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山這種遠近聞名的美食上市啦!吃貨們趕緊覓食去

中山這種遠近聞名的美食上市啦!吃貨們趕緊覓食去

最近,遠近聞名的神灣菠蘿開始上市啦!神灣菠蘿色澤金黃,皮薄肉厚,更難得的是肉細爽脆無渣,許多吃貨都會慕名前去覓食。

GIF

但是作為專業的吃貨,總會有人疑惑——鳳梨和菠蘿,到底如何區分

今天畫刊君先來教大家辨別一下鳳梨和菠蘿吧。

有人區分得很仔細:菠蘿的葉子邊緣有刺,而且削皮之後還要挖掉一個個的「黑眼」。而鳳梨的葉子沒有刺,果實也不用摳「黑眼」。

其實,這些人真的是想太多了。因為鳳梨,根本就是菠蘿啊!植物學上,叫做Ananas comosus。

不管有沒有「黑眼」,都是品種間的差異,就跟沙瓤西瓜和水瓤西瓜,都是西瓜是一個道理。

水果商經常把無刺的、皮泛青的品種叫做鳳梨,把有刺、葉片帶齒的叫做菠蘿。然後說「鳳梨」更甜更好吃,因為這樣就能賣得更貴。

為啥叫鳳梨?又為啥叫菠蘿?

菠蘿原產於巴西,是當地人重要的食品。然而,它的足跡一直沒有走出美洲。直到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到來,熱帶各國才開始相繼引種。

鳳梨這個名字,是台灣人民取的。據《台灣府志》記載:「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菠蘿蜜而色黃,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綠葉似鳳尾,故名鳳梨。」另外,「鳳梨」在閩南語中發音是「旺來」,所以它在一些地區也象徵著吉祥如意。

傳入大陸之後,因為它看著有點像菠蘿蜜,所以一來二去,就被大家叫成了「菠蘿」。

菠蘿,學名Ananas comosus, 食用部位為聚花果,卵狀圓柱形,黃色或深黃色,產自華南及福建、雲南等省區。菠蘿總共有四大類,分別是卡因類、皇后類、西班牙類和雜交種類。

我們一般鮮吃的,以皇后類和雜交類為主。卡因類酸度較高,所以一般只做罐頭。然而,北方人民在水果店買到的鮮吃菠蘿,經常是最適合做罐頭的卡因類,所以總有人覺得酸,口感比台灣和東南亞國家產的菠蘿也差一點兒。

菠蘿配鹽水,才能不扎嘴

菠蘿好吃,但不像香蕉橘子一樣可以直接剝皮吃,菠蘿要去掉葉,削了皮,還要摳了眼,鹽水泡一泡,才能吃。

為什麼非得這麼複雜呢?首先得從它的結構說起。

去皮之後的菠蘿,表面還有很多「黑眼」需要摳掉,它們其實是花的雄蕊發育來的,叫做「果眼」。但為什麼有這麼多「果眼」呢?因為一整個菠蘿並不是單單一個果實,而是由一個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軸共同發育而成的一個「聚花果」。

黑眼鳳梨。

給菠蘿「挖眼」非常麻煩,不過吃貨的智慧是無窮的,為了方便吃,人們培育出了「無眼鳳梨」,是沒有了雄蕊的退化版菠蘿。

無眼鳳梨。

削皮摳眼都不算什麼,最煩的是,吃菠蘿之前還要用鹽水泡。因為菠蘿中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會刺激我們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產生微麻刺痛的感覺。而鹽可以抑制菠蘿酶的活力,因此吃鮮菠蘿前,最好用鹽水泡一泡,防止「扎嘴」。

另外,果實完全熟透或者加熱果實也會讓蛋白酶失活。所以炒菜里的菠蘿就一點也不「扎嘴」。

不過菠蘿蛋白酶也不是沒有好處,它有一個重大的「隱藏技能」——嫩肉!這種蛋白酶可以讓肌肉肌絲和筋腰絲斷裂,讓肉質更加鬆散滑嫩。這就是為什麼中餐里有各種「菠蘿配肉」。

挑好菠蘿削來吃

熟透了的菠蘿表皮是淡黃色或亮黃色,兩端略帶青綠色,上頂的冠芽呈青褐色;如果菠蘿的果實頂部充實,果皮變黃,果肉變軟且是橙黃色,說明它已達到九成熟。

熟透了的菠蘿果汁多,糖分高,味道好。

生菠蘿的外皮色澤鐵青或略帶褐色。要是買回家不打算馬上吃的話,那最好選稍微硬一點的,果皮淺黃帶點綠,約七八成熟的就可以。

還不太熟的菠蘿。

除了看,還可以。硬邦邦的是生菠蘿;飽滿又微軟的是剛好能吃的;凹陷的就是成熟過度了。另外,用鼻子也可以起到輔助的判斷作用。成熟度好的菠蘿外皮上稍微能聞到一些香味。當然如果隔著老遠就撲面而來一股香甜——那估計是快爛了。

下面來說說吃

菠蘿常出現在各種創新菜肴中。因為它本身含有纖維,做菜時不會被燉爛,而且酸甜的口味還能夠襯托鮮味。要是你喜歡,可以讓菠蘿下鍋試試。

今天先給大家推薦一道:鳳梨油條蝦。

原料:

鳳梨、油條、海白蝦、雞蛋、蛋黃醬、鹽

步驟:

1. 鳳梨去皮切塊備用;

2. 海白蝦去殼挑蝦線後剁成蝦蓉;

3. 雞蛋取蛋清混入蝦蓉後攪打均勻,即「蝦膠」;

4. 油條切段後,將蝦膠灌入;

5. 鍋中燒熱油至六成熱,將油條蝦膠下鍋炸熟,撈出備用;

6.鍋中留少許底油,加入適量蛋黃醬後炒散,放入鳳梨、油條蝦膠,翻炒即可。

菠蘿的吃法很多,而且各地都不一樣,如果你們那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吃法,記得來評論里說說,尤其是非常黑暗的那種。

圖文綜合自中山旅遊、神灣發布、下廚房等

若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編輯|小汪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畫刊 的精彩文章:

三月春筍正當鮮,中山人品嘗要趁早
中山這個「城中村」,藏著故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

TAG:中山畫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