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過去的那些事

南京過去的那些事

尋味·金陵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這片我們生活著的土地,你對她了解多少呢?

是過去的六朝古都?還是現在的江蘇省會?

一起來走進我們新開設的「尋味·金陵」專題,讓官微君帶著你一起去看看關於南京的那些過往吧。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這是南朝詩人謝朓的《入朝曲》,寫的是金陵帝都的富麗堂皇和繁榮昌盛。秦始皇時,即有望氣者稱「金陵有王者之氣」。

三千年前,就在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我們稱之為「湖熟文化」。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已設有棠邑,置棠邑大夫,這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開始,直到今天,2018年,已有2589年。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一帶築冶城,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作坊。後越國滅吳,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干里築越城。而後,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一名由此而來。

但南京文化輝煌的開始,是在三國時期。

229年,東吳孫權於此地建都,改秣陵為建業。

這是第一個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爾後,東晉、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由此,南京便有了「六朝古都」之稱。

自六朝建都,直至爾後唐亡,南唐定都金陵,南京成為了當時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詩人們慕名而來,在此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佳句,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概還是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此詩寫於唐天寶年間,詩人被排擠離開長安以後游金陵時所作。「鳳凰台」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而今,鳳凰台早不復存在,但關於它的名字卻仍隨著李白的詩一起,流傳在人們的口中,連同南京這座城市一起,在人們的記憶中一同流轉。

近代的南京,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多災多難。

不論是一開始的《南京條約》簽訂,還是太平天國定都,再其後的民國建立,再後的南京大屠殺,南京這座千年古城飽經風霜與戰火的洗禮。

後來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南京終於迎來了她的新生。

現在的南京,是江蘇省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複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的過去已經成為過去,我們相信,南京的未來會是更好的未來。

本期的「尋味·金陵」 就到這裡結束了,大家還想了解金陵怎麼樣的過去呢?那就給我們留言,說不定下一期的「尋味·金陵」就有你想知道的東西呢~

編輯丨貝亦敏

文丨貝亦敏

圖丨網路

審核人丨朱虹錦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二師經法青年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二師經法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