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文帶你了解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前景

一文帶你了解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前景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製造業最具代表性的裝備。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是工業機器人強國。日本號稱「機器人王國」,在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業機器人的裝備量約佔世界工業機器人裝備量的60%。

美國是機器人的發源地,早在1962年就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儘管美國在機器人發展史上走過一條重視理論研究、忽視應用開發研究的曲折道路,但是美國的機器人技術在國際上仍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技術全面、先進,適應性也很強。

德國工業機器人的總數佔世界第三位,僅次於日本和美國;德國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和應用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韓國是工業機器人的後起之秀,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技術,在政府的資助和引導下,韓國近幾年來已躋身機器人強國之列。

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全球知名生產廠商也主要集中在以日、美、德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如瑞典ABB,日本的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德國的庫卡(KUKA)、美國American Robot和義大利柯馬(COMAU)等,這些廠商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已成為一種工業標準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國際工業機器人市場於2010年開始恢復性增長。從全球範圍來講,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運行中的工業機器人比2008年下降了0.5%。2010年,全世界新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逐步接近2005-2008年的高峰期,共供應了12.1萬台工業機器人,這就意味著工業機器人的全球銷售量與不景氣的2009年相比幾乎翻倍。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約29.4萬台,同比增長16%,預計2017年在34.6萬台左右;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首次突破132億美元,預計2017年可達147億美元。

圖表2:2010-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規模(單位:萬台,億美元)

未來全球工業機器人趨勢前景預測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工業大國提出機器人產業政策,如德國工業4.0、日本機器人新戰略、美國先進位造夥伴計劃、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與《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級政策,皆納入機器人產業發展為重要內涵,將促使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增長,IFR預計到202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85萬台。

圖表3:2017-202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預測(單位:台,%)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認為,未來全球工業機器人主要有以下四大趨勢:

1)機器人與信息技術深入融合

大數據和雲存儲技術使得機器人逐步成為物聯網的終端和節點。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工業機器人與網路融合,組成複雜性強的生產系統,各種演算法如蟻群演算法、免疫演算法等可以逐步應用於機器人應用中,使其具有類人的學習能力,多台機器人協同技術使一套生產解決方案成為可能。

2)機器人產品易用性與穩定性提升

隨著機器人標準化結構、集成一體化關節、自組裝與自修復等技術的改善,機器人的易用性與穩定性不斷被提高。

一是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經從較為成熟的汽車、電子產業延展至食品、醫療、化工等更廣泛的製造領域,服務領域和服務對象不斷增加,機器人本體向體積小、應用廣的特點發展。

二是機器人成本快速下降。機器人技術和工藝日趨成熟,機器人初期投資相較於傳統專用設備的價格差距縮小,在個性化程度高、工藝和流程繁瑣的產品製造中替代傳統專用設備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率。

三是人機關係發生深刻改變。例如,工人和機器人共同完成目標時,機器人能夠通過簡易的感應方式理解人類語言、圖形、身體指令,利用其模塊化的插頭和生產組件,免除工人複雜的操作。現有階段的人機協作存在較大的安全問題,儘管具有視覺和先進感測器的輕型工業機器人已經被開發出來,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可靠安全的工業機器人協作的技術規範。

3)機器人向模塊化、智能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

目前全球推出的機器人產品向模塊化、智能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

第一,模塊化改變了傳統機器人的構型僅能適用有限範圍的問題,工業機器人的研發更趨向採用組合式、模塊化的產品設計思路,重構模塊化幫助用戶解決產品品種、規格與設計製造周期和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例如,關節模塊中伺服電機、減速機和檢測系統的三位一體化,由關節、連桿模塊重組的方式構造機器人整機。

第二,機器人產品向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向開放性控制系統集成方向發展,伺服驅動技術向非結構化、多移動機器人系統改變,機器人協作已經不僅是控制的協調,而是機器人系統的組織與控制方式的協調。

第三,工業機器人技術不斷延伸,目前的機器人產品正在嵌入工程機械、食品機械、實驗設備、醫療器械等傳統裝備之中。

4)新型智能機器人市場需求增加

新型智能機器人,尤其是具有智能性、靈活性、合作性和適應性的機器人需求持續增長。

第一,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精細作業能力被進一步提升,對外界的適應感知能力不斷增強。在機器人精細作業能力方面,波士頓諮詢集團調查顯示,最近進入工廠和實驗室的機器人具有明顯不同的特質,它們能夠完成精細化的工作內容,如組裝微小的零部件,預先設定程序的機器人不再需要專家的監控。

第二,市場對機器人靈活性方面的需求不斷提高。雷諾使用了一批29公斤的擰螺絲機器人,它們在僅有的1.3米長機械臂中嵌入6個旋轉接頭的機器臂均能靈活操作。

第三,機器人與人協作能力的要求不斷增強。未來機器人能夠靠近工人執行任務,新一代智能機器人採用聲吶、攝像頭或者其他技術感知工作環境是否有人,如有碰撞可能它們會減慢速度或者停止運作。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行業,現在是進入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最好時期,那麼,如何快速入行,趕上行業的風口期?犀靈工業機器人培訓中心帶你入門!

犀靈機器人

犀靈工業機器人培訓中心,是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與佛山市新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主導創建,位於環境優雅的佛山市南海區獅山大學城廣工大研究院內,擁有1000平米的實訓場地和配備了業內最為齊全的實訓設備,配置原則是緊隨工業最新趨勢,緊密結合工業現場應用,提供真實操作環境。

機器設備

中心配備二十餘套PLC工控平台及氣動器件平台、二十三套工業機器人本體(四大機器人、國產機器人),噴塗、打磨、焊接三大典型應用的工作站、倍速鏈流水線等設備作為綜合應用的實操與考核設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工業機器人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工業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