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雙手套換來的文物,被譽為「鎮國之寶」,今禁止出國展覽

5雙手套換來的文物,被譽為「鎮國之寶」,今禁止出國展覽

導讀:我國的文物非常多,來源的途徑也不少,其中一途徑就是民間捐贈。要說我國的鎮國之寶是哪一件,有人會說是後母戊鼎、也有人會說是越王勾踐劍以及其他國家一級孤品文物,但實際上我國的鎮國之寶非常難選得出來,每一件國寶級文物都存在競爭,但這件距今6000多年的「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無疑是中華的第一鎮國之寶。

為啥這件文物能夠有這稱號呢?這可不是胡編亂造的,是有根據的。2002年國家文物局規定了第一批64件文物為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其中這件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就排在首位,而後母戊鼎則排在第三位;可見,在官方的觀點上這件文物的價值是能夠媲美甚至遠超後母戊鼎的。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目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除了充當鎮國之寶,還充當該館的鎮國之寶之一。也許有人會疑惑,這不就是一件陶缸嗎,現在出土的陶缸那麼多,為何只有這一件的名譽如此之高呢?的確,這是一古代陶缸文物,但這是一件距今5000到7000年的陶缸,按年齡來說,這件文物算是我國最早的文物之一了。

如果只說距今時間長短,那這件文物也算不上「鎮國之寶」,因為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文物並不是這件,而是一件出土自河南賈湖遺址距今9000年的「賈湖骨笛」。那這件文物憑啥坐穩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單之首呢?

原來啊,這件文物不僅年代久遠,更重要的是陶缸上的圖案。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柄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猶如後代中國畫的「沒骨」畫法,因而被視為是中國畫的最早雛形;不僅如此有專家通過考證,還認為上面的圖案與炎黃之戰有著莫大關係。

如此國之重寶卻不是考古出土發現的,而是河南汝州一文化幹事「李建安」無意間發現的。但這件文物自1979年出土後一直無人問津,甚至還被視為是晦氣的東西。李建安多次找文化館試圖捐贈文物,但文化館都拒絕了,直到李建安找到汝縣文化館時,館長張久益接受了文物同時贈送其5雙線手套以資鼓勵。一直到後來入藏國博,成為鎮國之寶,至今都沒有被允許出國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邪門的馬,誰騎誰死,更奇怪的是:它只認一個人
古墓反盜難住考古,專家爬進盜洞,挖出一堆「逆天文物」

TAG: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