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軟攻硬守,中國大陸攻堅台灣民心

軟攻硬守,中國大陸攻堅台灣民心

中國大陸對於台灣地區的統戰政策,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本文做全面、深入的介紹。

談到中國大陸的對台工作,「兩手策略」是自2004年胡錦濤時期至今日習近平主政不變的方式。2005年1月30日,台灣地區的《自由時報》登載了這樣一句話:中國大陸對台「對官方更硬、對民間更軟」。之後,「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說法開始流行。

2008年,馬英九就任,中國大陸兩手策略變為「軟多於硬」。2016年蔡英文就任,中國大陸的兩手策略轉為「硬多於軟」。去年10月十九大後,兩手策略一度是軟硬同時加強,但是今年春年節前,修改為「軟手為主,硬手為輔」。這方式挾帶中國大陸原有思維「軟手促統,硬手防獨」,將成為此後中國大陸對台策略的特色:「軟手為攻,硬手為守」。

時至今日,中國大陸考慮的是硬手效用已經飽和,再多反而適得其反;而軟手效用開始在台灣民調中浮現,方興未艾,大有可為。未來,硬的一手不會消失,但成為底線;而軟的一手力度會提升,方式多樣化,手腕更靈活。軟手可以在阻力最小的方式下達到大陸統一的目的,而硬手不能。大約在2006年後,大陸已意識到「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習大大所瞄準的最後目標,應該是:「心靈契合」式兩岸的整合。

多樣化的軟手策略

軟手多樣化到什麼程度?舉例來說,一位台灣朋友今年2月告訴我,從去年12月開始,在台北、宜蘭與桃園,都出現穿著制服的中國大陸小學生團隊。他們去台灣不僅觀光,也和台灣的小學生交流。

你可別小看小學生交流哦,這可體現了兩岸交流的低齡化,從大學生做到中學生,又再向下擴展到小學生。如果去台灣交流的是小學五年級的兒童,再過三十年,這些40歲出頭的中壯年,有可能是政府幹部,或是是其他企業其他領域的中層領導幹部。他們的「老朋友」在台灣也漸露頭角。嘿嘿,這麼想來,我們在兩岸工作上,想得何其長遠!

其他的軟手段,例如吸引台灣年輕學者到中國大陸的大學任教。去年10月,福建省就傳出計劃在3年內引進1,000名台灣的大學教師到福建任教。12月,還稱要提供首次登陸到福建的台灣人,每人3,000人民幣補貼,到福建的台灣創業團隊則提供百萬人民幣獎勵金。

再早些,還有國務院在2015年宣布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成立400億人民幣規模的國家級創業基金,以及在各省市設立青創基地,其中一部份是要吸引740萬台灣年輕人來大陸創業。2016年底,已有入駐台資1,200家,6,000台灣青年在當地就業。

另外,還有開放台灣人出任中國大陸的公職。將來可能會在已開放12個省市台灣居民可在大專院校和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就業的基礎上,全面開放到31個省市。

十九大時,習近平宣布要提供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和「分享中國大陸發展的機遇」。到了2月28日,國台辦就宣布了「31項惠台措施」,提供赴中國大陸工作投資的台灣人,在31個領域中的發展機會和同等待遇。

這些都是中國大陸對台工作中軟的那一手。在十九大以後,快速推出。

台灣民意已經出現改變徵兆

那麼,中國大陸對台「軟手為主」的目的何在?很清楚,就是要改變台灣的基本盤:民意。因為台灣是民主政體,如果民意改變不斷擴大,政府目前保守的兩岸政策不調整也很難。如果人民選擇赴對岸就業求學,政府禁止也不容易。

近來台灣內部的民調顯示: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民意趨勢,已經開始逆轉。

回答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雖然仍遠高於其他身份認同,但卻創2014年以來的新低,從59.4%下降到56.4%。回答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從2015年的28.2%上升到今年的34.1%,同樣是2014年以來的新高。

在統一或獨立的傾向方面,回答「在一定條件下統一」的比例,創近10年來新高,達到13.8%,比前一年增加5.6%。回答「台灣獨立,但與中國大陸維持和平關係」及「不管如何台灣儘快獨立」,則從上一次調查的37.2%降到32%。

還有一些更發人深省的民調,是由台灣地區前民進黨官員游盈隆博士成立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所做的。去年12月31日,他公布的領導人「感情溫度計」民調(請問您對他/她有無好感?)結果顯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分數51.5%,比蔡英文的46.9%高近5個百分點。

台灣民意基金會所做其他的民調,在綠營中也引起震撼。

去年8月14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台灣人認同和2016年5月調查比較,下降了8.8個百分點,中國人認同上升2.5個百分點,雙重認同也上升了4.5個百分點。

今年3月19日公布民調結果顯示: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從2016年的51.2%,一路下滑到2018年3月的38.3%,減少了12.9個百分點。

另外一項未獲廣泛注意的改變是,過去親綠的媒體或學者,常批評他們眼中的統媒民調,認為有偏見。但對近數月的民調,他們沒批評,反而重視且憂心。這是嶄新的現象。這裡舉兩個例子:

我們正在看到一個台灣人民對兩岸看法快速演變的學習曲線,台灣民意正在朝向現實方向演變。

這個變化趨勢,完全在我們掌握之中。

過去半年,台灣自己民調公布兩岸指標的逆轉,進一步驗證了我們之前探試性的小規模軟手策略是有效的。而且,我們在十九大之前,應已著手規劃大規模、全方位、多樣化的軟手策略。雖然今年2月才推出「31項惠台措施」,其內部決策和規劃早應已開始,而於十九大之後全力推動。

中國大陸目前對台兩手策略的特徵為何?

