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隱秘和傷痛:蔣介石與四個女人鮮為人知的往事

隱秘和傷痛:蔣介石與四個女人鮮為人知的往事

原標題:隱秘和傷痛:蔣介石與四個女人鮮為人知的往事



毛福梅(也有寫作「福美」、「馥梅」的),學名從青,奉化岩頭村人,生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十一月初九日。毛福梅的家是岩頭一帶的望族。蔣介石於1901年(14歲)娶奉化縣岩頭村毛氏為原配夫人。毛福梅比蔣介石大5歲。女大於男,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毛福梅拜堂成親那天,小女婿鬧出一場大笑話。下午4時許,新娘花轎到達門前,這時按例鳴放喜爆(竹),一群隨轎看熱鬧的孩童和跟大人前來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擁到天井去搶拾爆竹蒂頭。年方14歲的蔣介石,見此情景,頓時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擠在其他孩童之中,搶拾爆竹蒂頭,引得親友哄堂大笑。奉化向有「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的俗話,人們都忌諱此事,認為它預兆新婚夫婦可能不合。正坐在轎中的新娘毛福梅聽到此事,其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蔣母氣得跺腳大罵。王采玉流著眼淚數落兒子,邊哭邊數,經兄嫂姐妹女眷們輪番勸慰,才勉強收住淚。


蔣母灑淚的時候,也正是毛福梅傷心的時刻。她萬沒有料到丈夫頑劣竟會這樣!新婚之夜,毛福梅獨坐新房,面對龍鳳花燭,流淚不止。蔣介石在「賀郎」之後便跑到娘的床上睡去了。毛福梅聽著單調的更鼓聲,含著無限委屈的熱淚,直坐到雄雞報曉。


按照奉化的風俗,男女成親之後,開春正月初二那天,新女婿要到岳家拜歲。在王采玉和毛福梅的一再叮嚀下,蔣介石和佃戶一大早就把禮物裝成一擔,去岳家拜歲。這一天,毛鼎和夫婦也忙得不亦樂乎,殺雞宰鴨,做湯圓,炒花生,備了一大堆吃的,等待女婿上門。可是,半天過去了,還不見生頭女婿的影子。從溪口到岩頭只消步行3個小時即可到達,可一直等到太陽快落山還不見女婿的身影,一家人不免心焦,親友陪客有的也打算告辭,毛鼎和十分尷尬。這時,毛福梅的堂弟毛鴻芳氣喘吁吁地跑來報告:生頭女婿來了,在毛家祠堂里「串花燈」哩!毛鼎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上了9年學的讀書人,怎麼這麼不懂規矩呢?毛鼎和急對身旁的大兒子說:「武寶,快去看看,果真有你妹夫,叫他回去,今天不要上門了。」毛武寶應聲而去,可已遲了一步。不一會兒,門外鑼聲大作,爆竹三響,花燈隊已走上文元閶門的石階。打頭的少年正是蔣介石,嶄新黑緞袍,襟上泥漬斑斑,西瓜皮帽下那條大辮子也快散架了。他走到大門前立住,從懷裡取出一枚7寸頭大爆竹,呼一下吹旺火絨,把引線點著了。毛鼎和一看到生頭女婿蔣介石,不禁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他把蔣介石攔在大門外,用白銅嘴長煙管指點著這個年輕人的鼻子大聲斥罵起來:「你,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還有臉上門來出醜?蔣毛兩家的門風都給你敗光了!」

蔣介石挨了毛鼎和一頓臭罵,不便發作,花燈會的哥們兒笑著溜走了。蔣介石十分狼狽,也不好言語,他突然呼的一下轉過身子,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毛福梅嫁給蔣介石,是由兩家老人做主包辦的舊式封建婚姻,毛氏又是一個纏足的舊式家庭婦女,因此結婚以後,夫妻兩人感情一般。自從串花燈負氣一場之後,蔣介石對妻子的感情更加淡漠了。毛福梅在新婚之夜鬧了個洞房空守,對蔣介石怨一陣,恨一陣,到頭來還是諒解了他。總以為他還年少,又要讀書,心思不在房幃間,說明肯讀書上進。所以,心甘情願地做他的「大姐姐」,在生活上對他百般照顧,也時刻關心他的學業。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8月,蔣介石赴寧波趕考,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蔣志清。毛福梅送丈夫赴考之後,也學婆婆的樣子,天天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祈禱,求菩薩保佑丈夫蟾宮折桂,衣錦還鄉。可是,報喜的沒有上門,蔣介石已掛一臉霜回來了。他考場失意,名落孫山。


蔣母忙不迭地安慰,毛福梅更小心服侍,惟恐這位心高氣傲的丈夫一時想不開,做出什麼怪事來。


其實,蔣介石的失意並不是因為考試落第,而是因為當時寧波已受新思潮影響,知識分子對科舉一類玩意兒已開始厭倦,社會上紛紛議論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蔣介石也很願攜妻同行,一方面是這段時間共同生活中,他覺得毛福梅對他的照顧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他聽說奉化縣城裡還辦了女子學堂,「作新女校」,許多大家閨秀都在讀書,他的女人也不該落在人後。


就這樣,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9月,21歲的毛福梅開始了她的蒙童生涯。


毛福梅到奉化縣城後,被編在新女校的班裡。啟蒙班專為隻字不識的女子啟蒙。學生大多是八九歲的女孩子,有錢人家的少女慕名就讀的也不少,但絕少有上了頭、開了臉的已婚女子。上學那天,毛福梅走進教室,拜了孔夫子像和師長,向教室最後一排座位移步走去時,數十雙驚奇的大眼睛盯著她。


毛福梅自己也感到身為人婦,卻與年輕姑娘,甚至有的還是流鼻涕的小丫頭為伍,也有點羞愧難言,不好意思。但是,毛福梅也有自己的優點。她為人穩重,富有同情心,深受女孩子們信賴。在師長和女伴的關心下,毛福梅漸漸習慣了蒙童生涯,若能堅持數年,必有成效。誰料丈夫蔣介石在鳳麓學堂又鬧出事來,使毛福梅不得不中途輟學。


原來鳳麓學堂雖是新辦的,但課程設置還很古板,還是《春秋》、《周禮》之類為主課,英文、數學等不過點綴而已。這些古文,蔣介石差不多已經嚼爛了,他是抱著「學真本領」、「求實用知識」的目的入這所學校的,再加上當時在鳳麓學堂的還有許多熱血青年,如周日宣(淡游)、陳泉卿、俞鎮臣等,他們對校務也很有意見,大家湊在一起擬了個提綱,推蔣介石為代表,去向校董談判。


蔣介石在教師面前從來不心怯氣虛,這是他的一貫所為。蔣介石這次仍然大模大樣走到校董林某面前,先深深一躬,然後挺起胸脯滔滔地演說起來,他列舉各地洋學堂如何重視新科學,再陳述本校的若干弊病,然後提出改良的要求。由於蔣介石措詞激烈,情態高昂,氣得林校董無言以對,只喊「反了,反了!」第二天,校董們謂蔣介石「煽惑學生,詆毀校務」,以開除其學籍相威脅。周日宣和一些同學們針鋒相對,集體向校方抗議,聲言如果要處理蔣介石,他們將集體退出學校。林某見這些學生都是佼佼者,而周日宣還是一個院考第一名入庠的大才子、名教員,只好自認晦氣,不了了之。這場風潮很快過去了,蔣介石卻不願再在鳳麓學堂待下去了。學年還未結束,他就帶了妻子回到溪口老家豐鎬房。

