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單親」是個偽命題:父母互相詆毀,犧牲的是孩子

「單親」是個偽命題:父母互相詆毀,犧牲的是孩子

關注,知非幫你發生變化

GIF

導語:

這一篇寫給「單親媽媽」,把「單親」兩個字劃掉,是因為它是一個偽命題。一個孩子的出生,一般的家庭,但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也是雙親的。人們定義父母一方離異或去世為單親,並沒有站在「愛」的角度考慮。孩子跟隨父母中的一方生活,並不代表孩子的「親」只剩一方。也即,父親永遠是父親,母親永遠是母親,與存在狀態無關。

都說「單親」的孩子容易出問題,實則是離異/喪偶/配偶不在身邊時,帶孩子的一方容易出現問題。或憤怒或委屈,提到對方時或詆毀或抱怨。這樣做的人,並沒有認識到這樣做對孩子的壞處,又或者說是自己愛孩子,其實更願意淋漓盡致地釋放自己的情緒。

知非

心理

一位母親帶著女兒來做諮詢。諮詢中,女兒在母親提到父親時說:「你別提他行嗎,他害咱們還不夠嗎?」提到過往時,女兒打斷母親:「你老提他幹嘛,不噁心啊。」我在想,發生了什麼使得女兒對自己的父親如此厭惡。

然而事情並不離奇。不外乎父母戀愛時過於年輕,婚姻和生育都未經思考,對方並不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本著已經結婚了、有孩子了、要考慮雙方老人的想法,兩人過到孩子8歲,終於過不下去。於是,離婚。

離婚前,父親工作較忙,一直是母親獨自帶孩子,離婚後,父親很快再婚,女兒因與繼母不合,經過一次激烈爭吵後,再也沒有去過父親家一次。天長日久,父親在女兒心中的形象越來越差,女兒對父親的恨與日俱增。

我問這位母親:「孩子與繼母發生衝突,你怎麼看?」

她回答:「那個女的根本不是個懂事的人,懂事的大人能跟小孩子吵架啊?她爸爸真是夠嗆,離婚已經重重地打擊孩子,他不知道護著孩子,當著他的面讓別人欺負自己的女兒,這樣的爹也是沒誰了。」雖然過去很久,提到這件事,她依然情緒激動。

而當諮詢層層深入,女孩兒提起父親時,印證了那句話「有情緒代表有關聯」,她惦念著自己的父親,只是需要用不在意的方式來表達——「誰知道他天天做什麼啊,忙想不起來我,不忙還想著自己休息呢,更想不起來我。」

父親。這是怎樣的一個稱謂?她怎能不惦念,那是她的父親啊,是她生命1/2的來源。他們一同生活多年,咱們老百姓也常說的「血濃於水」。但她為什麼會如此仇恨父親?因為母親。因為母親仇恨父親。在母親看來,父親自私、不顧家、沒正事……在母親看來,孩子是自己一個人帶大的,父親根本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在母親看來,父親離婚後不顧他們母女的感受而快速再婚,是混蛋行為,再婚恰恰證明離婚離得對,他就是個臭流氓。

當母親認為父親根本不愛孩子,孩子也堅持父親不愛自己。不然為什麼讓母親一個人帶大自己,不然為什麼不能像別的家庭一樣為了孩子不離婚,不然為什麼不能像母親一樣為了自己不再婚,不然為什麼在繼母不喜歡自己的時候不像曾經打罵母親一樣打罵繼母。

孩子對一方父母的態度,往往來源於另一方父母對自己配偶的態度。但那是夫妻之間的態度,不是親子之間該有的態度。妻子可以抱怨丈夫不顧家,孩子不可以,妻子可以抱怨丈夫沒正事,孩子不可以,妻子可以抱怨丈夫幼稚沒大腦,孩子不可以。但,妻子不可以在孩子面前抱怨丈夫,因為那不再是一位妻子在抱怨丈夫,而是一位母親在抱怨父親。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面前應該是一起的,是一個戰壕里生死與共的戰友,而不是冷戰熱斗交替的敵人。無論一位丈夫對自己妻子做了什麼,妻子都不應該把自認為的「壞丈夫」形象與「壞父親」合二為一。那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會這樣做呢?原因有二,一是不顧大局的隨時隨地釋放自己,沒有考慮對孩子的影響,二是一個人戰鬥不容易立足,拉個同盟軍來搞掉對方。

