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定位和渠道對比看本土品牌逆襲之路

從定位和渠道對比看本土品牌逆襲之路

【行業】從定位和渠道對比看本土品牌逆襲之路

投資建議:本土品牌深耕大眾市場,國際品牌優先發展高端市場,消費人群逐漸分化。國內化妝品仍以大眾消費為主,本土品牌市場份額穩步提升。電商和CS渠道是我國化妝品消費增長最快的渠道,我國化妝品專營店規模龐大、遍布低線級城市,本土品牌線上銷售佔比更高、專營店表現更佳,有望借力電商和專營店渠道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建議增持:珀萊雅、上海家化、拉芳家化,受益標的:御家匯等。

國際品牌高端產品發展迅猛,大眾產品增長乏力。2017年國際化妝品巨頭業績喜人,LG生活健康、資生堂集團中國區收入增長24.4%和22.2%,雅詩蘭黛集團、歐舒丹中國區收入增長11%和9%,歐萊雅集團亞太區收入增長12.3%。然而高增長背後卻呈現兩級分化:以歐萊雅為例,其奢華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0.6%,而大眾產品收入僅增長1.0%。公司旗下YSL、阿瑪尼和蘭蔻等奢侈品牌銷售火爆,而原本強勢的大眾品牌美寶蓮、歐萊雅等卻陷入疲軟。資生堂亦是如此,旗下CPB,IPSA等高端品牌銷售火爆,2015和2016年中國地區高端產品收入增長31%、33%,而專門為中國市場設立的大眾品牌悠萊、泊美等卻不溫不火,2015和2016年中國地區大眾產品收入下滑25%和1%。

國內化妝品消費仍以大眾消費為主,本土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儘管我國化妝品高端消費增長迅猛,但大眾消費仍然佔據了79%的市場份額。本土品牌深耕大眾市場,護膚品定價區間在100-300元/件,相較國際品牌價格優勢明顯。2010年到2014年本土品牌整體市佔率從39%提升至46%,2011年到2015年前六強企業市佔率由4.4%提升至9.2%。根據天貓美妝數據,面部護理套裝大眾品牌排名前十80%為本土品牌,顯示本土品牌在大眾化妝品市場影響力顯著提升。

我國化妝品專營店遍布低線級城市,本土品牌借力CS渠道實現逆襲。2017年電商和CS渠道是化妝品消費增速分別為45%和13%,是增長最快的渠道。國內外品牌同步發力電商,本土品牌的目前線上收入佔比更高。線下我國化妝品專營店鋪已達16.3萬家,大量分布在三四五線城市。據品觀網統計,本土品牌CS渠道供貨折扣一般為3-3.5折到代理商、5折到店,還有銷售返點和其他優惠政策;國際大牌針對CS渠道的供貨折扣大多在6-7.8折。因此,本土品牌在專營店渠道優勢凸顯、表現更佳,以珀萊雅和韓後為例,其CS渠道銷售佔比高達58%和49%,終端網點數量均在20000家以上。

風險提示:經濟下滑抑制可選消費;行業競爭加劇;電商增速下滑等。

【行業】中移動FDD牌照落地,推動物聯網與5G

本周工信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4G LTE FDD經營許可證,靴子終於落地。我們認為,第一,中移動拿到FDD牌照將會推動物聯網發展。因為NB-IOT技術只能支持FDD,獲得牌照無疑會加快中國移動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進程;第二,工信部已經批准電信運營商在已分配的低頻段上進行網路重耕,所以FDD牌照可以讓中移動應用900M頻段實現農村地區的網路覆蓋,大幅降低網路部署成本,提高農村地區高速寬頻移動通信服務水平。第三,5G是TDD/FDD融合組網方式,中國移動能夠開展TDD/FDD融合組網規模應用,加速推動5G端到端產業成熟、促進我國5G加快發展。按照中移動規劃,2018年將在17個城市開始5G的規模實驗、2019年試商用、2020年5G走向市場。本周我們繼續推薦受益於5G與工業互聯的主設備、光通信、專網通信領域,推薦:中興通訊、亨通光電、中天科技、東山精密、烽火通信、中際旭創、億聯網路、特發信息。還有物聯網發展的受益標的:東土科技、日海通訊。

