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洛陽青銅器的花樣年華

洛陽青銅器的花樣年華

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器研製的高峰。當時,國家強大,疆域遼闊,文化和物質文明發達,廣大奴隸工匠已熟練地掌握了青銅器的冶制技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給世人留下了無與倫比的瑰寶。

以洛陽為中心的商周青銅器,以大量的精美青銅禮器、武器與工具為載體,通過成熟的金文與甲骨文,藉助於精湛的器形和高超鑄造工藝,豐富的想像能力和精湛的製作技藝,淋漓盡致地釋放著中國青銅器的花樣年華。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洛陽就曾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傳世商代青銅器,其中帶有銘文的成組青銅器就有伐父癸器、天豕父丁器、我器、遽從器等四組,我器中的我方鼎有銘文6行42字,是洛陽出土商代青銅器中銘文最多的器物。

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在偃師塔庄、西二城門、伊川高山坡頭寨、西工五女冢等5座商墓中出土有精美商代青銅器,而且還在商都西亳偃師商城內發現了商代的鑄銅遺址。和夏代相比,商代青銅器在種類上除了鼎、斝、盉、爵、觚、鈴、戈、鏃、鑿、刀外,還新增了鬲、甗、簋、尊、罍、卣、觶、矛、鏟、钁等十餘種。

在形制上,銅斝、銅爵的口沿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菌狀的柱,銅鼎均由錐足變為柱足,其中以立耳斂口深腹足鼎最為流行。此外又出現了分襠鼎、扁足鼎和方形鼎。銅爵均為長流、尖尾、圓腹、圜底、兩菌狀或傘狀柱半環形鋬,三稜錐形足。紋飾也逐漸變得複雜,同時受甲骨文的影響,開始出現銘文。

圖1:1957年洛陽中州大渠出土的齊侯盂

到周代時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意識形態領域空前活躍,人們個性張揚,崇尚浪漫情懷。洛陽周代青銅器作為這一時代風貌的「物化」反映,器形由厚重變得輕靈,造型由威嚴變得奇巧,手法由濃厚的神秘色彩而趨向寫實,裝飾紋樣也變得易於理解和更接近於生活。同時,多樣化的區域文化在這裡聚合與匯融,造就了中原匯聚千流、吸納百川、熔天下文化於一爐的河洛文化氣質,這對後代青銅器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洛陽先後發掘出土兩周時期墓葬千餘座,所出各種青銅器數量總計數千餘件。其中,有些青銅器的特質,至今仍未被一些專家學者研究透徹。1957年,洛陽孟津縣的邙山南坡上出土一件「齊侯盂」的大型青銅器(圖1),重達75公斤,是迄今在洛陽發現的體積最大的東周青銅器。器內鑄有銘文5行26字,屬國家一級文物。從銘文中可看出,周靈王繼位後,曾向齊侯求婚,這件器物就是齊國國君給自己女兒的嫁妝。盂在古代用做飯器,即飯碗。但誰也不可能用這麼大的飯碗吃飯,於是,有專家認為是盛水的容器,也有人認為是貴族們用來做鏡子飾面用的。

圖2:1964年洛陽北窯出土的伯懋父簋

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銘文較為發達,具有銘文的青銅器數量大大增加。以西周為例,在洛陽西周500多件的青銅禮器中,有銘文的達200餘件。這些青銅器的鑄造,規模較大,普遍使用大中型熔銅爐,器形精美大方。

如洛陽西周時期的饕餮紋方鼎、矢令方座簋、作寶彝方座簋、王妊簋、伯懋父簋(圖2)、沈子簋蓋、召伯虎盨(圖3)、矢令方彝、寶尊、寶卣、叔牝方彝(圖4)、叔牝方尊、榮子方彝等最為貴重,不僅造型別緻,紋飾精美,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東郊馬坡出土的矢令方彝,器內鑄有銘文187字,為西周成周的歷史地位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原始資料。其中,還有十餘件銅器(如伯懋父簋、蔡叔戈、叔侯父戈等)的銘文,都是用毛筆墨書上去的,這在全國其他地區的西周銅器中是很少見的。

圖3:1993年洛陽東郊出土的召伯虎盨

圖4:1960年洛陽小李村出土的叔牝方彝

最早的洛陽城,是在武王滅商之後,由武王的弟弟周公營造的。1963年從陝西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圖5),反映了當時的周公營洛情況。這件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底長19.8厘米、底寬20.2厘米的銅器,圓口外侈,體呈方體狀,通體飾精美的夔形蕉葉紋和獸面紋。器內底有12行122字的銘文。

從其銘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後,繼承了武王遺志,在洛陽附近建一新邑,「宅茲中國」。不久,洛邑(成周)與武王所建的鎬京(宗周)一起,成為西周時期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這件造型渾厚、工藝精美、銘文加之較高的青銅器,今藏於寶雞市博物館。

圖5:記載周公營洛的青銅器何尊

緊鄰洛陽的偃師,其名稱也是在那個時候得來的。1976年出土的那件我國最早的西周青銅——利簋,上面的銘文就記錄有「武王伐紂」之事。

據悉,周武王滅掉商朝後,回師鎬京,途徑今天的偃師時,突然發出了對和平的渴望和熱愛,於是決定偃師息戎——從此停止征戰,放馬於華陽,收戰車於府庫,表示不再打仗,這就是偃師地名的由來。

圖6:洛陽出土的青銅弄器三輪鳩車

到了東周的戰國時期,由於禮樂制度的逐步衰落,傳統的青銅禮樂器逐漸減少,但青銅製作的生活用器開始增多,反映貴族宴饗奢侈生活的鐘鼎之器數量很大,帶鉤和銅鏡成為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最引人注目的物品。

同時青銅「弄(玩)器」也開始出現,如「子作弄鳥」、「三輪鳩車」等(圖6)。這一時期由於諸侯國在政治上的林立,各諸侯國紛紛鑄造青銅器,使得青銅器上銘文的字體顯得豐富多彩,出現了瘦體、肥體、蝌蚪文字體、鳥蟲書等多種字體。直到秦漢時期,具有中央集性質的封建社會最終建立,傳統的禮儀制度徹底瓦解,鐵製品的廣泛使用,青銅器開始走向沒落。

-END-

[聲明:本文由淘古趣平台自互聯網搜集並整理髮布,侵刪。同時,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尊敬的淘古趣用戶,淘古趣新增功能「集珍寶格」已經上線!更加自由的交易方式就在這裡。不愁賣不出去,不愁淘不到寶,快來體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古趣 的精彩文章:

揭秘:看明代土豪如何風雅鬥富
西晉時代的熏衣用具

TAG:淘古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