小夫妻雙雙回家,蔣母非常高興。雖然只有半年多,兒子長高了,媳婦長胖了。對一個寡母來說,沒有比這更能得到安慰的了。轉眼年關將到,正在忙得不亦樂乎之際,忽然來了一位舉止闊綽的客人,王氏一見,喜出望外,急命兒子媳婦拜見孫家舅父。這位孫家舅父乃是蔣父蔣肇聰第二個妻子孫氏的堂弟,名孫琴風,家住奉化蕭王廟村。孫琴風比王采玉小兩歲,也把王氏當親姐姐看。蔣介石小時常跑孫家拜歲,對這位舅父的感情不錯,見到他後,忙不迭地把鳳麓學堂風潮及自己退學的始末向他講述。孫琴風走南闖北,受過新思潮影響,對外甥的「越軌」行動不但不責怪,還說:「阿元啊,我看你眉宇間有一股陽剛之氣,勿像吃文飯、吃生意飯的,還是繼續讀書的好。寧波箭金學堂有個主講我認識,姓顧名清廉,是鄞縣山下塘人,廩生出身,對周秦諸子,尤其對《孫子》及曾文正公很有研究。你到他那裡去學點性理學問和變通之法,對今後的仕進不會沒有好處。」1904年春,17歲的蔣介石帶著妻子毛福梅住進了寧波植物園內一所幽靜的住宅。這是蔣介石小夫妻第一次離開奉化家鄉,開始獨立的家庭生活。毛福梅又喜又怕,喜的是都市生活十分新鮮;怕的是丈夫年少氣盛,如今單獨過日子,不知將會惹出什麼事來。沒想到蔣介石大包大攬,理直氣壯地要盡起丈夫的責任來。蔣介石還為她雇了一個梳頭娘姨。娘姨是個見過世面的女人,見女主人的髮式土氣,大膽地給她梳了個時興的髮式。這個髮式使她原先的圓白臉變成了鵝蛋臉。蔣介石生怕妻子冷清不慣,特地邀請一位姓林的同學的妹妹來家與毛福梅做伴。他自己白天按時去學校,晚上及時回家,一面複習功課,一面教毛福梅識字。每逢節假日,攜她去天童、育王、報國寺等處遊覽燒香,在這段時間他們的日子過得和美、甜蜜,這是毛福梅最幸福的時期。寧波求學對蔣介石的一生影響最大,在反清浪潮的衝擊下,蔣介石也漸漸不安於現狀了,他向顧清廉吐露心曲,顧清廉鼓勵他:「當今青年欲成大器,留學日本,適其時也。」這席話使蔣介石堅定了目標,攜眷回家,開始做出洋留學的準備。如果說,寧波伴讀是毛福梅一生中最甜蜜的生活,那麼,這少有的溫馨就這樣曇花一現般地結束了。


1905年4月,蔣介石首次赴日本留學。蔣介石首渡東瀛之後,豐鎬房頓時籠上了一層蒼涼的色調,蔣家婆媳守著一尊觀音像,相對無語,黯然魂銷。對毛福梅來說,這種凄清的感覺越加強烈。雖然成親已有4年,真正的夫妻和諧生活才開頭,一旦久別,相思尤加。不過,她是個傳統的守禮法的女人,上有婆婆,下有小姑,不能失態,有傷婦道,因此強打精神,把持家計。蔣介石憑一時憤激,東渡日本,原打算報考日本陸軍軍官學校,不料清政府與日本國有約在先:凡進軍校學生,均需清政府陸軍部保薦。蔣介石被拒在軍事學校大門之外,只得進入日本專為旅日學生實習日文的清華學校學習。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暫且回去,設法取得合法身份,再赴日本,便有立足之地了。他聽說保定軍官學校明年招生,想到何不先去那個學校就讀?這樣可作為一個跳板,取得正式進日本軍校的資格。


1905年冬,蔣介石結束了第一次留學生活,回到溪口與家人團聚。


蔣介石去杭州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杭州考點參加入學考試。等到發榜,蔣介石大名竟掛上了杭州考區60名考生中挑選出來的14名錄取紅榜上。蔣母心滿意足了,她年年盼望的就是讓兒子為蔣氏門楣爭光。毛福梅默默地為丈夫趕製行裝。乍相逢又別離,這種滋味是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毛福梅更為憂慮的是,由於清陸軍部在保定軍官學校里考選留日陸軍學生,蔣介石本來尚無資格報考,但他打了報告,說已經讀過一年日文,要求報考。學校總辦趙理泰居然同意了。他喜出望外,經過考試,又居然入選,破格保送日本振武學校。蔣介石金榜題名,好不得意。他回到溪口,向親娘報告喜訊。誰知他娘卻給他兜頭一瓢冷水,王采玉不支持兒子再去東京讀什麼「士官預備學堂」。婆婆的態度,正是毛福梅求之不得的,她也熱切地幫助婆婆勸阻丈夫。但這時的蔣介石翅膀已經硬了,兩個弱女子哪怕淚水淌成一條河,也阻擋不住他了。1907年春,蔣介石到底離開溪口,踏上二渡東瀛的路。


蔣家婆媳兩人在豐鎬房終日無事,便專心於佛事上。每逢初一十五,是豐鎬房的齋期,附近寺院庵堂的和尚尼姑應期而至。法華庵內有個叫「王大人」的尼姑,與毛福梅年紀相仿,吃飽喝足之後,便到毛福梅卧室里拉家常。毛福梅有潔癖,尤其不喜歡閑人等到她卧室里去,惟獨對這個尼姑是個例外。這個尼姑見房內陳設雅凈,便嘖著嘴說:「大奶奶真是個福人。」哪知這話恰觸到了毛福梅的痛處,她凄然道:「只怕我與福無緣……」尼姑是個乖巧的人,便自詡會看手相,定要毛福梅伸出手來,翻來覆去地看著,忽然笑了起來:「大奶奶,儂勿要急,從貴手相看來,命中注定有大富大貴的兒子呢。」善於迎人心意的尼姑信口雌黃,毛福梅聽來卻好似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一線希望:因為結婚已經多年,雖然曾經懷過孕,卻在一次夫妻爭吵中,被丈夫誤踢小腹,以致流產,難道以後還能有個兒子嗎?此後不久,豐鎬房裡又來了一位看風水的方士,由這個尼姑陪著踏勘蔣氏宅基。他用羅盤東測測,西望望,上下左右轉了幾圈之後,便對蔣母王采玉說:「太太,貴府是藏龍卧虎之地啊!從氣運看,你家早該添丁加口,百業興旺了。」王采玉聽了非常快樂,毛福梅也十分高興。1909年,王采玉接到兒子的信,說有時間回來過暑假。但信中又說,因為在上海有要事,暑假裡只能住在上海。王采玉期待早抱孫子,便把毛福梅送到上海去,與兒子團聚。這年夏天,蔣介石從日本回到上海度假。一些革命志士常到他的臨時住處去訪談。在這種場合,作為主婦的毛福梅理應出來應酬,可是她哪裡經過這樣的世面?她出自山村,孤陋寡聞,多年隨婆婆與青燈黃卷做伴,不說這與上海的都市生活差了一大截,與留學歸來的新式青年的生活相去更遠。她無法在會客的場合里對答應酬,即便在別的男人面前站一站,也羞得連頭都不敢抬起來。有時候,還做出一些尷尬失禮的舉動。蔣介石認為這有礙他的顏面,老脾氣又使出來,對妻子大發雷霆,甚至連房門都幾天不進。蔣母王采玉發覺此事,痛責兒子不孝忘本。等到蔣介石過完暑假又去日本留學時,終於綠竹生春,紅梅結子,毛福梅有孕了。蔣母欣喜若狂,她帶著媳婦也離開上海,回到溪口,等待著抱盼望已久的孫子。


1910年(清宣統二年)農曆三月十八,一個壯實的男嬰在豐鎬房呱呱墜地。這年,蔣介石23歲,毛福梅28歲。喜報飛到日本,做了父親的蔣介石也大喜過望,蔣母通過族輩並徵得蔣介石同意,給孩子取了個寄託厚望的名字―――建豐(即蔣經國)。蔣介石覺得有了孩子,天地也寬得多了,蔣氏有了後代,老母有了慰藉,妻子有了寄託,他的責任也輕了許多。建豐(經國)出世,蔣氏豐鎬房春意盎然,喜氣洋洋。最高興的當然還是毛福梅。結婚9年了,丈夫像一隻風箏,若即若離,飄忽不定。從上海回來後,似乎感到她與「風箏」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如今好了,有了孩子,她便把整個身心都傾注到兒子身上去。毛福梅把孩子抱在懷裡,有著說不盡的快樂,使她變得容光煥發,顯得比9年前結婚那陣子還年輕。她所祈禱的終於實現了。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第二年夏天,在蔣經國出生15個月的時候,遠在日本北海道的高田野炮兵第13團士官候補生蔣介石風塵僕僕趕回溪口來探望新生兒子。天倫之樂,舐犢之情,使毛福梅激動得如醉如痴。只可惜好景不常,蔣介石在溪口只住上三宿便急急赴滬,參加起義去了。


