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新乳腺癌易感基因被發現

全新乳腺癌易感基因被發現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3個全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將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乳腺癌風險評估。記者了解到,乳腺癌已經成為「紅顏殺手」,前往醫院進行乳腺檢查的市民比往年同期增長了一倍。醫生建議,女性在35歲以上都要定期進行乳腺檢查;對高危人群,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科研人員發現三個全新乳腺癌易感基因

據了解,當前,世界上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確定了超過90個乳腺癌易感位點。此次,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了由24162個個體(10055例病例和14107個對照)組成的大規模全基因組乳腺癌關聯研究。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不僅重複驗證了已知的乳腺癌易感性位點,同時還鑒定出了兩個全新的編碼變體:C21orf58和ZNF526,以及一個新的位於7q21.11的非編碼變體,它們在控制乳腺癌細胞生長中具有功能性作用。

這在全球範圍內是一項突破性發現。該研究揭示了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新基因和位點,拓展了乳腺癌的複雜基因遺傳學背景;同時在臨床上,擴大了腫瘤基因篩查,尤其是針對漢族女性乳腺癌基因篩查的潛在基因選擇範圍。

「發現這些新基因將有助於更詳細地了解乳腺癌風險的遺傳學機理,更好地進行乳腺癌風險評估。對於高風險的女性,可以提前開始進行篩查,從而可以儘早發現疾病,並採取預防措施。」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乳腺外科主治醫生史加寧解釋道,此次發現個體化的基因信息,將有助於調整乳腺癌篩查方式,或為新型靶向治療鋪平道路,使風險大大降低。

基因檢測普通人沒必要做

幾年前,美國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自爆檢出乳腺癌易感基因後接受預防性切乳防癌,不少人由此認識了乳腺癌易感基因,也更關心通過基因檢測來進行篩查是否更有效、更有意義。

對此,史加寧認為普通人沒必要做基因檢測。他表示,基因檢測更多是由醫生選擇高危人群,這樣才更有針對性。「主要是有家族史的市民,直系親屬中有乳腺癌的病史,可以來做檢測。對於其他人來說,就沒有必要。」

「實際上,遺傳性乳腺癌只佔總體5%~10%,它的發病原因很複雜,大部分是長期在多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的,遺傳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相關影響還包括性別、年齡、飲食習慣等。」史加寧說。

孕婦查出乳腺癌為治療只好選擇流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素有「紅顏殺手」之稱,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經成為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一。不過,只要發現及時、治療規範,早期乳腺癌仍然可以治癒。

史加寧常年在臨床接觸各種各樣的乳腺癌患者,時常會為她們錯過早發現、早治療的時機而感到遺憾。

史加寧稱,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方式大部分都是通過放射、內分泌和化療進行治療,一旦孕婦查出乳腺癌,如果接受治療,必然會對腹中的胎兒造成很大傷害。「經常看到有不少准媽媽,懷孕兩三個月了,因為查出乳腺癌,為了治療只好進行流產,十分可惜。」

「如果發現早,可以通過治療使腫瘤得到控制,將會避免這些情況。」史加寧告訴記者,有不少人不重視專科篩查,認為平時做乳房自檢沒有發現異常就「萬事大吉」,一旦等到發現時,就錯過了早期治癒的良機。

三把「利劍」篩查出乳腺癌

史加寧說,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是50歲左右。他建議,成年女性除了加強自查外,35歲以後還要重視定期做乳腺檢查。

據他介紹,目前乳腺檢查主要有三把「利劍」:彩超、鉬靶和磁共振。三種方式,各有優劣,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選擇。史加寧稱,隨著技術成熟,今年3月份以來,醫院做乳腺檢查的市民比往年同期增長了一倍。

彩超篩查是通過超聲波來確定乳腺腫塊的位置、大小、範圍,能發現一些早期的乳管擴張和未形成結節的小腫塊,有助「揪出」早期的小病變。「彩超檢查還有一個優勢,它比較適合高緻密乳腺,但是同時也高度依賴醫生的檢查和判斷水平,不同的醫生可能檢查的結果都不同。」史加寧說。

此外,有部分早期乳癌是以非常小的鈣化點癥狀出現的,彩超難以辨別,那麼這時候用鉬靶X光檢查可以發現早期乳腺癌的鈣化跡象。在這方面它比彩超更有效。不過,史加寧建議,35歲以下的女性不必做鉬靶篩查,超過35歲後再考慮「乳腺鉬靶+乳腺超聲」的篩查組合。

另外,磁共振作為更高精度的乳腺癌篩查方式,也被逐漸運用到臨床。史加寧介紹,磁共振篩查會更加精細,更加精確,對醫生評估更有效,但是費用比前兩種方式高出許多,如果設備和技術不夠好,也易導致誤診。所以,建議做磁共振篩查時,盡量到正規的醫院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乳腺癌 的精彩文章:

吃素的好處包括可以預防乳腺癌,你知道嗎
羽毛造型,杜蘭特KD10乳腺癌配色驚艷亮相!AJ11復活節配色

TAG: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