無論夫妻關係是否存在,親子關係並沒有任何動搖。為何要讓女兒認定父親是個壞男人呢?這認定里涵蓋了自己是壞人的女兒,要知道這一自我否定是多麼致命的打擊,就像是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現在告知土壤被污染了,還願吸收什麼呢?拒絕父親的愛的女兒少了多少陽光和雨露?

獨自帶孩子的母親們會說,他之前也沒有給孩子多少愛。真的沒有愛嗎?我曾說,要寫一篇文章,題目叫《不是爸爸不愛你,只是,中間隔著你媽媽》。我不否認這世界上真的有不喜歡孩子的人,並且成為了父母,與其他父母比起來,他們提供的養育確實少一些,且不說他們有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者疾病因素,這並不是主流,我們不難看到,絕大多數父親是愛孩子的,只是父親與母親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然而,這不同被母親界定為「父親不愛孩子」。

獨自帶孩子的母親們常說「一個人帶孩子不容易,爸爸能不要孩子,媽媽不能,爸爸為孩子做不到的,在媽媽這裡都不是事兒。」這裡面有事實,但更多的是顧影自憐和妄自尊大。母愛偉大沒有人否認,母親為孩子付出很多也是有據可依,但這些話一旦說出來,那功勞就破了。所以,子女別說自己孝順,父母別說自己偉大,這話對方說可以,自己標榜的話不可以。

我想,如果獨自帶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知道自己的顧影自憐和抨擊對方、道德綁架對方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一定是會立刻停止的,畢竟作為父母,我們都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父母們是可以做到的。事實上,在父母負性情緒下長大的孩子,會沿襲父母的價值觀,會認同父母對問題的界定。他們會認定母親不容易,認定母親的委屈是父親一人造成(與母親本人的作為無關)。當母親有情緒或情緒波動時,孩子與母親互動便會小心翼翼,他們會超出一般的親子關係來維護母親,會表達對父親的仇恨。帶著仇恨長大的孩子,怎麼快樂的飛翔?

我的心理諮詢中,有多位母親講述自己含辛茹苦養育孩子,當她們談到自己過去的不容易時,會流下委屈的眼淚,這個時候我會問一句話——你丈夫不在身邊是去花天酒地了?她們會一邊抹眼淚一邊說,不是,是在外地工作,不能回來。碰到這樣的回答,我是不遞紙巾的。我會續問,他掙回來的錢給你們花嗎?母親們往往不正面回答,她們會說「光給錢有什麼用啊。」或者「給點錢就能打發我們嗎?」又或者「一年一年的不在家,再不給錢還能行么!」這個時候,我會使她們看到自己的糊塗——對方並不是對我們不管不顧,並不是不愛孩子不愛妻子,他只是沒有按照我們設定的劇本既能掙錢又能陪伴。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家庭,只是沒有圍著你一個人轉。

所以,在孩子面前抱怨配偶的家長,在抱怨的那一刻,愛自己是勝過愛孩子的。在他們心中,孩子是自己的私有品,可以隨意按照自己的心情去說去做——在孩子面前抱怨、哭泣甚至辱罵孩子的另一位最親的人。我說母親們在這一刻自私,是因為在這個時刻,母親們更考慮/強調自己的感受,而不在意對孩子的影響。在這一刻,母親們只顧及自己和情緒,當有人來勸解她們跳出來看問題時,她們會有許多例證來說服每一個人自己真的很委屈,她們不再考慮如何有效的解決問題,以及家庭的積極運轉。

說到這裡,我依然不否定母親的偉大和所有的付出,我也知道一個人帶孩子的不容易,包括分離過程和分離本身帶給一個人的傷害和難過。但,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在孩子面前釋放嗎?

