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下面我們詳細的介紹一下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如果曹魏一個名將不早早冤死,三國分立的局面,可能提前十六年結束。這個名將是誰呢?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被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了的名將鄧艾。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誠不欺我等,鄧艾蹉跎多年,終於當上了典民功曹,得到了去洛陽彙報情況的機會,並有機會見到了司馬懿,其才能得到了賞識,先被徵召為太尉府的掾屬,之後又擔任了尚書郎一職。不過他的進升之路,並沒有就此中止——不久之後,司馬懿派他去東南一帶考察屯田一事,他回來之後,不但提出了興修水利,以便於屯田的建議,還提出了大規模屯兵的設想,認為這樣可以為伐吳做好充足的準備。他的兩點提議都得到了司馬懿的認可,並得以實施。《三國志》稱:「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大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意思是說,曹魏在淮南一線,隨時可以進入戰爭狀態,兵源和糧草都充足,是鄧艾的功勞。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以廷尉衛權為鎮西軍司馬,持節監鄧艾、鍾會軍事。由大將軍司馬昭統一調度指揮。

蜀軍派右車騎將軍廖化率軍往沓中增援姜維;左車騎將軍張翼等前往陽安關口拒守。令漢中諸將放棄漢中外圍據點,收縮兵力退保漢城(今陝西勉縣東)、樂城。由於蜀軍未對咽喉險道斜谷、駱谷、子午谷嚴加防守,被魏魏興太守劉欽佔領。鍾會遂幾路並進,直入漢中,留二萬人圍漢、樂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陽安關口,斬蜀將傅僉,收降蔣舒,繼克關城(今陝西陽平關),長驅南下。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

主將是鍾會,鄧艾的作用僅是牽制姜維而已。可是當姜維甩開他,前往劍閣阻擋鍾會之後,他並沒有追趕,反而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情——偷渡陰平,直逼成都城下。鄧艾派其子鄧忠攻打諸葛瞻的右翼,司馬師纂攻其左翼。鄧忠、師纂失利,退回,對鄧艾說:「賊兵堅守牢固,很難擊破。」鄧艾大怒,說:「生死存亡之際,全在此一舉,還說什麼可遇不可!」大聲叱責二將,並要將其斬首。二將策馬奔回,揮軍再戰,鄧艾也親臨督戰,終大破蜀軍,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

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蜀漢後主劉禪驚恐失據,感到大勢已去,在主降派勸導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並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劉禪又派人去前線命令姜維等投降,姜維等得到命令,便到鍾會軍中投降。

此戰,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鄧艾入成都,劉禪率領太子、諸王、群臣六十多人綁住自己、抬棺至軍營拜見。鄧艾手執符節,解開綁縛,焚燒棺材,接受投降,並寬恕了他們。鄧艾約束部眾,進城後,沒有發生搶掠。他安撫投降的人員,使他們復任舊業,受到蜀人的擁護。

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一冒險之舉,竟然成功了,他一舉成為了滅蜀最大的功臣。可是這個時候,鍾會不樂意了,因為鍾會本就懷有異志,想據蜀地而自立,於是他聯合監軍衛瓘等人,一起誣告鄧艾謀反,從而導致鄧艾被收押。後來鍾會自己謀反失敗被誅,衛瓘害怕鄧艾回到洛陽之後被平反,從而讓使自己受到牽連,就是命人追上囚車,殺死了鄧艾。一代名將,一個滅蜀最大的功臣,就這樣被誣告,含冤入囚車,然後不明不白的死亡了。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

鍾會叛亂失敗,衛瓘就用私仇煽動田續去追殺鄧艾【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如果只說鄧艾的死,還可能是衛瓘專斷獨行,可是在洛陽的鄧艾子嗣也慘遭殺戮,家人也被流放到西域!而能做到這點,除了司馬昭沒有其他人了,衛瓘不過是司馬昭的槍而已。看到一代功臣落到如此下場,和他一起伐蜀的同僚杜預看不下去了,直接當著眾軍面指責衛瓘道「伯玉其不免乎!身為名士,位望已高,既無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將何以堪其責乎?」畢竟和出身寒門沒關係沒後台的鄧艾不同,杜預可是司馬家的女婿,衛瓘自然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變,馬上下馬道歉。可是道歉又有什麼用?人死不得復生。而杜預敢站出來指責衛瓘就已經很了不起,而對於幕後的司馬昭,人們自然只能三緘其口,畢竟司馬昭掌握著政權,而且還是敏感時期(魏晉交接之時),此刻為鄧艾平反就等於在說司馬昭冤殺功臣,這麼大的風險自然沒人敢於去冒。

眾所周知,蜀漢公元263年滅亡,兩年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以晉代魏,又過了十五年,東吳才滅亡,華夏大地才再一次大一統。或許鄧艾不早死的話,司馬家族的統一大業,不會拖延這麼久,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鄧艾早在司馬懿時期,就已經開始為伐吳籌謀有關,還與他在滅蜀之後提出的建議有關。

曹魏第一冤案,導致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延遲16年,一人決定三國命運

《三國志》記載,蜀漢滅亡後,他曾上書道:「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 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意思是說,他認為滅蜀之後,立馬伐吳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應該一邊在蜀地煮鹽煉鐵,一邊製作舟船,準備伐吳之事,與此同時還對東吳曉以利害,就可能不戰而屈吳。

分析到此處,我們不難得知,不管以鄧艾之前的戰功而論,還是就這一建議本身而論,他都能夠迅速滅掉東吳,替司馬家族提前完成統一大業。只可惜,他並沒有來得及完成這一事業,便含冤而死,而司馬家族而又等了十餘年,才成功滅吳。可以說,他的死是曹魏第一冤案,令人唏噓,而司馬家族失去他,也是一項不可挽回的損失。

鄧艾通曉軍事,是難得的將才,在滅蜀的過程中居功至偉目光遠大,其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而且鄧艾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末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上下相感,莫不儘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但同樣,他不會自保,滅蜀後居功自傲,終招殺害鍾會才華出眾,屢有奇謀,獨自支持司馬昭滅蜀更是看出其的高瞻遠矚,是難得的謀士。但他借滅蜀之際打擊鄧艾,結交蜀漢名流想自立政權,則是典型的見利忘義的小人姜維思維縝密,文武雙全,是難得的將才。一生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劉邦立國之本,我國已廢除,如今美俄韓英意等國卻效仿執行
林沖80萬禁軍總教頭,職位真相不及弼馬溫,卻被認為官大無比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