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科院專家: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將令自身受損

社科院專家: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將令自身受損

【博鰲聲音】中美貿易摩擦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將令自身受損

——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

央廣網博鰲4月9日消息(記者孫冰潔馬文靜)今年3月以來,美國政府連續採取單邊「高強度」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導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接受央廣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冷戰思維」的某種延續,亞洲國家最緊要的並非「選邊站」,而是調整政策。

張宇燕

亞洲國家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和美國是目前世界兩大經濟體,亞洲多數國家都與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有著緊密聯繫,隨著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升級,面對有人擔憂接下來亞洲國家是否面臨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問題,張宇燕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確實會對亞洲國家產生一些影響,但當前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最緊要的不是「選邊站」,而是進行政策調整。

「原來亞洲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要經過中國周轉再到美國,他們(亞洲其他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是受益的,與其說『選邊站』,更要緊的是考慮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升級產生的影響,進而做一些政策調整。」

張宇燕給記者做了個假設,一旦美國加收25%的關稅變成現實,會對很多亞洲國家進出口增加諸多不確定性,進而影響投資者信心。「原來想到中國來投資的企業或個人,在美國實施了一些貿易保護措施後,一旦投資到中國再出口就可能有一定難度,畢竟美國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但具體有多大影響,張宇燕認為還要看美國政府是否能最終回到理性的軌道上,「貿易糾紛、爭端的結果一定會兩敗俱傷,這一點美國應該也清楚。」張宇燕補充道。

綜合來看,張宇燕分析,即使真要「選邊站」,亞洲國家也應該選擇站在中國這邊,反對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

特朗普並非真反全球化 而是以退為進

本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額外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中國商務部、外交部等部門6日迅速做出回應稱,如果美方不顧中方和國際社會反對,堅持搞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行徑,中方將奉陪到底。

針對美國突然提出的加征關稅一事,張宇燕認為關鍵還是要看是否落地,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美國加稅以後還要依賴進口,「即使不從中國進口也要從別的地方進口,其他國家的替代性怎麼樣,這個要考慮。」

此外,還要考慮到美國本國的消費者,一旦價格上漲,會引發價格的需求彈性,進而會影美國民眾的消費行為,都將牽一髮而動全身。

分析近期美國掀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事端,張宇燕認為美國政府的政策並不是真正的要退出全球體系、顛覆WTO。而是欲以退為進,想通過種種政策或政策的威懾來謀求更好的貿易條件,以期制定更有利於美國的貿易政策。

「從世界總體形勢來看,貿易保護主義過去四五年越來越少,推行這一政策只會兩敗俱傷,美國人民也要在一段時間內受損。」張宇燕說。

分析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動因,張宇燕認為從戰略層面來看,是美國擔憂中國近年來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會對美國造成威脅,「所以美國發動貿易戰是想遏制中國。」

美國對中國有誤解 是冷戰思維的某種延續

二戰後,美國先後與蘇聯、日本、歐洲發生了三場貿易糾紛,此前,美國也與中國有過貿易衝突。

張宇燕認為,2017年中國的GDP已經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這個數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臨界點,標誌著中美關係進入一個質變期。此時,任何一個世界第一強國都會考慮自己在全球舞台、全球結構中的地位。

他指出,美國最擔心的並不是中國的鞋類、服裝等製造業,而是在高科技領域。「所以它在這方面進行了約束,它要保持這個差距,恐怕未來它不僅局限在貿易領域、投資領域,而是從全球戰略層面考慮。」張宇燕對記者分析。

從特朗普簽署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來看,其明確將中國和俄羅斯作為戰略對手,張宇燕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冷戰思維的延續,認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會對本國造成威脅。

張宇燕指出,這其實是對中國的誤解與曲解,一個國家要想保持繁榮發展,要保持開放與合作心態,考慮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貿易固然是一方面,但還要通盤考慮。

「在這個問題我還是強調,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他認為中美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關係的穩定不僅僅對兩國,而且對整個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期望美國政府最終能有清醒的認識,承擔大國的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時髦上癮 SHOPBOP 2018春夏潮流趨勢全新上線
2018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開幕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