物換星移,20個寒暑過去了!王采玉和毛福梅婆媳倆甘苦與共,休戚相關,感情越發深厚了。王氏視媳婦如同親生的女兒,福梅也把婆婆當做親娘一樣。1921年6月14日,蔣母溘然長逝,享年58歲。毛福梅的精神支柱倒了。她撫屍大慟一場,然後披麻戴孝,守在靈前,陷入了沉痛的深淵。辦完喪事,毛福梅還沒有喘過氣來,一瓢冷水兜頭潑下,把她打進了冰窟窿里。蔣介石寫信給毛福梅的胞兄毛懋卿,要求與毛福梅仳離,這封「休妻書」說:十年來,聞步聲,見人影,即成刺激。頓生怨痛者,亦勉強從事,尚未有何等決心必欲夫妻分離也。不幸時至今日,家庭不成家庭,夫固不能認妻,妻亦不得認夫,甚至吾與吾慈母水火難滅之至情,亦生牽累,是則夫不夫,妻不妻,而再加以母不認子,則何有人生之樂趣也……吾今日所下離婚決心乃經10年之痛苦,受10年之刺激以成者,非發自今日臨時之氣憤,亦非出自輕浮之武斷,須知我出此言,致此函,乃以至沉痛極悲哀的心情,作最不忍心言也。高明如兄,諒能為我代謀幸福,免我終身之苦痛。毛福梅聽到「離異」二字,耳朵里嗡地一聲,再也聽不到他要說的是什麼了。蔣介石為什麼要寫這個與妻妾「離異」的條示?其真實意圖是為了娶陳潔如做合法妻子。所以才想出一個高招,名義上宣布與毛福梅、姚冶誠斷絕夫妻關係,彼此關係轉成兄弟姐妹關係。這一點明眼人是很清楚的,正如毛福梅所料,他已有了新歡。果然不久,蔣介石與陳潔如在上海結婚了。1922年,對毛福梅的又一個打擊,是兒子經國第一次離開她出遠門,到上海去讀書,進了上海萬竹小學讀四年級。毛福梅為了改變一下豐鎬房的悲涼氣氛,把義妹陳志堅又請了來。陳志堅這時已從湖州保嬰師範畢業,賦閑在家,毛氏請她來當家庭教師,教蔣緯國念書,姚冶誠也跟著學點。


蔣經國對生母感情深厚。1925年10月19日,蔣經國赴蘇留學,乘輪船從廣州抵上海,因需候船,得與生母做久別前的短暫團聚。毛福梅流了許多眼淚,千叮嚀萬囑咐,無非是盼他早去早回。蔣經國對母親百般安慰,也流了許多眼淚。從此母子一別12年,除開頭那兩年外,往後竟連郵電都不通,音信杳然。1927年4月12日,風雲突變。蔣介石「清黨」,大權在握的蔣介石在政治上一時成了眾矢之的。連他親生兒子蔣經國也在莫斯科的報紙上發出聲討其父的《嚴正聲明》。蔣經國給母親寫了封簡訊,說母親多年來內心的苦悶,處境的惡劣,他非常清楚,他對家庭方面有難以想像的煩惱和憤恨,決定不再通信了,待以後回國,就第一個先來同親娘見面云云。毛福梅雖不知道兒子登在報紙上的聲明,但接到兒子寄來的信,使她無異天塌地陷,五雷轟頂。她怎麼也想像不出這是怎麼一回事。她哭著請陳志堅代筆寫信給蔣經國,可去信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她把一腔悲憤全都轉移到蔣介石身上。1927年8月,蔣介石被迫下野,「出國休養」。由於護照等手續沒辦好,他帶著小兒子緯國離開南京,先到杭州小游,之後乘汽車回到溪口等待出國。毛氏早聽說蔣介石要回來,但想起兒子,她肚裡的怨氣直往上冒,不一會兒,蔣介石進來,毛氏不知打哪裡生出來的勇氣,霍地立起,邁動小腳,跑下樓梯,在天井裡與蔣碰了個正著。她邊哭邊嚷道:「你把我的兒子弄到哪裡去了?你要還我兒子!」蔣介石穩住了毛氏,不久便離開住地雪竇寺,四渡東瀛。這次蔣介石是向旅居日本溫泉的宋家求婚。經過幾次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蔣必須與原配毛氏公開離婚,然後才可與宋美齡結婚。1927年12月,蔣介石返回溪口,親自操辦這件棘手的事―――向妻妾們宣布公開離婚。毛福梅的兩位哥哥毛怡卿、毛懋卿兄弟,他們遵照父親的意旨據「禮」向蔣氏宣稱:「福梅已是嫁出的囡、潑出的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活著是蔣家的人,死了是蔣家的鬼。」蔣介石聽到這話坐不住了。他怕這事處理不當若鬧出人命來不好交代。這天夜裡,蔣介石走出樂亭,不帶衛士,沿溪徘徊一陣後,悄悄地走進豐鎬房。毛氏正跪在佛像前嚶嚶哭禱。3天不見,蔣介石几乎認不出妻子了。她目光獃滯,蓬頭垢面。蔣介石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他和毛福梅達成了一個秘而不宣的協議,終於在「離婚協議書」上籤了字。毛福梅仍住在豐鎬房做她的主婦,蔣身邊的人尊她為「大師母」。蔣介石如願以償,為掩人耳目,於12月1日在《申報》上登了一則離婚啟事:「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氏、本無契約。」


1936年農曆九月十五日是蔣介石50虛歲生日。不久即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南京城內的電台、報紙,日夜報道著西安方面的消息。小道消息也變得煞有介事,人們信以為真。有的標題更是觸目驚心:委座取義成仁……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溪口。毛福梅做夢也沒有想到:蔣介石經受的這場變故,竟成了她和兒子骨肉團聚的契機。不久,舉世矚目的「西安事變」終於和平解決,毛福梅見到兒子的最大願望也實現了。1937年,蔣經國帶著妻子芬娜、兒子愛倫(蔣孝文),經海參崴乘輪船,到了上海。蔣介石派人專程到上海迎接。蔣經國這時才知道父親已另娶宋美齡,母親已被迫離婚。作為兒子,他能想像得出母親心中有多少哀怨積壓著。他恨不得立即去溪口拜見生母。可是,身不由己,他被父親布置的圈子團團圍住。被灌輸在夾縫中如何立身處世的訣竅。他終於決定:先去向10年來他一直看做「敵人」、「軍閥」的父親負荊請罪。


1937年4月28日(農曆三月十八日),約莫下午2時,藏山大橋那一頭出現一輛小汽車,蔣經國迫不及待地跳下汽車,依次向在門外迎接他的親朋行禮。然後又把妻子芬娜和兒子愛倫介紹給大家。當毛福梅一眼看到門外出現了那個方面大耳、壯碩身材、令她朝思暮想的親骨肉時,她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被泉涌般的淚水所迷住。蔣經國跑上前來,跪倒在毛福梅膝前,叫了一聲「娘」,就放聲大哭。她一把摟緊兒子的頭,淚水濡濕了兒子粗黑的頭髮。她把孫子抱在膝上問:「囡囡,儂叫啥名字?」蔣經國趕緊答道:「叫愛倫。阿爹說,到了祖國要按中國式取名,替他取的學名叫孝文。」毛福梅又問媳婦名字,蔣經國答道:「她在蘇聯的名字叫芬娜,阿爹替她改名叫芳娘,蔣芳娘。」「芳娘,這個名字不好。」毛福梅對大家說。「她是小輩,娘啊娘的,做姑姑、姨媽的都得這樣叫她,多少罪過!還是改為方良吧,方下賢良,你們說好不好?」眾人都說這娘字是該改,而且改得好。從此蔣方良這個名字便一直沿用下來。毛福梅心滿意足了,她變著法子給兒子兒媳做好吃的家鄉點心菜肴:裹粽子、炸麻團、蒸大糕、烘千層餅、氽湯糰,還有烤芋艿、鯗烤肉(寧波話的烤實指湯煮,非生烤)等等。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可是樂極生悲,等著毛福梅的是又一個悲劇。

