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紐約的書店第一輯 Books Kinokuniya

紐約的書店第一輯 Books Kinokuniya

昨天看朋友圈有人轉載高曉松的杭州曉書館的文章,那間美美的書館,又喚起了我心裡想開一間書店的夢想。我記得當年來美國之前,準備托福口語考試,有一道題:如果有XXX錢,你想做什麼?我記得我的答案就是開一間咖啡館和書店,我想擁有這個夢想的人很多吧。我自己的夢想還在,依舊努力中。

圖片來自網路

今天參加完早餐會,我走過幾條街來到了曼哈頓島42街的紀伊國書店,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家日本書店。去年有一次我在這家書店逛,不小心把手機丟了,然後我心急如焚,跑去前台和工作人員說,他們人很好,耐心地說,別著急,我們的一位工作人員撿到了一個手機,然後他們從後台拿來一個黃色的信封,與我核實我手機的外形,顏色,最後還給了我。失而復得的手機讓我虛驚一場又有感動,感謝那位好心的工作人員。

我記得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特別喜歡逛書店,當時沒有注意到這家書店,因為他的樣子中規中矩,不夠fancy。我去大阪,神戶還有京都閑逛的時候,總能遇見許多個性的書店,或古老或現代,或溫馨或奇幻。到了紐約之後,偶然發現了這家書店,欣喜若狂。我想到用一句詩描述我當時在日本沒有珍惜逛這個書店的心境---「當時只道是尋常」。

位於曼島42街的這家書店一樓是收銀台和展台。主要賣的是一些英文書籍,大多跟日本文化有關,有美學,建築學,文化,美食,時尚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紐約的分店,所以有一面牆專門售賣關於紐約的書籍。

有個區域售賣一些小周邊。

四月份的周邊是和兔子小雞還有蛋有關 ,可能因為是復活節吧。

四月是挺有意思的月份,西方慶祝復活節,小朋友是主要活動人員,他們在家長陪同下撿撿雞蛋,塗塗色。四月草長鶯飛,萬物復甦。

中國的四月里有清明節,人們紛紛祭奠過世的親人,出門掃墓,踏青郊遊,掃去一冬天的陰霾與寒冷,正是天地清明,萬物復始。 有詩人說「你是人間四月天」我想四月應是美好的季節。

用這種塑料板子給書籍做了分類間隔。

這片區域是我最喜歡的童書區,這邊的童書種類很多,有很多關於日本文化的書,比如介紹日本的傳統節日,又比如教小朋友寫日本俳句(haiku),挺有意思的。這邊的書不是按照小朋友的年齡來分類的,是按照作者來分類的。

二樓主要賣日本漫畫及周邊產品,很多都是日本原版書。

還有漂亮的動漫周邊,我很喜歡這個龍貓和紙,很可愛,用它折千紙鶴一定很有特色。

進口手辦。

地下還有一層,主要賣日本雜誌,文具,日本小說,還有一些雜貨。

一些手工書籍

很美麗的信紙

地下這層滿滿的都是書

介紹料理的書

看到這麼多書排排坐在這裡,我就很想開一間書店啊。

地下一層有小朋友閱讀專區,上次我逛書店,特別累,就坐在這裡看書,一會兒保安大哥走過來說,這是給小朋友預留地方,你不可以坐。我只好走了。但是以前在Barnes&Noble的童書區看書就沒有工作人員過來讓我離開,我覺得也許是米國人心大,但是畢竟我沒有帶著孩子然後在童書區坐下看書也是不太合適的,我也無話可說。

地下這層還賣一些小玩意兒,和紙,香等雜物。價格有些貴,我覺得不值得買。如果沒去過日本可以買一點帶回家玩,但是去過日本之後,看到這些東西會覺得喜歡,但是不會再衝動買下了,畢竟,性價比不高。

發現了一本書講的是法國巴黎的女孩和美國紐約女孩的的不同之處,有穿衣,交友,飲食等方面的差異。我覺得挺有趣,站著把書看完了,感覺法國的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蠻嚴格,美國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很隨性。法國女孩活得更像是公主小Lady,她們注意搭配,著裝有經典模式,可是美國女孩就完全憑喜好來。也許書里說的不一定都對,很多是刻板印象,畢竟是作者的觀點。但是有些觀點我也認同,很多美國女孩子穿衣服確實隨心所欲,不會在意搭配和審美。法國女孩子基本是全身搭配不超過三種顏色,美國女孩就隨便了,怎麼酷怎麼來,怎麼有個性怎麼穿。

日本人似乎對法國有一種莫名的喜愛,當年在日本的時候,我住在日本寄宿家庭。我旁邊屋子是一位法國女留學生,我的住家媽媽很喜歡她,住家媽媽也特別喜歡法國文化,經常做法餐,烤麵包,做法式刺繡。日本姑娘穿衣服有很多地方會借鑒法國風。反過來日本風格也會影響法國的人們,比如法國的印象派作家,梵高和莫奈也是受了日本浮世繪影響創作他們的畫的。文化就是這樣吧,相互影響,相互借鑒,大熔爐。最終找到和諧的平衡點,各自安好。

以上是我4月9日在紀伊國書店的見聞和想法。接下來我會介紹紐約著名的獨立書店 Stand ,很酷的兒童書店Books of Wonder, 老牌的經典連鎖書店 Barnes and Noble 等書店,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日是紐約 的精彩文章:

TAG:日日是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