還也!」

1913年7月,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21日,湖南宣告獨立,蔣翊武被推舉為鄂豫招撫使,負責組織討袁軍隊。8月6日,蔣翊武被袁世凱通緝,與革命黨人從長沙轉道廣西逃往香港,不幸在全州黃沙河被桂軍旅長秦步衢部逮捕。9月1日,蔣翊武被押到桂林。獄中,蔣翊武堅持鬥爭,曆數袁世凱罪惡。

9月9日下午4時,蔣翊武被押往桂林麗澤門外行刑。刑場上,士兵環立,觀者如堵,蔣翊武神色自若端坐於大紅地毯,向圍觀群眾慷慨激昂地講演革命大義,「痛論武裝討袁之必要」。聽者為之動容,執刑士兵亦凝神靜聽沒開槍,領頭排長唯恐遲則生變,用手槍從背後向蔣翊武開槍。一代革命英豪蔣翊武,就這樣從容就義,時年28歲。

1916年9月,護國戰爭勝利,譚延?等人將蔣翊武遺骸遷葬到長沙嶽麓山,建漢白玉墓塔。1921年秋,孫中山在桂林督師北伐,親往麗澤門外憑弔並為蔣翊武立碑,親筆題寫「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蔣翊武先生就義處」,刻在碑上,並令胡漢民撰文刻於碑周,以昭其業績。

「是誰支得江山住?鐵肩擔當寫春秋。」蔣翊武心憂天下,敢於擔當,甘於犧牲,創新探路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他的事迹彪炳史冊,他的精神光照千秋。

(執筆:省委黨史研究室 吳義國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 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聲在線 的精彩文章:

「烈士哥哥們,請給媽媽一個擁抱」
大數據豈能成「殺熟」利器?

TAG: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