1937年,抗日戰爭已經全面開始,國共兩度合作,共赴國難,祖國經受著血與火的洗禮。武嶺雖好,終非桃源。蔣經國畢竟是個熱血男兒,他在武嶺學校向師生們宣傳抗戰,曾激昂地說:「我們的敵人是誰?第一是日本帝國主義,第二是日本帝國主義,第三還是日本帝國主義!」他向父親寫了份報告:「我有很前進的思想,需要有機會去求證。而且,我希望在最壞的條件下去試試。」母子再度分離是痛苦的。蔣經國再三勸慰:等他在江西安置下來,立即接姆媽同去住所。毛福梅則表示,除了短期隨去小住幾天之外,不願意終生離開豐鎬房,她堅信她的虔誠祈禱會給兒子帶來好運。當時,溪口雖然尚無戰火,但災難已波及到了,糧食匱乏,米價暴漲,溪口民眾叫苦連天。將近一年過去了,毛福梅沒有出過溪口一步。但是戰火蔓延著,溪口隨時有淪陷的危險。蔣經國不放心,連連發電,毛福梅也感覺到了一種無可名狀的恐懼。一天下午2時,從寧波方向飛來了6架飛機。溪口人哪知是敵機?正當人們好奇地抬頭張望,沒想到飛機卻丟下了一連串的炸彈,頓時地動山搖,天昏地暗,人們才知不好,暈頭轉向,在外面的人拚命往家裡逃,在家裡的人又拚命往外面跑。溪口鎮亂作一團,文昌閣樂亭夷為平地,豐鎬房周圍的民房在燃燒,豐鎬房僥倖沒有被擊中。但毛福梅不幸被無情的炸彈炸死。豐鎬房內,男女佣人各一人當場死亡;賬房宋漲生頭部重傷,未來得及送到醫院就斷了氣,另一女傭炸斷了一條腿。當時,人們找不到毛福梅。後發現後牆倒塌處微微隆起,便雇了民工把瓦礫挖開,發現毛福梅上身完好,腿上有彈洞,腸子外流,想是被磚瓦壓破的。毛氏遇難那天,正是「西安事變」三周年。噩耗傳到贛南,蔣經國心如刀絞,立即帶了妻兒,坐汽車連夜兼程,趕了兩天兩夜方到溪口。蔣經國一跳下汽車,連氣都沒喘一口,就奔進靈堂,撲到靈床前撫屍慟哭,直到昏厥過去。人們急用茶水把他救醒,他仍跪在地上悲號。爾後,蔣經國拿起筆,噙淚寫下「以血洗血」四個大字,命人刻在石碑上,立在生母罹難處。蔣經國傷痛過度,心緒煩亂,又值烽火遍地,狼煙四起。蔣經國考慮再三,決定把生母靈柩暫厝在摩訶殿內,待時局稍定再辦喪葬事宜,他把這一計劃報告蔣介石。不幾天,蔣介石來電批諭:「鑒於時局動蕩,總以入土為安。」這12個字,代表了蔣介石對髮妻的一紙祭文。葬母大事一直懸在蔣經國的心頭。1940年,他在贛州舉行盛大的「蔣母毛太夫人追悼大會」,還在贛江上造了一座「忠孝橋」,以志悼念。



據傳陳潔如原籍蘇州,自幼居住上海,當過藝妓,可見其家境貧寒。經過蔣介石堅持不懈的追求,二人結合,也曾有過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蔣為了政治需求,同宋美齡結合,誘騙陳潔如遠赴美國留學五年。二人離婚後,常有書信往來,一度曾舊情復燃。陳潔如終生未育,只有一養女瑤光,後移居香港,於1971年1月21日孤獨地死去。


陳潔如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之前的夫人,也是繼元配毛福梅和側室姚冶誠之後的又一伴侶。蔣介石於1922年和陳潔如結婚,1927年離婚,前後共同生活了6年。有一種說法認為陳潔如原籍蘇州,自幼居住上海,受過中等教育,會講俄語,當過小學教員,做過護士,又在長三堂子當過高級藝妓。其家世無從稽考,但從當藝妓一事可以推測家境定有難處,或很貧窮,或先是有錢人家,後家道中落。長三堂子屬於高級妓院,堂規很嚴,對姑娘們的要求很高,不僅要相貌漂亮,而且須懂得款待花錢的闊少,還要掌握點彈拉演唱的技藝,即色藝雙全。陳潔如高高的身材,大眼睛,高鼻樑,面目清秀,為人謙和,又擅長琴棋,有一定的文化教養,在妓院姑娘中也是比較紅的。據《陳潔如回憶錄》記載:陳潔如原籍鎮海,通稱寧波,乳名阿鳳,她父親是一位紙商,經營很多地產手工藝品;母親來自蘇州,姓吳。陳潔如的母親對她的性教育較早,讓她當心男人,保持處女的貞操。陳潔如對母親的話謹記在心,因此,說她是妓女的說法不成立。過去都認為,本世紀20年代初的蔣介石尚未發跡,只是浪跡江湖。賺錢之餘,逛逛長三堂子,尋求聲色之娛,填補身心空虛。在那裡,邂逅陳潔如。這種說法看來根據也不足。據《陳潔如回憶錄》說,蔣介石遇到陳潔如是在張靜江家中。因為陳潔如的好友朱逸民嫁給張靜江做續弦,陳潔如常常去看望她。1919年暑假的一天,孫中山和蔣介石、戴季陶看望張靜江,在張府陳潔如首次遇到蔣介石。陳潔如當時才13歲。蔣介石對陳潔如很感興趣,在張家大門口等著陳潔如並要陳的地址以便去看望她。陳潔如故意說錯自己的地址,但蔣是個有心計的人,居然找到了陳的家。在陳潔如母親的干預下,蔣介石沒能和陳潔如交上朋友。也許是對自己14歲初婚的聯想,蔣介石竟對陳一見鍾情,一次在張家狹路相逢,蔣介石逼著陳潔如表態。陳終於答應和蔣約會,但第一次約會蔣把陳帶到一家包好的旅館房間,陳十分恐懼,奪門逃走。此後蔣不斷給陳打電話使她心神不寧。蔣介石向陳潔如明釋妻妾情況,發誓永不負心。蔣介石又說:「我定將用我的鮮血,為你寫下一張永愛不休的誓書。」陳潔如害怕得連聲大叫:「請―――請將那把刀放下―――我相信你―――只要你放下刀!」就這樣,陳潔如向蔣介石交出自己的一顆心。


陳潔如母親認為她應當盡到為母的職責,依循正常儀式,完成陳潔如的婚禮大事,於是先舉行訂婚儀式,由蔣陳兩家交換禮物,另在精美的紅帖上填寫訂婚雙方的生辰八字和其他項目。這就使蔣介石和陳潔如合為一體,不能改悔。訂婚翌日他們坐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店中吃點心,蔣介石對陳潔如說:「陳鳳是你的乳名,應當只供你母親使用。依照中國禮節,乳名是不宜給朋友叫的。因此,我已為你選了一個新名字,我想它恰合你的性格。這個名字是『潔如』,意思是『如同純潔』或『如同未受世間污染』。在我看來,你真是純潔無瑕的。你喜歡它嗎?看這裡!」他即打開一個紙包,取出他自己的一幀照片,照片上將「陳潔如」三字顯著地寫在他自己的左側。蔣陳的結婚典禮於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的大宴客廳內舉行。當年這裡是舉辦正式結婚典禮的最常用場所之一。蔣陳的婚禮是半西半中式的。蔣介石送給陳潔如的禮物是一張明信片大小的柯達照相機,陳潔如送給他的是一隻Waltham牌金質懷錶,帶有金鏈。陳潔如沒有採用白緞或紅緞,而採用了鑲金銀花的淡粉色的結婚禮服;頭髮上戴著珍珠頭飾。蔣介石穿一身深藍色長袍,外罩黑緞馬褂。寬敞的婚禮大廳里掛著鑲有彩龍的大幅紅綢喜幛,顯得喜氣洋洋。大廳入口處橫懸著四盞很大的紅燈籠。大廳屋頂上也懸垂很多大型的繪花紗燈,而屋頂中央還有一具色彩絢麗的裝飾用「翠鳥」(Kingfisterbird)大吊燈。廳內到處擺設很多盆鮮花和綠色的棕櫚。據陳潔如回憶說:「婚禮儀式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結婚證書上用印,以確認這種現代式中國婚姻;這儀式要在大廳一端的一大禮桌旁舉行。第二部分是在對面另一端的供案前,象徵式地祭拜天地祖宗。午夜到了,這場婚禮喜事終於結束,大家已該休息了。陳潔如坐在房中,沒有說話。蔣介石過去親手鎖了房門,然後就將她抱在懷中,她身中的血似乎一下咚咚作響起來。她能感覺到心臟在重重地敲擊她的胸口。她站在那裡,就像一條貼附在牆上的藤枝。她眼睛半閉著,毫不設防地等他。他以一種快樂的口氣,向她低聲說:「現在你已是我親愛的妻子了,世界上惟一的愛人!噢,親愛的!除你之外,我永遠不會愛上別的女人。這是我鄭重的承諾。」


