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7:佛陀的教義,才是佛陀的真身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7:佛陀的教義,才是佛陀的真身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7:佛陀的教義,才是佛陀的真身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1、十法界、一真法界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7:佛陀的教義,才是佛陀的真身

合掌也稱為合十,那麼合十是個什麼意思呢?

就是表示把十個法界合而為一 ,十法界我們知道有佛、菩薩、辟支佛、羅漢、天人、 阿修羅、人、 畜生、餓鬼,地獄這10個部分,稱呼為10個法界。

而佛教是佛陀對9法界眾生的至善圓滿的教育,佛法是佛陀教誨9法界眾生的方法手段。

於是十個法界合而為一 ,就代表把6凡4聖合為一界,合為一真法界。

於是萬事萬物都是從這個一真法界里流出衍化出來的,這一真法界能生萬物,這一真法界亦無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限制、沒有隔閡。

這個合10法界為一個真如法界,就是我們所說的合十的本意。

給我們提示,提示我們無分別、無執著、無隔閡、無對立,如果我們人人都在合十雙手的時候,能想到,我和法界合而為一、我來自法界、我即是法界,沒有分別、無有隔閡、對立, 那麼這個世界就真是美好的世界了。

2、三業都清凈,就如面對佛陀一樣了

在經文中出現這樣的情況,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是代表身業清凈;

然後雙手合十,代表意業清凈;

而做是言,就是口業清凈了。

這樣一來這個看上去就是一個禮節性的東西,就是在告訴我們,要時刻的守好3業根、不放逸、 3業都清凈,那麼就如面對佛陀一樣了。

3、佛陀的教義,就是佛陀的真身

在佛陀最後的教誨中,有這樣的一段,說到,你們能真正的按我教給那麼的法來修持,那麼我就在你的身邊;而如果你們不能按我教的去做,那麼就算你們見到我, 其實你們根本沒有看到我。

所以我們說,佛陀的真身是什麼?不是舍利、不是那個肉身高大32相的軀體,而是佛陀的教義。

所以在金剛經中提到這樣的一句「若有此經的地方, 一切天人都應該供養的」 。

因為有這個經的地方就是有佛。

正如法華經中提到的,建設了一個佛塔要去供養, 那麼如果在塔里安放了這部法華經, 那麼就不再需要安置舍利了,因為這部法華經就是佛陀的全身。

所以佛陀的真身是什麼?

是教我們離苦得樂的教義、是引領我們走向最後最究竟的解脫,這才是真正的佛陀真身。

這個真身不是站或坐等等的相貌,而是引領我們出離輪迴、成就最後解脫涅槃的法要,你能真實的修這些法要,你就是在親近佛陀、佛就在你的周圍 。

4、誰是第一個見到佛陀的人

這裡有一個例子,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次去天上講法,要去3個月,有的弟子就跟著去了, 而有的弟子沒有跟隨,於是就非常的想念佛陀。

這個時候有的弟子就做了等高的佛像,然後每天就像佛陀還在一樣的去禮拜繞佛。

而有個弟子也非常的想佛,於是他就想一定要第一個見到佛陀從天上下來,然後在約定的時間他就站在人群中,但是卻發現前面站了好多天王帝釋,他擠不到前面。

於是他就變成轉輪王的樣子,天王帝釋一看轉輪王來了, 就讓轉輪王站在迎接佛的隊伍前面,他就很高興的站那等著。

結果佛陀出來了,大家都非常的高興,於是他就去問佛陀,是不是我第一個見到您的呢?

佛陀對他說,不是你,也不是你們周圍的這些人最早的見到我從天上下來,那麼是誰最早的見到您呢?

佛陀告訴他,在城外有一個很荒涼的地方,大迦葉在那裡打坐,按我教化的方法在修持,他是第一個見到我的人。

5、靜則6佛護佑 、動則7佛隨身

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句話,靜則6佛護佑 、動則7佛隨身,為什麼他可以實現動靜都有佛相伴呢?

因為他動靜都沒有離開佛陀的教誨 ,所以佛陀常伴左右。

而如果內心是散亂的,就算是做了很多形式上的事情,想請佛陀在周圍加持一下都是實現不了的 。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沒有明白真正的佛陀真身是什麼,明白了這個,你能堅定踏實的修持佛法,那麼佛陀就已經在你的身邊,沒有離開半步。

所以合掌,然後向佛,因為內心中真是如此修持的,那麼他才能真正的見到佛陀。

於是你想面見佛陀,那麼就要真正的按佛陀的教誨而行做。

6、十方諸佛菩薩是你的後盾

所以當我們想,我要幫助別人的時候,你千萬記得,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這一刻你的心念能真正的升起為他人而忘我,那麼十方世界一切佛菩薩都會是你的後盾。

你需要哪尊佛菩薩幫忙,沒有一個會袖手旁觀、沒有一個會不伸手幫忙。

所以看得懂這一個,你就真的會明白,如阿彌陀經里提到的:舍利弗,何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當你真的看得懂這句話的時候,我相信你會如我一樣,熱淚盈眶、深深的感恩佛陀的恩德宏深、不可思議、難得難遇;

並且能為這一生遇到佛法而無量歡喜,感恩佛不棄我。

雖然我業障深重,感恩佛菩薩慈悲眷顧;

雖然我習氣堅固 感恩佛菩薩慈悲幫助 雖然我怠惰散漫

7、羅漢福度光目者,無盡意菩薩是。

無盡意菩薩成就為菩薩已經很久了,在地藏經中福度光目女的那個羅漢, 就是無盡意菩薩。

那個時候地藏菩薩還沒有成就為菩薩,而那個時候的無盡意菩薩已經是阿羅漢了 。

地藏經中提到 ,地藏菩薩成菩薩以來多久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那麼久遠 。

而那個時候無盡意菩薩已經成就為羅漢了,那麼在這麼漫長的修持中,難道這點事情不知道嗎?為什麼菩薩要問這樣低級別的問題呢?

正是因為無盡意菩薩看到觀世音菩薩的殊勝慈悲,並且希望眾生都能承借觀世音菩薩的願力,而得到宏大真實的利益 ,所以才啟問這樣簡單而意思深邃的問題。

最後多說一句,要深信佛經語深、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地藏經略談1: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
佛說阿彌陀佛經5:佛教是一種教育,不是迷信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