母親對父親的任何界定都可以更積極。

比如當一位父親在離異後與孩子的互動很少甚至為零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如果離婚時你跟爸爸生活在一起,媽媽可能也會越來越少的看望你,不是媽媽不愛你,而是不懂怎麼面對你,怎麼面對你爸爸。想要知道你的生活,又怕打擾你們的生活,想跟你說很多話,卻根本不知道要說什麼。男人比女人在情感表達上更加羞澀,你老爸對你的愛與關懷很難用外在的表現來展示,他雖然不在你身邊,看上去做的事情很少,但愛如空氣,他在那裡,愛也在那裡。

比如當一位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們作為爸爸的親人,也要具備追求幸福的能力。人的一生很短暫,有的人會深陷過去無法自拔,我們當然都可以從此否定異性和婚姻,甚至懷疑人生,但,那有什麼好處呢?好在你的父親不是,他在想辦法經歷更好的事情,你也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爭取更好的生活。

比如當一位父親給的撫養費很少時。我們可以使孩子明白,每個人掙錢都不容易,很多人會說撫養費是責任和義務,但媽媽不這麼認為,這是愛,是爸爸給你的愛。當有一天你掙錢了,要記得給爸爸買禮物,大概在你當了父母之後才能體會到從孩子手中接到禮物時的愉悅之感,也只有你當了父母之後才會明白,無論離得多遠,他都是愛你的。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願意,讀到這裡,不妨閉上眼睛在心裡喊一聲爸爸和媽媽,回到孩童時期去感受,體會一個孩子呼喊「爸爸」「媽媽」時,內心涌動的溫暖和力量。我們為何要剔除孩子心中這種溫暖和力量?使孩子生活在愛的環境里難道不好嗎?還是非要跟孩子強調我們認為的真相?

我在前面提到,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好的,我知道很多人會反駁說他的不好超出了你的想像,好吧,即便不好呢?我們是不是也要考慮怎麼使孩子從中發現美好。為什麼這麼絞盡腦汁的去塑造對方的好形象?只因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都知道,心中有愛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他們自信,有力量,遇事更積極,踏實向上,而心中有恨有缺失的孩子一生更痛苦,他們敏感,多疑,自卑,鑽牛角尖。

樹立對方良好的形象只為我們的孩子,為孩子生活得更好,僅此一條,難道不應該竭盡全力嗎?更何況,如您留意,可以在前面的文字中看到,我總在說是「自己認為的問題」,所謂,夫妻互動夫妻互動,很多問題可是互動出來的,指責對方的時候,那問題中就沒有我們什麼事了。

因此,我曾發微博——

作為孩子的父母,相親相愛是最好的;

如若不能,退而做好朋友,相互支持和幫扶;

如若不能,退而做熟人,相互友好,不否定對方;

如若不能,退而做文明公民,在孩子面前和平相處……

也有母親困惑於喪偶後怎麼傳遞親子之間的情誼。我想,人世間能穿越生死的,有且只有感情了,人雖去,情卻在。人與人之間的愛,從不會因時空的轉變而減少。人的思維比光速還快,我們想到那個人的時候,他/她就已經與我們心靈交匯了。與上文同理,孩子「失親」之感亦源自家長,與其說孩子無法感受逝去之親的愛,不如說健在之親從親屬的離世中無法自拔,認為自己不再擁有對方的愛。

家長們,收起那些看似正確的大眾思維和做法吧,否則會使孩子成為非理性者,他們不看事實,一再確認自己不被愛,這與我們希望孩子「安好又幸福」的初衷完全違背。

這篇文章說是寫給「單親母親」的,其實何止是「單親母親」,「單親父親」也應如此,又,其實何止是離異家庭,非離異家庭也應如此……

GIF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

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以知非為鑒,可改謬誤;

知行合一,收穫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非 的精彩文章:

TAG:知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