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送你六把「金鑰匙」,幫孩子學好古詩文,特別有用,收藏起來吧!

送你六把「金鑰匙」,幫孩子學好古詩文,特別有用,收藏起來吧!

古詩文是古人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與表現,因此,古詩文的內容本身是極其豐富的。

從小學到大學,對古詩文的學習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從小學到高中,古詩文的內容也是必考的知識範圍,即便是到了大學,術業有專攻,翻閱古籍也是很經常的事情,所以學好古詩文,對一個人終生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對古詩文的學習,往往停留在淺層次的背誦理解上,時間久了,很容易忘記,更不用說從中汲取有用的東西了,我們要力爭還原古詩文產生的文化邏輯,由此將我們引向古詩文的生命深處,與古詩文的生命產生對接,實現古今生命聯通。

那究竟如何學好利用好古詩文,在此送你六把「金鑰匙」,幫你打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無比豐富無比璀璨的古詩文的大門。

第一把鑰匙:持繼的熱情,也就是將熱情常態化。

最受追捧的《古詩文大會》第二季冠軍武亦姝從三四歲開始學習古詩文,到五六歲熱情逐增,爾後十幾年熱情依舊。這樣才真正可能2000首詩詞熟稔於心,並化為日常的語言表達。大家常說,堅持1萬小時,一般就能將事情做得超群。這是什麼概念?就是每天堅持1小時,堅持27年;每天堅持2小時,堅持14年;每天堅持3小時,堅持9年。這也就是我們常說,「十年磨一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意思。想特別說明的是,持繼的熱情實際上就是鍛煉自我的聖火,最終一定是百鍊剛而化為繞指柔,使自己具有一種堅毅、靜定的品格,處變異而不驚懼。

第二把鑰匙:系統的經營,也就是建立文化史的概念。

自先秦至晚清,中華古詩文走過幾千年,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時空。從文學發生、發展的角度看,具有鮮明的文化層累特徵,因此,建立文化史概念,是學好古詩文的一把重要鑰匙。但這不是說從古至今什麼都要學,也不是說一定要從《詩經》或《尚書》開始。而是說,有一個「史」的概念。這樣,無論是從唐詩開始,還是從宋詞開始,我們都會「溯回從之」、「溯游從之」,使自己所學的那個「點」或那一「層」與之前、之後產生關聯,就較容易產生幾千年盡入心中的會通,識其形貌,明其心性,得其真理,最終凝結成碩果,而不只是一些碎片,隨時可能丟失。因此,用一本文學史著作(如章培恆、駱玉明先生的《中國文學史》)作參照,根據自己的感覺選擇一些關鍵時間節點上產生的詩或文閱讀,對普通讀者來說是非常簡易而有效的方法。

第三把鑰匙:生命的體驗,也就是用己心感知古詩文中作者的生命存在。

經典作品都是作家生命的轉化,因此都有作家獨特而濃郁的生命情意。我們讀古詩文倘若不能與作家的生命產生對接,不能與作家凝結在文字中的獨特而濃郁的生命情意連通,那麼這些詩文就不能在我們的心中復活,這些文字的活性特徵就不能顯現。因此,用我們自己的生命意識與作品中凝結的作家的生命意識對接,實現古今生命的聯動、連通,我們才能真正讀到古詩文的意味,享得情味,獲得真理。例如《詩經》的開篇《國風·周南·關雎》,其核心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即是說美好的願望不能實現,於是醒著也想,睡著也念,日夜為之所動。讀這首詩,我們就一定要調動我們內心曾經擁有的某種為之所動的求索情愫去感知詩作中作家為之所動的求索生命情愫。在這樣的互動之中,古今之人就成為一體了。

我們常說,閱讀是陶養心性、變化氣質的美化生命的良方,而生命體驗正是產生這種作用的核心要素。荀子所言「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其要義也在此。