婚後第三天,蔣介石和陳潔如依照中國傳統,去拜望陳潔如母親,帶著一批禮物。下午3時半左右,抵達了溪口。下轎時,陳潔如看見在一座很大的老式房屋的門前,立著位略矮的溫雅婦人,蔣介石忙向她介紹說,她就是原配毛福梅。陳潔如見過她,快快梳洗一下,換上較為正式的服裝,去祭拜儀式。


1922年,正當蔣、陳在溪口度蜜月的時候,蔣介石接到孫中山要他速返廣州的電報。陳潔如含淚向毛福梅道別,和蔣介石乘船去上海。在上海,陳潔如第一次見到蔣經國。因此,蔣經國稱陳潔如為「上海媽媽」。蔣經國十多歲和蔣緯國一起到上海,先後就讀於萬竹小學和浦東中學,陳潔如對蔣經國特別鍾愛,視同己出。蔣緯國有時也去陳氏住處,稱她為「庶母」。在這以後的幾年中,每逢蔣介石從廣州回到家鄉時,總是帶著陳潔如。她同時以秘書的身份,隨侍左右。毛福梅以不變應萬變,對陳潔如也十分禮讓。陳潔如是個知書識禮的人,對毛福梅很尊敬,對孩子也很疼愛,不時買些衣物玩具饋送。於是孩子們非常喜歡這位陳家姆媽。1923年2月18日,蔣介石接到孫中山從香港發來任命他為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的函件,於4月20日抵廣州,同年8月14日,蔣介石率團去蘇聯訪問,蔣本來極力勸陳陪他去,因陳拒絕去蘇聯,蔣只好寫信傾訴衷情。蔣回國後回奉化寫出訪報告,翌年就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這時,蔣、陳才有一個安定的家。毛氏和姚氏都在冷宮,而陳潔如獨享夫人的風光。


早在蔣、陳打得火熱之際,蔣「在國父宅中」,認識了宋美齡,得隴望蜀,心猿意馬,見異思遷,當時早有人責蔣「好色」。用中國的道德標準去衡量,蔣介石的行為不僅確乎為道學先生所鄙夷,也為普通老百姓所不齒。然而,蔣為宋傾倒,並非因姿色迷人那麼簡單。蔣、宋聯姻的原因,蔣介石主要出於政治的動機。蔣介石為了達到穩住陳潔如,不讓她干擾自己大事的苦心,在1926年的夏季曾在孔祥熙宅安排「鴿子宴」請陳潔如和宋家姐妹見面,由宋靄齡吹風,試圖讓宋美齡取代陳潔如的地位。1926年當蔣介石在南昌再度陷入困境之時,宋靄齡為了孔宋利益,向蔣再次獻計娶宋美齡為妻,以爭取西方支援。蔣只好將這樁政治婚姻告訴陳潔如,陳潔如差點昏過去,一時說不出話。蔣花言巧語讓陳出洋進修5年,回來再說,否則,蔣以死相脅。在蔣的花言巧語下,陳潔如只好表示退讓。陳潔如和蔣介石破裂,是1927年8月,蔣東渡日本前夕。8月1日晨,蔣單獨來到陳潔如母親家,以作告別。蔣讓陳與張靜江女兒一起坐船去美國。陳潔如開始不答應,蔣苦苦懇求,以5年為限。蔣介石說:「潔如,你必須遠去美國,這是宋靄齡的條件之一。潔如,我明知這樣做是過分了,但你如留在上海,這個全盤交易就會告吹。你還不了解我的苦心嗎?」在陳潔如母親的斡旋下,蔣介石發誓以5年為限,必定恢復與潔如的婚姻關係,否則天打雷劈,放逐海外,永不回來。就這樣,蔣介石為了政治目的,下定決心,和陳潔如一刀兩斷,好和宋美齡結為夫妻。蔣陳婚姻,只有6年時間,大部分歲月在南方的廣州度過。他們的關係開始於上海,亦結束於上海。1927年8月19日,陳潔如在張靜江女兒黛瑞莎和海倫陪同下,乘傑克遜總統號輪船去美國。船到日本神戶時,日報還登「蔣夫人搭輪赴美」的新聞。但當輪船航行在太平洋上,無線電廣播了上海各報刊載的《蔣中正啟事》:「各同志對於中正家事,多有來函質疑者,因未及啟蒙復,特此奉告如下―――民國十年,原配毛氏與中正正式離婚。其他兩氏,本無婚約,現在與中正脫離關係。現除家有二子孫,並無妻女。惟傳聞失實,易滋淆惑,特此奉復。」陳潔如聽後如晴天霹靂,痛不欲生,幾次要跳海,均被護送者勸阻。陳潔如到美國後,許多記者一度尾隨,企圖挖掘新聞,陳潔如一行以「無可奉告」搪塞。陳潔如與蔣介石離婚後,杜月笙曾送她一筆巨款。因此,她出國後,物質生活不成問題。她完全可以走一般女人的道路,找一個合適的男人,在國外安安穩穩地過上家庭主婦的生活,然而,陳潔如沒有走這條路。此後,她終身未再嫁人,以全副精力深造,留美5年多,苦修英文、養蜂和園藝,並從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陳潔如和蔣介石沒有生育。有一次何香凝與陳潔如同去廣州平民醫院,遇到一位蕭姓僑眷產婦,她前八胎均為女孩,這次第九胎又生女嬰,便打算送人。何、陳看到那嬰兒後均極喜愛。其後陳潔如徵得蔣介石同意,就抱回家來了,取名「陪陪」,既與英語「嬰兒」(baby)同音,又希望她能帶來一個弟弟做陪伴。「陪陪」後來由蔣介石取名瑤光,蔣介石、陳潔如離婚後,瑤光隨其養母改姓陳。


1933年,陳潔如回到上海。赴美時,陳潔如把養女交給母親撫養。重回上海,對她來說,會勾起對心酸的往事的聯想,但親人在這裡,她還是回來了。她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她給蔣介石寫過幾封信,蔣介石批給她5萬元錢。

陳去美國,瑤光在外祖母撫育下長大成人。抗戰爆發,她還不滿20歲,就嫁給一個姓安的朝鮮人,生育兩子。安後來不知去向。瑤光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十分艱難。國民黨第三方面軍主任秘書胡靜如的夫人周安琪系瑤光女友,對她母子處境深表同情。由周安琪介紹,1946年瑤光與該軍少將參謀兼《改造日報》社社長陸久之結婚,生有一女。陳潔如很賞識這個女婿,特將珍藏多年的一塊蔣任黃埔軍校校長時蘇聯顧問鮑羅廷贈給蔣的金殼懷錶送給陸久之為見面禮。


1971年,陳潔如在香港病故,陳瑤光獲准攜女兒赴港奔喪,從此定居香港。1983年9月,適逢陳瑤光60誕辰,陸久之赴港探親。妻子勸他留下,他沒有同意,只住兩個月便不告而別,悄悄地返回上海。陸久之現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市政協委員、老年旅遊公司董事長。此外,還與國內外進步人士創辦了《海外僑胞》,擔任總監之職。


