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告訴爸媽:做白內障手術同時可摘掉老花鏡了

快告訴爸媽:做白內障手術同時可摘掉老花鏡了

如果你還在勸說患了白內障的老爸老媽只是為了復明而去做白內障手術,你可能有點OUT了!因為現在的白內障手術已經可以很好地解決功能性視力需求了,比如說同時摘掉老花鏡,解決散光問題。

著名眼科專家、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姚克在剛剛結束的2018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新進展國際會議上表示:我國的白內障手術已從防盲逐步轉變為屈光性白內障手術,同時提供功能性人工晶體,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技術水平已與國際接軌。

防盲手術與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有何區別?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白內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數據顯示,我國60至89歲人群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而9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高達90%以上。而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方式。國際上會把每百萬人白內障手術例數(CSR)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防盲治盲水平高低的標誌,而我國CSR要在2020年底達到2000以上。

記者獲悉,中國已經提前完成了這個目標。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顧問、亞太眼科學會防盲委員會前主席趙家良教授發布了《從大數據看中國白內障防治的進展》指出:中國的CSR已從1988年的83,提升至2017年的2205,30年提升了近27倍。

國家的確加強了白內障掃盲的力度,而我們的觀念也在改變:以前以為老了看不見很正常,甚至寧願瞎了也不願手術,而現在主動願意接受手術的越來越多。

「現在的白內障手術並不是為了僅僅摘除混濁的晶狀體讓患者復明。」姚克教授稱,從白內障手術切口為例,早前是12毫米,現在可以實現2毫米的切口。從超聲波乳化技術的應用到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的出現,我國白內障手術技術日益革新。」姚克認為,當前白內障手術已從讓人們「看得見」向「看得清」「看得舒服」轉變。

簡單的說,傳統的白內障手術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復明,而屈光性白內障手術通過功能性晶體的植入,更注重功能性視力的提高,比如說在解決白內障的同時,還能解決老花、散光、遠視等問題,這就是白內障屈光性手術。

這個人工晶體和以往的人工晶體有所不同,原來是一個焦點,我們看遠就是看遠,看近就是看近。現在我們和配眼鏡一樣,可以把人工晶體設計成為既看遠又看近,或者既看遠中間也能兼顧一點再看近。

屈光性白內障手術到底安不安全?效果好不好?

姚克教授明確表示:隨著中國白內障診療技術的發展,中國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技術已與國際接軌。歐洲巴伐利亞眼科醫療指導委員會委員JoséLuisRamos向記者透露,屈光性白內障手術已經在歐洲開展多年,許多接受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的患者都有輕鬆的手術感受,以及更好的術後視覺質量。根據歐洲巴伐利亞眼科集團開展的長達十年,覆蓋了德國、西班牙、奧地利和義大利多個國家的患者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了多焦點人工晶體植入後的患者總體滿意度高達97%。

未來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會取代傳統手術嗎?

姚克告訴記者,因為多焦點的人工晶體有一定的適應症,不適合的還是要放單焦點的人工晶體。現在歐洲單焦點和多焦點的人工晶體是一半一半,今後中國的目標是能做到總人群的50%。有關專家還表示,是否適合做屈光性白內障手術、安裝多焦點晶體,要考慮患者的需求和手術適應症。例如患者對術後視力功能的要求只是看得見還是要求要開車、要做雕刻這樣的精細活。此外,如果散光是不規則的,有青光眼、糖尿病、黃斑性病變等眼底疾病都不可以實施,一句話,要綜合分析。

采寫:南都記者曾文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微商開始提航空母艦、和諧號,甚至地球,「喜提體」被網友玩壞了
聚焦計程車改革:靠補貼還是靠機制?網約車計程車之爭塵埃遠未落定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