第四把鑰匙:設身處地,就是把自己放在作者所處的境遇中、根據作者可能有的知識、見識、追求等去理解詩文,簡單說就是還原作品產生的文化邏輯。

我們說話寫作都是有特定的文化邏輯的,為什麼是這樣方式說而不是那種方式說,背後都有文化邏輯。君子說話是君子的文化邏輯,流氓說話是流氓的文化邏輯。古人說話有古人的文化邏輯,今人說話有今人的文化邏輯。不同的邏輯雖然可以找到相通之處,但一定有不同的特質。一個故事,在古代作家那個生存環境中可能表達什麼,在今天的生存環境中可能表達什麼,也許相同,也許大不相同。對大不相同的表達,我們就要設身處地地找到作者在那個環境中可能有的表達,而不是用今天可能有的表達替代它。比如《左傳》「寺人披見文公」的故事,從《左傳》的作者看來,寺人披作為晉惠公、晉懷公的舊臣,不為舊主而死,卻死心踏地投奔新主晉文公,是應當否定的。因為他誰得勢就依附於誰,誰當主子就效忠於誰,在傳統道德中是不忠的表現,是應當譴責的。因此,對「如何評價這個人物」的問題,我們就應當設身處地,從《左傳》作者所處的生存環境的角度來理解,認定寺人披是一個見風使舵、沒有操守的小人;而不是僅從寺人披膽識過人、富有辯才的角度來褒揚他,稱之為難得之才。如果用新道德看,晉文公是晉國國君,對晉國的發展很有貢獻,是春秋五霸之一;如果沒有寺人披的求見與告密,他可能就在那次陰謀中被火燒死,因此,寺人披是一個對晉國有很大貢獻的人。這顯然不是《左傳》作者要表達的。這樣的閱讀就是回到古詩文產生的文化邏輯中去,我們就能較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

據我觀察,這一把鑰匙是我們今天最不願使用的,大家往往是「一揖拜百佛,我拜我心」,更願意用「我注六經」之法讀書。但倘若沒有之前入乎其中的「六經注我」,是不太可能有出乎其外的「我注六經」的。

第五把鑰匙:因聲求氣,是指「根據文章的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來誦讀,並通過誦讀來體會作者的氣盛言宜,又通過對氣盛言宜的體會來體會作者的情意,『使我之心與古人之心合於無間』」( 周振甫《文章例話》)。

我想,這裡有兩點需要關注。

一是誦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法,最核心的一點是它可以通過「氣」之感應使誦讀者獲得語感。而說話、寫文章最重要的不正是這語感嗎?也許有人認為成人了再談誦讀為時已晚,其實不然。成人的誦讀有成人的優勢,那就是因為有了更豐厚的積累、更強的理解力而更容易體會作者的「氣盛言宜」,因而也更有利於把自己生命所學所積通過誦讀融會貫通起來。這種融會貫通實際上就是生命情智的增長。

二是「氣盛言宜」。「氣盛言宜」是指文氣貫注而形成的高下、緩急、頓挫、轉折等聲調。揣摩、體會這樣的聲調,對理解、享受詩文是非常有益的。今天我們在放聲讀古代詩文時有許多方式,有人強調用古調(如唐調)吟唱,有人認為普通話更好。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特別的場域要求,其實用自己最自然的聲音朗讀即可。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如果能找一本講古詩詞格律的書(如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讀一讀,了解這方面的一些常識,對自己的誦讀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第六把鑰匙:誦讀。

誦讀是讀古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讀著讀著,字與字之間的聯繫就會自然生成,字與字之間的意義,字與字之間的音韻,字與之間的邏輯,都會在您的誦讀中生成。久而久之,您的言語方式也會變化。這就是叫潛移默化。

當然,我們不一定能五把鑰匙全用上,但若都能用上,那說不準就真的可以登其堂入其室。最後一定要強調,所有的閱讀,特別是讀古詩文閱讀,最終只有將所讀與自己的生命產生深刻的關聯,在生命體驗中獲得審美體驗,產生古今文化的貫通,讓知識與「我」的生命融為一體,才能就將知識內化為「我」的知識。這樣,無論走到哪裡,知識都將融入生命之中,一定會變成生命成長中的永遠不會丟失的部分,參與到生命成長的層累之中,不斷提升生命的高度。

圖片源自網路,繭破文字原創;

關注編者繭破,請分享此文章;

一起交流討論,幸福快樂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全民「詩詞熱」:為古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
讓孩子背誦古詩文到底有沒有意義,還是只是為了滿足家長的私心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