毫無疑問,沒有宋美齡的介入,陳、蔣婚變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有人說,蔣介石向宋美齡尋求愛情,實際也是向她爭取政治支援。蔣介石實際上對前妻陳潔如感情頗深,直至與宋美齡結婚很久以後;但為了政治的需要,他拋棄了她。據美國席格勒夫所著的《宋家王朝》一書指出,宋美齡不滿蔣介石繼續與其前妻陳潔如來往,憤而於1944年6月偕大姐宋靄齡、外甥孔令傑等人避居巴西。書中寫道:重慶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蔣介石婚變的消息。現在大家都認為,蔣介石已經另結新歡,因此他和夫人的關係―――最低程度―――呈現緊張的局面。無風不起浪,這件傳聞絕非空穴來風。一般來說,像這種有關政治領導人私生活的閑言閑語,並不被認為關於政治報道的範圍,但這次則是一個例外,因為故事主角是中國的獨裁者,而且他和太太娘家的關係又是那麼重要,蔣宋兩家的關係,已經因蔣介石和宋子文的不睦而疏遠。如果天性高傲嚴肅的蔣夫人公開與丈夫決裂,整個王朝就會分崩離析,將對中國海內外產生嚴重的影響。即使目前婚變的消息流傳到國外,這也是遲早的事,也將嚴重打擊蔣介石伉儷的聲望。蔣夫人現在只是叫蔣介石為「那個男人」。有一天,蔣夫人進蔣介石的房間,發現床下有一雙高跟鞋,就丟到窗外,擊中一名侍衛的腦袋……有一次,蔣介石連續四天不接見訪客,因為在一次吵架中,他被夫人用花瓶打中頭部,青一塊紫一塊地不成模樣……不管怎樣,大部分觀察家卻相信,權力對宋家太重要了(但蔣夫人是個例外,孔祥熙卻格外重視),所以他們會盡一切力量去防止公開決裂,她會咽下她的高傲,忍氣吞聲。這些傳言倒並非空穴來風。原來緋聞中神秘「陳小姐」就是陳潔如。陳自美返國後一直在上海隱居。抗戰爆發,上海被日軍佔領。一天陳潔如在街上偶然遇到已做了漢奸的汪精衛太太陳璧君。陳潔如為擺脫其拉她出任偽職的糾纏,隻身秘密離開上海,輾轉到了戰時陪都重慶,被蔣介石安排在盟兄吳忠信的家裡,蔣經常去探望而舊情復燃。由此看來,蔣介石對陳潔如從未絕情,他們的婚姻只是由於政治需要而中斷。


上海解放後,陳潔如被邀為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1961年陳潔如獲得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去香港定居,改名「陳璐」。蔣經國聞悉後,特為她在九龍窩打老道買了一套寬敞的豪華公寓,贈給「上海姆媽」作為養老的安樂窩。1962年,蔣介石75歲時,曾派戴季陶之子戴安國秘密送一封親筆信給陳潔如,信中說:「曩昔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拂,未嘗須臾去懷。」1967年,她在唐德剛教授與蔣介石的英文教師李時敏的協助下,完成自傳稿,紐約一家出版公司有意出版。但蔣家出錢收買,該書未得問世。


1971年2月21日陳潔如在香港寓所中風去世,享年65歲。臨終前她在給蔣介石的一封信中道出了心中長期的積鬱:「30多年來,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為了保持君等國家榮譽,我一直忍受著最大的自我犧牲……」陳的骨灰被送回美國安葬,異鄉孤塋,正和她生前一樣,無人關心,在寂寞中來,亦在寂寞中去。



宋美齡出生於1899年3月23日,家境殷實,八歲時即在父親宋嘉樹的安排下赴美求學,1917年回國。蔣介石結識宋美齡後,由於政治原因對其展開追求,後結為夫妻。宋美齡一生隨侍蔣左右,在事業上給了他很大的幫助,成了名副其實的蔣夫人。她終生未育,現在已度過了105歲的生日,創造了跨越三個世紀的生命傳奇。


宋美齡出生於1899年3月23日(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二日。另有人認為是1897年農曆二月十二)。父親宋嘉樹原作過牧師,後投資印刷事業而致富。母親倪桂珍也來自中國最古老的基督教家庭,據說和明朝宰相徐光啟有血緣關係,倪氏家族為上海富商。1907年,宋美齡在宋嘉樹的苦心安排下遠赴美國,開始步入她絢爛的人生歷程。1917年宋美齡回到上海時,她立刻成為名人。


蔣介石結識宋美齡,是通過孫中山先生和孫夫人宋慶齡。宋氏三姐妹感情厚篤,宋美齡經常到孫公館與二姐慶齡團聚,並對姐姐表示過非英雄不嫁的願望。1922年12月初,不甘寂寞的蔣介石參加了一個基督教晚會,主人是宋子文,地點是孫中山先生的家中。那晚,他有幸認識了喜歡出風頭而交遊很廣的宋美齡。蔣介石正當壯年,見宋美齡綽約多姿,為之傾倒;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宋美齡是孫大元帥的小姨子,加上孔、宋的財力和在國外的影響,對蔣介石的政治前途有用,蔣打算娶宋美齡為妻。但蔣介石已有結髮之妻和一位側室、一位新娶的夫人,怎樣才能娶到宋美齡,他頗費躊躇。12月底,他應孫中山的緊急要求,前往廣州時,他要求孫中山把妻妹介紹給他,他告訴孫中山說,他已經「休掉」那位他14歲時所娶的溪口姑娘毛福梅。他接著信誓旦旦地說,他已經甩掉姚冶誠。但他卻閉口不提他的新夫人陳潔如―――雖然他們二人才結婚不久。他表示要充分準備「一心一意致力革命」。孫中山沒有去勸宋美齡,而是把蔣介石的意思轉告了妻子。宋慶齡悻悻地回答說,她寧可看到妹妹死,也不願意讓她嫁給一個在廣州城內至少有一兩個情婦的男人,居然他自己說還沒有結婚。對於這門婚事,除了二姐宋慶齡反對之外,宋美齡的媽媽宋夫人也不贊成。蔣介石向宋美齡求婚歷時5年之久,若不是宋夫人極力反對蔣介石成為自己的女婿,恐怕美齡早就答應了。


1922年至1927年,僅僅5年時間,蔣介石的地位發生了神話般的變化。1924年5月,蔣被任命為蘇聯幫助建立的黃埔軍校校長。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部發生激烈的權力之爭。沒有多久,蔣被提名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由他暫委張靜江代理)。同時,蔣的北伐計劃得到正式批准。在此期間,授予他緊急處置權力。英美一些報刊把蔣介石吹捧為一位「最年輕的革命領袖」。美國《時代》周刊以他為封面人物,全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建立「蔣介石檔案」。這種大肆宣傳使宋美齡也為之芳心不安,大有所謂「美女愛英雄」的意味了。1927年5月,在宋靄齡的撮合下,宋美齡與蔣介石同游金山、焦山,交往十餘天,蔣介石終於獲得了宋美齡的歡心。

對於這樁婚事,宋家專門開過家庭會議,會議上有激烈爭論,多數是反對的,只有孔祥熙的太太宋靄齡力排眾議,表示贊成。她堅信蔣將來前途無量,可為宋家爭光,這門婚事是天賜良緣,不宜錯過。宋慶齡、宋子文則持反對意見,認為蔣將來的成敗,尚是個未知數,所以,一直不肯答應這樁婚事。但宋子文後來接到警告說,如果他反對的話,就休想在上海混下去。這樣,宋子文「不得已」屈服了,但條件是出任財政部長,並且獲得充分授權,可以自由管理財政和經濟。滿足這個條件,他同意幫助說服母親贊同這樁婚事。為了防止宋夫人反對這樁婚事,宋靄齡勸她母親到日本度假,因為老夫人到日本之後,鞭長莫及就無法直接反對了。當然,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事,沒有宋夫人的同意是難以成功的。因此,1927年9月28日,蔣介石和張群一起東渡日本,去長崎探望宋母。但宋夫人不想見蔣介石,她得知蔣介石抵日本的消息後,立即從長崎乘飛機,橫穿日本飛往鎌倉,以避開蔣的糾纏。蔣介石信心十足,窮追不捨,因為宋美齡已經向他表露了首肯之意。1927年10月3日,在宋靄齡的極力勸說之下―――宋夫人終於同意給蔣介石一次見面機會。蔣介石拿出一份材料證明他已和過去的配偶離婚,並且澄清了社會上的流言蜚語。然而他的宗教信仰問題尚未解決。當宋夫人問他是否願意成為基督教徒的時候,蔣介石的回答使她大為滿意。蔣介石說,他很願意試一試,他將儘力研究聖經,但他不能未經體驗就隨便允諾接受基督教。這樣,宋母才最終同意蔣的求婚。有的野史上說,宋美齡在與蔣家談論婚事時,曾提出三個條件,以為雙方共守的標準:第一,蔣介石必須信奉上帝,受洗禮成為基督徒;因宋美齡是虔誠的教徒,兩人必須有共同的宗教信仰。第二,宋美齡不生小孩,以保持身材,獻身事業。第三,宋美齡不擔任政府公職,不參加正式的高階層決策會議;她只願以蔣介石私人秘書的身份,從事政治活動。蔣介石對宋美齡所提條件無不欣然應允。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結婚典禮。蔣宋的婚禮,在當時的中國,十分隆重、顯赫。婚禮分兩次舉行,一次是基督教式的,一次是中國傳統式的。首先在上海西摩路宋家的宅邸里舉行了基督教式的婚禮。這是一次岑寂靜謐的婚禮。接著,這一行人前往富麗堂皇的大華飯店,舉行世俗婚禮。宋美齡和其他官員的太太不同,她不滿足於豪華的生活,而急於開始參與政治。她急於早日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夫人」,協助蔣介石建立蔣家王朝。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蔣介石的形象。蔣宋結婚之後還不到兩年,宋美齡就催促蔣介石公開接受基督教洗禮,以實現他所應允的諾言。1930年10月23日,在宋嘉樹的教堂里,蔣介石由江長川牧師施洗。宋美齡酷愛權力,她不但在幕後導演,也常主動地站到前台,充當演員的角色。


