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茶葉、大產業,有的還漂洋過海去日本

小茶葉、大產業,有的還漂洋過海去日本

4月初,明媚的陽光已經灑滿在青翠養眼的茶園林間。眼下,正值茶季。儘管頭批春茶受天氣影響,對加工帶來一些不利,但章水鎮不少茶農內心篤定,因為這一方農人在一片小小的茶葉中植入了科技和文化因子,不僅讓茶葉身價暴漲,還催生了一條成熟穩定的多元化農業產業鏈。

由綠變黃,一招搶佔市場

「去年小試牛刀,今年可以放開手腳做了。」作為章水鎮永傑茶葉場的負責人,戴永峰這幾天格外忙碌,因為今年他家的百畝黃茶躲過倒春寒,可以大面積地加工。

經過多年的摸索,戴永峰的茶場有別於一般茶場單做綠茶,拿出手的有綠茶、紅茶、烏龍茶以及黃茶等。戴永峰很自豪地表示,中國6大品種茶葉,他的茶場里就佔了4個,尤其是黃茶,目前還是全市唯一。

掌握了加工核心技術,戴永峰對自製的黃茶充滿信心。「殺青的溫度和時間很有講究,茶葉整形要呈扁狀,悶黃的工序決定最後成敗。」戴永峰告訴記者,悶黃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期間需耗時1至2天,促使茶坯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

「茶色嫩黃,湯色杏黃,茶味爽甜,宛如溫玉,我把自家的黃茶取名『皎溪玉葉』。」喝上一口戴永峰開發出的黃茶,稱讚茶香的同時更讓人感覺了不起的是,「皎溪玉葉」如今已經被市場認可,今年要生產600多斤。同時,戴永峰今年還將推出「海曙紅茶」,叫響海曙茶品牌。

▲黃茶

花式制茶,開闢生財新路

桂花茶、紅豆杉茶、藏紅花茶、櫻花茶、貝母花茶……在章水鎮農辦的一張「茶葉清單」上,多出的幾個花茶名字讓人眼前一亮。

有別於常見的花茶,章水鎮打出的新茶品都有著深深的章水本地烙印

作為浙貝母道地產區,每年三月,綠白色的貝母花便開滿了章水的貝母地。「以前也有村民摘些花泡茶喝,但真在貝母花上動起生意經的還是去年的事。」章水鎮農辦負責人告訴記者,起初是部分貝母加工商收集貝母花銷往外地,今年,一些茶廠也收進貝母花,準備加工成花茶產品。

櫻花茶則是章水鎮新推的「花茶」。李紅波前幾年從事櫻花產品加工,今年她引進了一套專做櫻花茶的設備,「章水杖錫村有著全國最大的櫻花苗木種植基地,這裡的櫻花品種多,質量好,可以提供充足的櫻花原材料。」李紅波說,櫻花內含有絞股藍、茶多酚等成分,具有減肥和降血脂的效果,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最終能讓章水的櫻花茶走上市場。

同樣的茶+故事還發生在該鎮上千畝的紅豆杉。「紅豆杉的樹葉可以烘乾製成茶,被證明具有防癌抗癌效果。」手握「四明紫茶」品牌的應義植就成功地把紅豆杉葉子製成了原葉茶和袋裝茶,還精裝成禮盒,在商場專賣店開賣。

▲章水產的「櫻花茶」

瞄準抹茶,贏外商大訂單

近幾年,抹茶成了消費新寵,隨之而來的抹茶需求量和產量也越來越高,這讓部分茶企看到了商機。

章水鎮赤水村的「山上山」就是寧波第一個試水抹茶產業的企業。該企業負責人原是生產經營茶葉機械,由於看到日本如今需大量進口抹茶的商機後,便與合伙人一起用改造的生產流水線做起了抹茶原料。一公斤抹茶的售價高達200元,比珠茶身價漲了20多倍。

記者看到,用來製作抹茶的原料並非做春茶的嫩芽,而是較老的珠茶原料。新摘的茶葉吹乾後經過蒸汽殺青,在一個大網罩內冷卻散茶,然後平攤到不鏽鋼網上進入烘房,經紅外線烘烤後,再被送入大烤箱進行三層烘烤,最後經過茶梗分離、風力選別,直至裝袋,整個過程大概40分鐘。

「有一些日商前來考察過,認為章水的環境好,生產線也達到了日本標準,當即就下了訂單。」該負責人興奮地說,儘管企業為求抹茶質量,只在每年5月中旬開工,但得益於目前兩條生產線的全力運轉,年產量可達50噸。對於銷售,該負責人也非常樂觀,當前日本向中國一年採購的抹茶原料達800噸,而且數量還在逐年增加。

▲抹茶粉

現在,全鎮的3687畝茶園能夠產出220多噸茶。從過去拼關係,到現在拼質量、拼品牌、拼技術,一片小茶葉,搖身一變,成為了富一方百姓、興一方經濟的大產業!

記者:張立 通訊員:史媛

更多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本澀岩茶,一款即將在茶飲界颳起風的茶飲
茶不是每個人都能喝的,它的注意事項你們都知道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