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略談經方在治療危重症中的戰略戰術

略談經方在治療危重症中的戰略戰術

導語:節前的一次死亡病例討論,一個高齡、重度肺部感染的病人,痰多,用了兩種抗生素,還用了生脈注射液。有醫生髮問,這個病人,痰這麼多,還益氣養陰,會不會斂邪?這個觀點出自哪裡,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個人覺得在臨床上,不見得很有臨床意義。

針對這個生脈注射液事件,先說明三點:

1討論一個藥用與不用,第一個環節,討論的應該是對不對證。這個病人,我應該見過,印象不深,這個生脈注射液,不是我說上的。對不對證,我只能說不知道。

像我們黃大名醫說的,舌紅絳無苔,不定是陰虛,可能是缺氧。我見過好幾個病人,就是這種舌紅絳無苔,但是面色蒼白,四肢冷,一派陽虛的表現。小吹姐姐是力派眾議,用了真武湯,或者參附針。每一次都要力派眾議,也是累啊!

奉勸一句,一知半解者,亂談中醫,與謀財害命無異。

2中成藥能起什麼效果,只能說天知道。

從這個生脈注射液講起:生脈注射液,是紅參、麥冬、五味子,不是生脈散的人蔘、麥冬、五味子。

生脈飲出自《千金要方》,年代與仲景時代相近,故可推斷,孫思邈用的不會是紅參。當然生脈注射液起到的應不是生脈散益氣養陰,養津液的作用。

(關於紅參和人蔘的異同,下文會繼續討論)

用生脈注射液,就姑且當其在用大隊抗生素之餘,顧護正氣就好了。獨參湯,再加不知多少含量的麥冬、五味子。

長期使用,比較靠譜的中成藥,當西藥用就好啦,只要辨證不會特別偏頗,就算啦!反正都不知怎麼組方組出來的,怎麼製劑制出來的。說句難聽的,大把人不知道自己天天用的中成藥,裡面是啥成份。

3徐靈胎說:「一葯有一葯之性情功效」,陳伯壇說「真武、四逆、吳萸不可同鼎而烹」。生脈注射液就是生脈注射液,一扯就扯到益氣養陰上來?用藥的時候,要辨具體的方證葯證,不能陰虛就一堆養陰要堆砌(具體看《黃仕沛經方亦步亦趨錄續》各種養陰劑不可同鼎而烹,容老區長案)。同理,談及副作用時,也是具體葯,具體分析,不能動不動就牽扯某治法,某治則。

下面從派兵布陣的角度,談一下危重症的中醫治療

一、用藥如用兵,貴在對藥性的精準把握

醫者用藥,如將者用兵,宋朝乃至明朝,為什麼經濟高度發展,卻積弱挨打,是因為杯酒釋兵權,是因為重文輕武的政策。將領老是不跟部隊在一起,根本不知道自己部隊的長處,臨陣瞎指揮,所以屢戰屢敗。重文,又只是注重形式禮法,只講形式,不做正事,所以嘉靖、萬曆都不上朝來抗議了。

中醫也是一樣的,一套一套,越講越負責,卻不知道最基本的,藥物的特性,如何用藥?

(一)談一下人蔘

仲景所用人蔘,據考證自上黨,應該是現在的党參,而不是現在的遼人蔘,並不像遼人蔘,大熱大補。當然遼人蔘,生於寒地,性熱而濡潤,也偏於補陰,詳見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當然,這裡講的是野山參,園參又大不相同,所謂什麼地結什麼果嘛!

《傷寒論》用人蔘22方次,《金匱要略》29方次

人蔘是仲景用得很多的一味葯

1人蔘用作補津液

《傷寒論》原文第385條「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蔘湯主之。」

第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有此可見,人蔘用於下利亡血,大汗出之後,的主要作用是補津液

2有實邪,能不能用?益氣會斂邪

炙甘草湯有人蔘,可以治「多涎唾」;小柴胡湯有人蔘,可以治往來寒熱;木防己湯用人蔘可以治水飲泛溢。而這些方用人蔘皆非少量,木防己湯用人蔘四兩是諸方最大量,小柴胡湯用人蔘三兩是次大量。

談起小柴胡湯,數月前,小吹就曾被質問過。感冒發燒,燒到38度多,明顯就是實證,還要党參、大棗?一個廣東地區某頂尖三甲中醫院的教授如是說!

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這個不會錯吧?

