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人生的分叉路上,他竟做出這樣的決定……

在人生的分叉路上,他竟做出這樣的決定……

不求迎合別人,只為自己發聲!

大家好,我是歪先生,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名80後大齡男青年的故事——《三月,煎熬與快樂同在》,全文2874字,需時約10分鐘。

新的開始

2017年2月某天,我毅然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單位,放棄了所謂的「年底雙薪」,也沒有給自己後路,因為這次是「裸辭」。俗話說「衝動是魔鬼」,但這一次,我真的應該好好感謝這位「魔鬼」,因為它讓我毫無退路,同樣的也讓我有了重新選擇的機會。

對於一個已經服務原單位5年有多的男青年來說,這家企業給我的感受,如同一條向下開口的拋物線,分別經歷了憧憬——熱忱——質疑——絕望四個階段。

從那時候起,我知道,我的終點,我的歸宿並不在此,我要重新出發,重新選擇我想走的路。

機遇是種子

離職後的我,徹底把工作拋諸腦後,因為考慮到過年前企業的用人需求與熱情度並不高漲,所以我並沒有十分積極主動的去投遞簡歷,只是一邊肆意揮灑青春,一邊好好陪著我的家人,因為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果不其然,在某次翻朋友圈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位熟悉的前輩的招聘信息,於是我便起心動念的評論留言了,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邀請我去他們公司面試,這真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說到這裡,我應該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這位前輩,在我的第一份工作時,我們曾經有過一段共事的時光,雖然並不是同一個部門,但他和我一樣,總是最後幾個離開公司的人,那時候我就很佩服他的工作態度,因為作為一個資深的前輩,在一個行業裡面能夠沉得住氣,放得下心,專註於工作的人,的確很少。

而不久以後,他便去了深圳發展,而我也進入了我原來的單位。5年後的今天,我們在一棟高級寫字樓內再次相遇,他給我的感覺,是180°的轉變,更加成熟、老練,氣場大。想必,他在深圳經歷了很多,才造就今天的蛻變。

見面的第一個問題,我就問他,為什麼要找我幫他,畢竟兩個行業跨度很大,是否能夠勝任,我自己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疑問。

而他思考片刻,吐出了一句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話,「因為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裡!」短短的幾個字,讓我感到無限的能量源源不斷的向我身體灌注,是的,我需要的是被認同、被肯定的感覺,實現自我價值。

機遇這個東西,真的好奇妙。它會在你毫不察覺的情況下,慢慢播種,等待適當的時機,為你綻放。

回想當初,如果我沒有和他一起共事,一起加班,如果這幾年來,他沒有關注我的朋友圈,沒有看到我為工作所付出的辛勞,我想現在的我,也不會得到他的認可。

蜜糖與毒藥

對於很多人來說,入職代表著你有了一份新的工作,代表你即將開展一段新的職場旅途,而對於我來說,卻代表著要從一個自己已經熟悉的「舒適區」,進入一個需要重新學習的「恐慌區」。

常常聽一些職場牛人,行業大咖說要走出「舒適區」,這次我終於切身體會到了,也明白到我為何在原來的單位感受到了瓶頸的原因。

當人逐漸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環境,人的惰性就會越發增強,在我身邊不乏這類安於現狀的朋友,其中一類人,他們常常跟我說,工資夠用就好,工作快樂就好,生活安穩就好;還有另一類人,他們會告訴我,他們想學吉他,想學烹調,但從來都是「嘴巴」在學習而已,一點也沒有付諸行動。

就在前不久,我看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到一個觀點也側面印證了我的想法——「不懂投資自己的人,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

是的,當你真的意識到,每天需要進步一點點,你身體裡面會有一種不安分的求學因子,它會無時無刻提醒你,「該學習了,不然你會掉隊喲!」

所以某程度上來說,逃離舒適區,對我來說是幸福的,是甜蜜的。

但不得不承認,進入恐慌區,是一個需要勇氣去克服的事情,而我整整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的思想鬥爭,讓我如同一個抽了大煙後想要戒煙的老男人,反反覆復,毒癮纏身......

