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人行,必有一個大嗓門

三人行,必有一個大嗓門

說明一切的漢字。

人在旅途總是會多一些思考。

比如我現在就在琢磨一個問題,大嗓門說話的人,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首先他們基數大,哪兒都是他們的人。油菜花地里,石頭烏龜上,凡每一寸有草生長處,都有扯著嗓子說話的婦人和好漢。

其次他們長得不會好看,起碼都很俗氣。他們的標配是女人有粗粗的腰,男人有不幹凈的臉。

他們看起來也不是很富有,穿著品質不會高檔,喜歡手裡拎個塑料袋。男人喜歡把手插在兜里,女人喜歡穿帶絲邊的衣服。

還有,他們的話語大多沒有可捕捉的規律。沒有節奏感和連貫性,常常陡然而起,毫無預兆。他們的大嗓門也不一定是因為熱情和積極,我常常見到面目略帶憂傷的人用嘶叫聲來呼喚她的同伴;也有帶有羞怯笑容的女子用炸裂般的嗓音和姐妹們對話。

這是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琢磨出來的成果,經得起實踐的考驗。剛才在油菜花地里,就有一撮一撮的婦人和男人驗證了我的成果。我是由衷地佩服,像旅行這麼累、這麼熬人的事情,他們在下午、在日頭都要落山的時候,還能表現出如此的精力,真是生命力蓬勃呀。

我是研究漢字的,當然要用漢字來解釋一切。

三人行,必有一個大嗓門

金文"嗓"

「嗓」字,甲骨文中目前沒有找到字形,它最早的字形出自金文中,其寫法為左右部首構成。左邊為口,意思比較明白,就是說話的意思。右邊是個桑字,這就需要講一講了。

在之前的篇章里,我們提到過,桑樹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桑」相關的古體字目前已發現70多個。桑樹產桑葚,可直接食用。桑葉養蠶,蠶織絲,絲成衣。遇上災年,桑葉還可以果腹以救人性命。可見,桑樹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

勞動創造人類,所以人類造字當然會從勞動中來。在古時,到摘桑葉季節,樹上樹下都是摘桑葉的人,木上面的三個部首,就是手的意思,表示在桑樹上摘桑葉。

由此可以看出,「嗓」的造字本義是,桑樹上勞動的人們在大聲說話。

多麼美好的生活景象。勞動時說話,和勞動時喊號子一樣,都是勞動的產物,是美好的、值得尊敬的。

三人行,必有一個大嗓門

草書"嗓"

可是為什麼現在他們不勞動的時候,還這麼大聲說話呢。

一方面我想,是因為中國人個子小,小子小的要用聲音來壯威。還有可能是因為生活優渥造成的耳朵退化,生活環境的嘈雜傷害了他們的耳朵。

我查了下相關資料,資料上說,一線城市的居民平均聽力損失要比實際年齡老17歲。根據相關機構的報告,我們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噪音里,全國322個城市中僅有16城白天聲環境質量達到「良好」標準。噪音這給他們帶來了困擾,讓他們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走神,最重要的是耳朵也不好使。

誰製造的噪音最多?根據報告,建築施工和廣場舞占投訴的榜首位置。建築就不用說了,建設我四個現代化,人人都要做出點犧牲。而廣場舞呢,它發生在晚間,靠近居民區,他們的音響發出的聲音最高分貝可達到100分。100就可以致人聽力受損啦。

我們一路旅行,看到很多地方都很美,青山綠水。並且遊客們已經有了環保意識,不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是這些年普教的成果。啥時候他們說話小聲了,那才真是功夫到了。

(書寫 劉探花)

關注微信公眾號「漢字探花」,了解更多傳統文化

三人行,必有一個大嗓門

書名:晚安

作者:劉偉鵬

出 版 社:華夏出版社

定價:¥3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在「清華體校」上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區塊鏈之前世今生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