小柴胡湯證就是邪盛正虛啊

如「經水適斷」,月經來的時候;如「瘥後」複發

單憑一個體溫高,就可以斷定絕對不可能有正虛?邪盛的時候就不會兼有正虛?邪盛就無需顧及正虛嗎?

党參、大棗就是大補的葯?仲景用這些葯比比皆是

3人蔘用作治痞

從理中湯、三瀉心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以及小柴胡湯的使用的,日本經方派提出人蔘可治痞

(二)談一下麥冬、五味子

麥冬潤燥,從麥門冬湯、炙甘草湯、溫經湯、竹葉石膏湯可看出,炙甘草湯是「多涎唾」,自然麥冬不會影響痰液排出,《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到麥冬「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還能定喘寧嗽」。《黃仕沛經方亦步亦趨錄續》裡面就有麥門冬湯合甘草乾薑湯治療肺痿痰多的醫案。

五味子是一味收斂葯,有痰能用嗎?小青龍湯就有五味子,能用嗎?

(三)談一下生地

仲景用地黃的方劑是十首,其中生地黃的方劑三首,炙甘草湯用生地黃一斤,防己地黃湯用生地黃二斤(絞汁),百合地黃湯用地黃汁一升,三方皆用地黃滋陰養液,並如吳鞠通所言地黃「非重用不為功」

痰多不能用地黃?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脈證並治》附《外台秘要》「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炙甘草湯主之。」這裡不單有痰,還是「涎唾多」呢,用生地黃一斤。

生地敗血?

熟地補血,生地敗血之說,可能源於葉天士「人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如生地」但葉氏又有「舌淡紅無色者,或干而色不榮者,當是胃津傷而氣無化液也,當用炙甘草湯,不可用寒涼葯」,也就是葉氏認為重用生地黃一斤的炙甘草湯並不寒涼,是改善胃津損傷之劑,那麼說生地敗血,很可能是大家誤會了葉天士的意思

生地滋膩?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增液湯條文下提及生地,說「生地亦主寒熱積聚,逐血痹,用細者取其補而不膩,兼能走絡也」

二、根據戰場定戰術

紙上談兵的故事,家喻戶曉,三帥崤山戰敗的故事,知道的人也應該不少,敗在哪裡?出發是都是文韜武略,躊躇滿志。敗在沒有仔細觀察戰場的情況,審時度勢

對於危重症,個人覺得純虛、純實的情況不多,多是虛實並見,治則治法當須視具體情況而定。下面引用姜春華老先生的論述

三、在戰場上要有突擊的能力

(一)善用尖兵

善用尖兵,在急救回陽治療中,表現最明顯。回陽救逆,當單捷小劑,急煎急服

仲景回陽救逆皆用生附子,都是簡捷小方,生附子一枚,急煎急服,如:四逆湯、四逆加人蔘湯、乾薑附子湯、茯苓四逆湯、白通湯,通脈四逆湯則是大者一枚,是不是刷新了認知的高度,不過不是今天的主題,自己看《夢回傷寒四大金剛》,第十一回:四金剛烹狗論扶陽,那窩子人吃狗肉的時候有侃這個問題。

這些方證都是單純的虛證?不可能吧!仲景並沒有考慮會不會斂邪,而整得面面俱到。危急的時候,要用「獨行」的小劑,把陽脫的狀態逆轉過來,徐圖後繼。如《內經》所說「間者並行,甚者獨行」。

陽回之後,又是另一種境況了,這時就要兼顧驅邪。如前面姜春華老中醫說的,這裡不再贅述。

(二)膽大心細,隨時調整

用藥如用兵,沒有一點決斷,瞻前顧後,就不要研究急重症了。但是,不是說逞匹夫之勇,橫衝直撞,或者一味狂熱,神化中藥。往前亂沖,又婦人之仁,那是項羽,只能把一盤好棋下壞。

該用藥時要決斷,中藥、西藥,都是手段,最好的子,要落在最好的點。在非常時期,要敢上雷霆的手段。運籌帷幄之中,又要耳聽八方,細觀點滴變化,進行調整。一本通書不能看到老,一條方不能治到好。

中藥湯劑用於重症,一個要用靈活小劑;一個是隨時觀察病情,隨煎隨服;一個是要濃煎。

上午開的葯,下午不知有沒有,要等到明天,還一次開三五劑,這樣都想治療危重症?在控制出入量的情況下,中藥也是入量!病人胃腸功能差,中藥會不會刺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必須步步為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吹談醫 的精彩文章:

黃仕沛:讀《傷寒》,用經方,聯繫臨床,還仲景本源

TAG:小吹談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