一方面,現如今的軟手措施,相比之前又上了一個台階。通過交往台灣未來主人翁(青少年兒童),並爭取他們的認同;禮遇在台灣受挫的族群,如軍公教人員等;優惠台灣高科技創業青年;僑外辦積極協助海外遇險遭難的台灣人民;主動以海上力量支持受他國驅趕的台灣漁船,來拉近台灣民眾的心。

而另一方面,硬手措施以無言的行動施壓台灣,讓台灣「啞子吃黃蓮」般的感受追求獨立的困難。其「防獨」目的是舊的,但做法是新的。例如:

.軍機軍艦繞台,中國大陸說是例行性演練,不針對任何一方。

.大陸官員儀式性的反獨申明,是延續多年的例行性操作。

.抵制台灣國際場合活動空間,和限縮台灣與非邦交國交往的措施,自2016年蔡總統就任後已明顯加強,但不是十九大後新的做法。

中國大陸對台策略在十九大後一度軟硬同時加強。但到了今年農曆春節前,硬的一手在媒體上轉為低調。軍機軍艦繞台,並未停止,但解放軍發言人不提。

中國大陸很清楚,硬手效用已達飽和,其邊際效用開始遞減。

感激蔡英文?重批獨,少批蔡

2016年3月21日蔡英文就任總統前,中國大陸對台灣政策將是「重批獨,少批蔡」。

從2016年到現在,大陸應已了解,蔡英文並非自草根基層崛起的本土政治人物,她在派系林立的民進黨里不能夠一言九鼎。她在兩岸關係上謀求穩定的言行,已經是她的最大的政治極限。超過極限等於政治自殺,的確,蔡英文並沒有給我們製造麻煩。

2017年10月6日,澳門的《新華澳報》兩岸問題資深記者林昶在評論中寫道,「……就在蔡英文上台後的這段時間內,習近平要面對的困難不少,包括內部的軍改、打貪,應對幾隻能量極大的大老虎;對外的南海仲裁、釣魚島、朝核等問題。蔡英文實行『不挑釁、不刺激、零意外』,沒有給對岸增添麻煩,使得大陸高層可以中精力處理各種問題……直到現在,包括習近平在內的高層,尚未有直接點名批評蔡英文……」

中國大陸目前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耕耘台灣的基本盤:用軟的一手,改變台灣的民意。

台灣必須認清大局勢

陳明通教授接任陸委會主委,他在陳水扁執政前,已來過中國大陸30多次,和這裡的涉台學者來往頻繁。在他看來,未來兩岸最終整合的趨勢很難阻擋。

另外,外交經驗豐富的李大維調任台灣國安會秘書長,比之前外交部長任內更接近蔡英文總統,讓她更能掌握國際局勢。

國際新局勢是什麼?淺見是,整個東亞的權力重心正在向我們中國大陸轉移。原因是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其實是美國國內優先,盟友們已感到要未雨綢繆了。這對我們而言,其實是有利的。

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盟友菲律賓和2011年奧巴馬總統訪問後親美的緬甸,現在都明顯倒向我們。過去幾年在南海爭議上批評過我們的新加坡,2017年9月總理李顯龍訪問大陸後,又回到了和過去一樣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的地位。韓國新總統文在寅上任後,積極和中國大陸改善關係,修補美軍部署薩德飛彈後的緊張關係。

甚至,最挺美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原來抵制「一帶一路」,也在去年6月後改口表示,日本可以對「一帶一路」戰略有所貢獻。

在南亞,印度總理莫迪去年8月下令在中印邊境與中國部隊對峙的駐軍往後撤,隨後以鴿派女性內政部長,接替撤換鷹派國防部長,還指示邊防部隊官兵要學會50到60句中文。新國防部長在去年10月8日,甚至親自到中印邊境向解放軍祝福。

蔡英文應該明白,國際趨勢對我們大陸有利,想要給台灣謀求最好的地位與待遇,需要建立在妥善處理兩岸關係的基礎上。

另外,提醒蔡英文一句,軟手策略牽動了台灣民眾的心,那麼台灣地區政府,是不是該順民意而為呢?

編輯:Flora 格式:黃牛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

欄目設置:周一到周四為「歐洲政治經濟評論」,周五到周日為「周末雅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