1928年1月4日,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從此宋美齡陪同他出入於內地、邊區和戰地。她為蔣介石保管最機密的文件,處理最機要的要事。她每天摘錄外國報紙雜誌,把重要的事件向蔣介石報告,並解釋西方政治經濟情況。蔣要了解外國的思想或問題,她是必不可少的顧問,在與外國人交往的時候,她又成為不可缺少的翻譯,她英語說得非常流利,所寫英文字跡精美。1934年春天,宋美齡隨蔣介石到江西南昌,她積極倡導新生活運動。除了負責推進新生活運動外,還兼任中國紅十字會總幹事,為軍人創立了勵志社,並鼓勵全國婦女設立婦女協會。同時,在擔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國民黨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等職。1936年秋,宋美齡出任國民黨航空委員會秘書長,以加強空軍在現代國防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消息傳出,舉國騷動,全世界震驚。國民黨認為對張學良等只有以武力鎮服。宋美齡惟恐力取會傷害蔣介石的安全,決定前往西安,伴侍蔣介石。12月13日她由上海飛回南京,12月22日,飛往西安,事後她寫下《西安事變回憶錄》作為重要的政治資本。1938年5月宋美齡在廬山召集各省婦女領袖開會,確定「全國婦女參加抗戰工作計劃綱領」,同時組織慰勞總會,並在各省設置分會,從事勸募慰勞的工作。她還冒著炮火的危險,到前線勞軍,當其所乘汽車,通過日方猛烈炮火轟炸之時車胎突然炸裂,車身翻轉,宋美齡猛跌於地。身體受傷,這件事使官兵們很感動。1942年10月27日正當抗戰艱危之際,宋美齡遠飛海外,促進美國支援中國抗戰,於10月27日抵美,先入醫院治其5年前所受之創傷。羅斯福總統曾派秘書霍浦金和羅斯福夫人至醫院探望。經過70多天的療養,宋美齡身體逐漸康復。羅斯福總統遂請她移居海德公園總統的別墅中,再事靜息。園中環境清幽,宋美齡小住一周後,受羅斯福的邀請,於1943年2月17日訪問白宮,2月18日,應美國國會的邀請,出席國會演說。全美各報紙對宋美齡之演說詞,均全文登載,並加特寫。一些報紙還以此新聞刊在頭條發表社論。許多議員對宋美齡在國會之演說詞,倍加讚賞,把宋美齡譽為世界「名政治家」之一。有的還主張請宋美齡出席戰後之世界和平會議。此後宋美齡出席紐約市長主持之歡迎會,並授予她紐約榮譽市民稱號。加拿大首相專程至紐約,向宋美齡致敬,並邀請她赴加。6月14日,宋美齡自紐約赴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做3日訪問。16日出席加拿大國會演說,兩院議員獻以歡呼聲與熱烈掌聲。6月24日,宋美齡自加拿大回抵紐約後,再度訪問白宮。6月29日,宋美齡自美國南部乘美國政府特備專機啟程返國。羅斯福特派秘書隨機護送。1943年冬天,宋美齡又陪同蔣介石赴埃及開羅,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尼羅河畔首次晤面,會議結束時發表了《開羅宣言》。據說,宋美齡深獲邱吉爾的讚賞。邱吉爾曾對羅斯福說:「這個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邱吉爾這個驕傲有名的英國首相,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宋美齡是他在世上最欣賞的少數女性之一,她的驕矜和嫵媚,都讓人極為心動。宋美齡的才能,獲歐美領導人的推崇,給西方留下深刻印象。1948年11月28日,為爭取使美國援助國民黨,宋美齡以私人的身份再赴美國呼籲。這一次她像個可憐的乞丐,到美國化緣去了。儘管杜魯門總統在白宮設宴招待,並與她會談1小時,但規格已今非昔比。杜魯門曾挖苦說:「她到美國來是為了再得到一些施捨。我不願意像羅斯福那樣讓她住在白宮。」宋美齡失去了往日的魅力。1949年1月15日,宋美齡只好離開華盛頓,赴紐約探視其長姐宋靄齡的病況,從而在孔家隱居起來。蔣介石失去了最後的一線希望,於1月21日宣布暫行引退。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宋美齡決定回台。


宋美齡與蔣介石結婚近50年,既有溫情,也有波折。蔣介石過世,宋美齡悲痛至深。此後,宋美齡曾參加奉厝大典,由蔣經國、蔣緯國陪侍。


1975年9月中旬,宋美齡由於身體狀況欠佳,且身心感到疲乏,尤其失去蔣介石萬念俱灰,因此毅然決定去美國隱居,順道診治長期未愈的舊疾。據說,她當時患乳腺癌,赴美是為了治這種病。1975年9月17日,宋美齡啟程赴美。9月17日上午9點30分,宋美齡乘坐她的「中美號」專機前往美國,當天上午,嚴家淦伉儷、蔣經國夫婦和家人、張群、何應欽、張寶樹以及駐外使節團所有大使100多人都到機場上送行。宋美齡赴美之後,住在紐約長島。1976年4月2日,宋美齡為了追念蔣介石逝世1周年,特別返回台灣。蔣經國夫婦到機場上迎接,宋美齡身穿黑色旗袍,神情肅穆,在蔣經國攙扶下,步下飛機扶梯。這次宋美齡在台小住4個月,然後,又因皮膚過敏症發作,需要到美國找她昔日治療的醫生加以診治,因而再次飛赴美國。宋美齡深居在紐約長島和曼哈頓區的兩處住宅之中,到1986年止共11年未歸台灣。這期間,由於美國氣候比較乾燥,宋美齡病情業已好轉。尤其是東部地區四季分明,且她又是舊地重遊,因此也並不過分寂寞。宋美齡在美國的日常生活出奇的平靜。她本人深居簡出,平常除了讀報、看電視外,空閑的時間多半選擇自己愛好的書籍看。她喜歡讀歷史、傳記之類的作品。此外,多半是練習書法或繪畫。蔣家晚輩也經常請安。此外,1981年1月,宋美齡的二姐宋慶齡病危之時,中國政府邀她回來探視,但宋美齡拒絕邀請,以致在宋慶齡臨終之前,姐妹未能見上最後一面。許多人都認為,宋美齡這樣做太過分了,這是在政治意識衝突下犧牲了親情的人間悲劇之一。宋美齡甚少有公開活動,除了接見台灣的親友訪客,幾乎是退隱狀態。據宋美齡的一位隨從秘書說,宋美齡「生活有規律,飲食和睡眠以及運動都有適當節制,但因患乳腺癌,兩乳皆已實施切除術」。


宋美齡在美國呆久了,當然難免有思鄉之念,而且鄉愁濃烈。因為1986年是蔣介石的百年誕辰,她想回台灣親自主祭是可以理解的。宋美齡於1986年10月25日自紐約搭乘包機返回台北。10月30日,宋美齡在蔣經國夫婦及家人的陪同下,一起到台北西南的慈湖為蔣介石掃墓,次日在台北舉行的蔣介石百年誕辰紀念大會上,首次公開露面。宋美齡拉著蔣經國的手進入會場,全場起立歡迎。會開得很短,僅40分鐘。會上,蔣家惟一講話的是宋美齡。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91歲高齡的宋美齡坐著輪椅從側門進入蔣經國靈堂,哀戚滿面。隨著蔣緯國在台灣的失勢,蔣介石的銅像到處被塗黑、砸毀,宋美齡才感到在台灣的日子不好過了。


1991年9月21日上午,台北松山軍用機場戒備森嚴。宋美齡在蔣緯國夫婦的扶持下緩步登上為她改裝的「專機」。宋美齡這次飛往美國心境極其難受,因為這次不像以前那樣由「總統府」安排,而是由孔二小姐孔令偉負責一切事宜。儘管為送宋,將頭等艙改裝成卧鋪,並精選7名優秀空服人員隨時提供服務,並由董事長烏鋮親自護送到紐約肯尼迪機場,但終究缺少官方味道,氣氛不足。所以台灣有報刊比喻說,宋美齡這次帶走的將是蔣家王朝的最後一片雲!