上周大盤下跌,通信板塊下跌。從細分行業指數看,通信設備上漲0.3%,衛星通信導航、移動互聯分別下跌0.8%、1.2%,表現優於通信行業平均水平。區塊鏈、物聯網、量子通信、雲計算、運營商、光通信分別下跌1.6%、1.9%、2.0%、3.4%、3.5%、3.9%,表現劣於通信行業平均水平。

歐盟就3.5Ghz和26Ghz頻段的5G使用要求徵求公眾意見。此舉也標誌著歐盟由5G策略階段轉向落地實施階段,進一步推動5G商業化進程。歐盟用於5G的3.5Ghz頻段包括3.4GHz-3.8Ghz,共計400MHz帶寬,26GHz頻段包括24.25GHz-27.5GHz範圍內的1GHz帶寬,但此次1GHz並非全部用於5G,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調整。

中興通訊聯合中國移動廣州打通5G 首次呼叫。中興通訊廣東移動在廣州成功打通了基於3GPP R15標準的首次呼叫,正式開通了端到端5G商用系統規模外場站點,是對5G產業鏈發展的又一重大貢獻,未來隨著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穩步推進5G測試驗證,國內5G商用有望儘快落地。

風險提示:通信行業國企混改效果不及預期;運營商資本開支下行。

【行業】中美貿易摩擦對化工行業影響分析之一

美中各自公布500億關稅清單。繼2018年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了對中國出口美國的1333項,年貿易額500億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清單後,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於4日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關稅,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其中有44項化工產品。

中對美徵收主要涉及PA66、PC、有機硅、PVC,其中PA66、PC受影響較大,有機硅略受影響,PVC影響程度一般。此外美國大豆難替代性有望促使農產品價格企穩回升,農藥、化肥行業也有望受益。(1)PA66:17年中國PA66切片表觀消費量達到了47.8萬噸,國內產量僅為28.3萬噸,進口量為27.1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41%。從美國進口量達4.7萬噸,佔國內產量的16.6%,預計PA66材料在原材料供給約束以及全球經濟回暖的形勢下,其價格仍將具有較強上行動力。(2)PC:2016年中國聚碳酸酯表觀消費量達到了172.5萬噸。國內產量僅60多萬噸,進口量高達131.9萬噸(凈進口量109.6萬噸),對外依存度達63.5%。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PC產能,是中國第四大PC進口來源國,進口量達10.3萬噸,佔國內產量17%,預計將受較大影響。(3)有機硅:2016年中國有機硅表觀消費量達到了83.5萬噸。國內產量達86.1多萬噸,進口量為11.31萬噸,對外依存度為13.5%。從美國進口量達2.5萬噸,佔國內產量的3.0%,預計有機硅在供需緊平衡背景下,價格將受影響繼續上行。(4)PVC: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量30.65萬噸,佔總進口量比例高達39.7%,2017年從美國進口量占我國表觀消費量的1.7%。但我國對美國PVC有反傾銷政策,長期以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為主,供需改善程度較為有限。

美對中徵收涉及化工品種單一。美方發布的徵收關稅清單主要包括醫藥、鋼鐵、機械、電子通信、國防軍工、交通運輸、家電共7大領域。從以往美國自中國進口產品構成來看,其主要從中國進口的化工品為塑料/橡膠、化工產品、纖維素漿/紙張三大類,佔比分別為3.9%、2.8%、1.1%。本次徵稅主要涉及其中的橡膠類、原料葯等,品種較少,且橡膠輪胎企業經歷過雙反,基本通過海外設廠方式規避。因此美國徵稅對化工品出口直接影響較小,更多通過影響國內需求端來傳遞。

投資建議:PC、有機硅、農藥、化肥、乙二醇、PA66、電子化學品行業有望受益本次關稅加征行為,重點推薦萬華化學、新安股份、揚農化工、魯西化工、華魯恆升、飛凱材料,此外神馬股份也有望受益。

風險提示:關稅徵收存不確定性,貿易摩擦影響化工品下游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泰君安遼寧 的精彩文章:

TAG:國泰君安遼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