自我實現

在這兩個月里,我曾一度想過是否應該回到熟悉的環境,而且我也曾收到了比原單位更好的offer。

我深知,這次的選擇將會影響我未來的職場之路,是要往縱向發展,強化自己的專業水平,抑或是往橫向發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如果是你,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我的選擇是,心無雜念,把當下的工作做好,要對得起賞識我的前輩,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知道是不是心態上的轉變,一下子把煩躁的心專註到工作上,我彷彿找回了久違的工作暢快體驗,無論最後結果怎樣,我覺得我跨越了自己的那道「坎」,我欣慰,我成長了。

兩個月的適應期,很快到了尾聲,也迎來了一場大型活動,對於我來說,它是一場大考,也是一件作品,更是對我的良心的一個交代。

回想入職之初,是不是因為這個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所以才讓我有所退卻呢?這不得而知,但我深知,這也許是我的「遺作」,所以我要竭盡全力,畫上一個完美句號。

活動結束了,那一刻我如釋重負,我知道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我無憾了,因為我收穫到更重要的寶藏,那是同伴們對我的認可,那是一種團隊協作的能力,那是一種自我的肯定

我信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理論中提到,「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對我來說,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多麼的重要,那是證明自己能力最好的方法,我要告訴世界上所有人,我是可以的,我能夠做到。

而這一刻的我,真的做到了,最起碼我不留遺憾,無悔於人。

最後的選擇

回想剛剛入職場時候的我,目標十分堅定,職場規劃也很清晰,但到了奔三的年紀,在這個人生的重要節點,我卻如此迷茫,迷茫得讓我把初心也差點丟掉了,我討厭這樣的自己,究其原因有兩點:

第一、對自我認知與自我能力的焦慮

這種焦慮的感覺,大概是看到目前競爭激烈的社會所產生的,最直觀的例子是早教,現在連嬰兒也不能夠輸在起跑線上,可見父母對於早教的重視,每一位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都會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

此外,職場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各種知識付費學習的課程,線上的線下的,層不不窮,看中的正是人們對自我認知與自我能力的焦慮。

雖然焦慮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我認為擁有這種情緒的人,最起碼他還有一點羞恥之心,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及時補足,哪怕不惜代價下血本,也希望不要被社會所淘汰。

第二、來自家庭與生活的壓力

隨著身邊的同學、朋友逐漸步入婚姻的殿堂,各自從原生家庭分離出來,組織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庭。人前幸福,人後重壓的生活才剛剛開始(當然如果你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那你可以直接忽略)。

但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還在柴米油鹽的階段吧,倘若有了孩子,奶粉錢、紙尿布、小孩衣服等各種母嬰用品,他們出新款的速度比你漲工資的速度還要快。

除此之外,這種壓力還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高騖遠,這個事實我必須承認,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性格,與以前的自己相比,當下的自己因為壓力變得越來越金錢主義,也許這也是我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地方。

幸好,在快要踏入30歲的這個階段,我經歷了三月的一切,這一切雖然很打臉,很受傷,也讓自尊心強的自己很受挫,但苦盡甘來,誰沒有過跌倒再爬起來的時候呢,誰沒有過失敗後,重新振作再創輝煌的時候呢?

作為平凡的職場30歲新秀,我只想專註於自己的工作,從「心」出發,很多人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但很少人知道「始終易得,初心難守」。

四月,已經到來,我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學會了一項技能——專註當下,不留遺憾

與歪先生聊聊:

文中的主人翁,你覺得他最後的抉擇是怎樣?

而作為讀者的你有沒有類似的故事嗎?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到朋友圈或點贊留言,更多好文請關注公眾號「歪先生的日常」,我們下周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三維建模軟體匯總
仙女裙這樣搭,真是讓你又美又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