天有不測風雲。1992年夏,孔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孔令侃在美去世。1994年9月,宋美齡十分鐘愛的孔二小姐在台灣病情十分嚴重。孔家人立即向宋美齡報告,並詢問她是否準備回台見孔二小姐的最後一面。9月10日在孔令偉病危之際,97歲高齡的宋美齡飛抵台北探視她心愛的外甥女。9月19日,宋美齡返回美國。她離開不到兩個月,孔二小姐就離開了人世,終年75歲。孔二小姐的喪禮在1994年11月14日和15日兩天,在內部陳設古色古香的殯儀館裡接受親友弔祭。宋美齡在隨侍攙扶之下步入教堂,到了牧師祈禱時,對孔令偉「視同己出」的宋美齡曾一度失去控制,掩面哭泣。


1995年7月26日上午,宋美齡進行了她人生旅程上被西方人譽作又一次「歷史性華府之旅」的旅行。這天,應美國國會之邀,她前往華盛頓國會山莊,出席為慶祝二次大戰結束50周年而為她舉行的敬酒會。宋美齡重臨舊地,風光程度遠遠不能與1943年2月18日應邀分別向美國國會兩院演說相比。

與晚輩的過早凋零相比,宋美齡的生命力顯得異常頑強。在讀書、看報、坐輪椅散步這樣極有規律的寧靜生活中,宋美齡已安然度過了105歲的生日,以其高壽創造了跨越三個世紀的生命傳奇。



關於姚冶誠的生平,曾有許多傳聞。而且她和蔣介石相識也是非常偶然。姚冶誠出身卑微,父母早故生活無著,嫁人後,由於丈夫吸食鴉片,被迫淪落到妓院做了娘姨。與蔣介石成親後,夫妻恩愛,但終生未育,將養子蔣緯國視如己出,母子情深。姚冶誠於1966年因病去世。


蔣介石自日本返國後,在浙江、江陰、蘇州和上海等地活動不定,軍務倥傯,忙裡偷閒,結識了一位紅粉知己,且金屋藏嬌。她就是蔣的侍妾,後來成為蔣緯國養母的姚冶誠(也作怡琴)。當然,對納妾這件事,蔣介石曾對陳潔如有過交代。蔣介石說:「1916年刺客到處尋找我,要刺殺我,我藏身於蘇州的『蘇州樂園』。在那裡,經人介紹我認識了做歌女的姚氏。她是一位嬌小玲瓏的美女,長得很迷人,我和她成為很好的朋友。有一個對她感興趣的有錢人大發醋勁,幾次警告我不要和她來往,併當著眾人的面,讓姚氏表示和我分手。當姚不答應時,那個傢伙竟將一盤魚翅菜扣在姚的臉上,姚被燙傷了。我聞知十分憤怒,決定把姚帶出那家樂園,納為侍妾。姚對我的舉動十分感激。」聽了蔣的這番敘述,蔣納妾竟成了「英雄救美人」的故事了。


1927年10月18日的天津《益世報》,對姚的身世,曾有如下描述:「女士出身寒微。當南北和議告成時,蔣氏隨陳其美居滬。陳每過北里,蔣亦與偕往。怡琴(花名)在法租界某妓院做房侍,在筵席間見蔣氏。怡琴刻意奉迎蔣氏,終至以身相托,被蔣納為側室」。有關姚冶誠女士的生平,曾有不少傳聞。據說,姚冶誠小名阿巧,出生在江蘇吳縣冶長涇河北古老的南橋小鎮上,後又遷居冶長涇河南的庄浜鄉。父親名叫姚阿寶,小叔名叫姚小寶。姚家祖籍安徽,兵亂中逃難遷移江蘇,歷經數代,族譜稱謂是吳興郡南熏堂。阿巧是獨養女兒,從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幸父母早故,生活無著,依靠叔叔姚小寶為生。暑來寒往,阿巧出落得十分喜人,雖稱不上是絕色佳人,卻也生得明眸皓齒,面目娟美,皮膚白皙,修長適度,體態豐腴。加上她心地隨和,聰明能幹,做得一手好女紅,青春妙齡時備受女伴的欽羨、小夥子們的青睞。阿巧到及笄之年時,寶叔膝下並無所出,就將侄女認做自己女兒,準備贅婿成家。漕湖畔上方港村的沈天祥三兄弟子嗣眾多,世代以種租田為生,生活拮据。姚寶叔託人介紹撮合,沈天祥同意將次子沈天生入贅姚家,沈天生隨即易姓叫姚天生,與阿巧婚後夫婦感情尚好,雙雙去滬謀生。姚天生在西藏路八仙橋一帶跟隨叔父奇祥、雲祥從事殯葬、腳力等體力勞動。姚阿巧則去做娘姨。這時的姚天生生活較富裕,常到浙江路寧波路口朝陽樓吃茶,吸鴉片煙。他漸漸地染上了這些惡習後,既花盡了血汗錢,又耗身損志,喝醉了酒,稍不如意就對嬌妻阿巧拳打腳踢,毫無憐惜之情,由此夫妻感情日益惡化。隨著煙癮越來越大,姚天生入不敷出,終於窮困潦倒。後來阿巧到上海五馬路群玉坊的一家堂子里做娘姨(又稱大小姐),那爿堂子只有一個「先生」(對高級妓女的稱呼,這種妓女能吟詩作詞、彈唱應酬,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有兩個娘姨服侍她,阿巧負責管理「先生」的衣物首飾,為「先生」梳頭,並做執行客人等輕巧活,俗稱「細作娘姨」。


1911年蔣介石回到上海,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姚阿巧,一來二往,感情甚篤,終於同居。姚阿巧與蔣介石感情甚好。辛亥革命後,蔣積极參加反袁護法鬥爭,往返日本、滬杭、山東等地,蹤跡不定。姚氏不僅安心隨蔣,而且把平時省下的積蓄資助他,因此,姚氏雖出身低微,又沒文化,但蔣對她懷有感激之情,終生對她十分敬愛。姚冶誠和蔣介石結婚後,沒有生育子女,若干年後收養了蔣緯國。蔣緯國生於1916年10月6日。據其自述,幼年成長環境相當特殊。從1歲到5歲之前,一直寄養在上海朱姓和邱姓的家中,與戴季陶家常有往來。4歲半那年,隨蔣介石回到奉化溪口,由姚冶誠撫養,稱姚氏為「養母」,稱毛氏為「娘」,稱王太夫人為「祖母」。為蔣介石的次子。姚氏沒有文化,心地卻善良,視緯國為親生兒子。蔣緯國成人以後,也視姚氏為生母一般。


1927年底,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後,將姚氏與緯國託付給吳忠信(又名禮卿,安徽籍,蔣留日同學,曾任貴州省主席)關照,姚氏乃移居蘇州,仍由蔣負擔生活費用。後來姚氏在南園的蔡貞坊選中了一塊地皮,乃建造新居。1929年,新屋落成,當地人稱這為蔣公館。姚冶誠在蘇州居住期間,與蔣介石經常有信往來,也見面有接觸,但不同居。有時蔣路過蘇州,姚攜緯國由顏芝卿帶路去火車站花車廂里與蔣面晤小聚,以慰相思之苦。在蘇州幾年時間,姚氏清心寡欲,雖年屆60,仍一頭烏絲,看上去要年輕得多。

1949年,姚冶誠隨蔣緯國來到台灣,住在桃園大秦紡織廠附近,與她的親家石鳳翔為鄰。蔣緯國再娶後,姚氏即遷往台中。蔣緯國當時擔任裝甲兵司令,駐紮清泉岡基地,照顧比較容易。但據說姚氏的心境不如居住在蘇州南園時好,身體衰老得快。她一直和侄媳王桂寶(姚覺和妻)住在一起,直到1966年病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武漢大學的櫻花很美,但80年前我們想種的是梅花
黃河之水天上來——大禹治黃河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