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健品、會議營銷為何屢遭抹黑?媒體人該有的嚴謹哪裡去了?

保健品、會議營銷為何屢遭抹黑?媒體人該有的嚴謹哪裡去了?

近幾年,關於保健品、會議營銷等字眼常常出現在各種新聞報道中,每次出現,均被打上違法等標籤,逐漸的,但凡牽扯到保健品或者會議營銷,在民眾心裡都會覺得是騙人的,看到這樣的情況,筆者不得不來說說,這些年,所謂的媒體人,該有的嚴謹都哪裡去了?

先說說保健品,到底什麼是保健品?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品又稱膳食補充劑,也稱營養補充劑、營養補充品、營養劑、 飲食補充劑,包括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系指供人們生活中使用,表明具有調節人體機能和促進健康等特定功能的用品。

保健食品在歐美稱「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也稱營養食品,德國稱「改良食品」,日本先稱「功能性食品」,1990年改為「特定保健用食品」,並納入「特定營養食品」範疇。世界各國對保健食品的開發都非常重視,新功能、新產品、新造型和新的食用方法不斷出現。

在我國,保健食品的原料組成有多種方式,近年來出現了以中草藥為原料的組成方式,而中草藥用於人類保健自古就有。古人將中草藥分為上品葯、中品葯、下品葯。上品藥用於人體保健,加之中、下品葯按君、臣、佐、使配伍,對症下藥以治療疾病。《神農本草》和《本草綱目》中說:「上藥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南朝名醫陶弘景說:「上品藥性,亦能遣疾。但勢力和厚,不為速效。歲月常服必獲大益。」。其他中草藥一般都有一定的毒性。可見古人深得用中草藥對人體保健和治病的精髓。

然而,就是這樣的東西,在我國卻成了「騙人」的東西,屢次被媒體反覆報道,讓民眾一提起保健品就「談虎色變」,媒體存在誤導消費者之嫌。再者說了,正規的保健品,都是國家職能部門經過嚴格審批,並給予統一獨立批號的,難道說國家許可生產的保健品都是騙人的?

我國從建國初到現在,人均壽命不斷增長,除了醫療技術的不斷發達,更加離不開的是國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升和正規保健品的合理服用。

媒體人不能因為保健品的銷售價格,或者銷售方式來片面判定保健品本身的「罪責」,保健品本無罪,何必欲加?

再來說說會議營銷,所謂會議營銷也叫資料庫營銷、服務營銷。它是指通過尋找特定顧客,利用服務和產品說明會的方式銷售產品的銷售方式。會議營銷的實質是對目標顧客的鎖定和開發,對顧客全方位輸出企業形象和產品知識,最終達成銷售。它對商家出售產品、消費者了解產品都有很大幫助。

現如今,會議營銷非常普及,幾乎各行各業都在用這種方式,因為這是最快捷最有針對性的。往大了說,國家政府部門各項會議實質上就是一種會議營銷,只不過銷售的是一種理念,達成的是一種思想高度統一,各企事業單位也是一樣,但凡會議都是一種銷售,區別只在於銷售的東西不一樣,實物和非實物的區別。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種方式,也被所謂的媒體人冠以「騙術」之名,讓筆者覺得實難苟同!

保健品利用會議營銷,這本無可厚非,說白了就是一種產品找了一個營銷方式,卻沒想到這樣的營銷方式迅速招黑,給整個健康行業帶來了陰影,讓健康行業從業者深感迷茫。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害群之馬,利用保健品和會議營銷的外衣,離譜誇大宣傳,假冒專家教授,高價兜售不合法產品,招致媒體曝光和職能部門的打擊,這是罪有應得的,任何行業都存在一些害群之馬,應該得到嚴懲,但是,作為媒體人,既然是假冒偽劣產品,就不該再用「保健品」一詞,會議營銷也只是一種營銷方式,其本身並不存在違法一說,媒體更不應該直指「違法會議營銷」!

中國食品報4月2日報道:國務院食安辦等9部委自2017年聯合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以來,眾多地區通過有獎舉報方式,廣泛收集各地涉嫌食品、保健食品違法線索,發動社會力量,營造社會共治氛圍。監管部門響應中央號召整治違法行為肯定是必須要點贊的好事,但是,一些地區的監管部門和媒體在宣傳報道執法行動的過程中依然使用「非法會議營銷」這樣的字眼,如此聲稱也的確是違背了原則,傷害了行業、誤導了公眾。

綜上所述,無論是保健品還是會議營銷,或者是保健品會銷,只要是正規的產品,合規的宣傳,是不存在違法一說的,正規的保健品依然會被人們所需要,健康行業只會越來越規範,從業者的素質只會越來越高,媒體人也應該越來越嚴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色而立 的精彩文章:

花唄套現?你是有多缺錢?不但費用高,而且很容易被降額或停用

TAG:血色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