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嶺南水鄉:金林古村

千年嶺南水鄉:金林古村

我們平時所說的嶺南水鄉,一般是指珠江三角洲河網密布區的村莊,但其實在水道密布的西江古驛道線路上,也隱藏著許多具有水鄉特色的古村。今天,驛道君要帶大家去的就是位於肇慶的千年水鄉——金林古村。

金林古村

金林古村坐落於肇慶德慶縣城北行15公里,方圓數里之闊,群山環抱,台地高聳,四面河流溪水盤繞,大小湖泊錯落有致,是一座典型的南國水鄉。

金林古村建村於隋朝年間,距今約一千六百多年歷史,在漢族遷來之前,這裡就居住著多個少數民族。從宋代開始,漢族大量南遷,現在金林古村的姓氏,絕大部分是宋後遷來的,逐漸與少數民族融合,便形成了如今的金林古村。相傳,村中還有孔子的後人。金林古村的得名源於這裡豐富的黃金礦藏和森林資源,據說到清代,這裡都一直出產黃金。

精心修建的古圳滋潤著古村

隨著北方中原漢族的不斷南遷,金林古村在宋末至明初得到非常大的發展。此時的金林建起了新的城寨,並且從八九里遠的金林河上游築陂,開圳引水。「圳」就是人造的水渠,圳水流經每家每戶的門前屋後,一年四季水源充足,千百年來潤澤了這方水土。古圳長約3公里,寬1—2米,入村後築以石基,解決成千居民的食用水,以及200多公頃農田的灌溉。古圳清澈見底,繞村流淌,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金林村內有明清古民居近兩百間

金林同時還修建了堅固的城垣,金林古城東西寬,南北狹,成橢圓形。從東至西並列老屋十二至十三間(以南北中心巷為縱線,東西兩邊各六座老屋),南北老屋六至七間(以中心社為線,南北各三間至四間老屋)。這樣,城內住家在八十家左右,在當時亦算是較大的故磚城了。古城的走向是,北門(稍偏西)稱「上林門」往徐家巷,深塘角至西邊「太里門」,由西邊太里往東邊沿石路,長壽井南至南門「長壽門」,從長壽門往東經清軒祠後,過大塘角轉東北到達「餘慶門」,沿松岩祠前至「積善門」(與太里門相對),從東北積善門往北與「上林門」相接。

而金林保存下來的青磚古屋就分布在城垣內外,其中一百多間清代建築分布在城外,七八十間明代建築則分布在城內。

金林村內祠堂眾多

金林寺廟多,首推的應是慈祥寺和慶安宮。其中,慈祥寺坐落於金林西山,建於宋代,為磚木結構,木料質地優良。整座廟宇高大宏偉,門口有石級自下而上,兩側是兩小房,為僧人住房。前座與中座相隔一大天井。天井的兩邊有大而長的走廊。中座與后座也相隔一大天井。慈祥寺經明清修建後,前中後三座結構相連。

金林的祠堂也很多,總共有十五間,都為清代建築。各祠的建築藝術頗具特色。其中,他民祠最為特別,因為它除了具有一般祠堂建築特色外,其前座、中座、后座的屋樑上均各有鰲魚一對。據專家介紹,古時皇帝大殿才能有動物雕像,帝皇宮中皇帝大殿為九獸,其他宮殿不能超過九獸,最少為兩獸。他民祠屋樑上有兩獸,是皇帝特賜。因他民談公的三個兒子同登進士,在朝為官,故其祠堂頂上有雙鰲頭裝飾。正所謂:「獨佔鰲頭」是也!

保留了數百年的水鄉無人售貨處

金林水鄉民風純樸,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風俗習慣,有以取不義之財為恥、拿他人之物為辱的傳統美德。金林古村至今保留有幾百年歷史的「無人超市」,市場內只見商品不見商人,自由選貨、自覺付錢,村民和遊客只需按照商品旁邊竹筒上的標價將錢幣投到竹筒內,便可將商品拿走。

【交通小貼士】

自駕:廣佛肇高速—德慶收費站—X453—官圩鎮—金林村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南粵古驛道 的精彩文章:

廣東省古驛道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簡介Ⅴ:汕頭樟林古港
這座潮汕古村竟藏著百座祠堂:揭陽泥溝村

TAG:中國南粵古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