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襟帶長淮,東連三吳」——人才輩出的安徽阜陽

「襟帶長淮,東連三吳」——人才輩出的安徽阜陽

阜(fù)陽,簡稱阜,古稱汝陰、順昌、潁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華北平原南端。它「襟帶長淮,東連三吳,南引荊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淮南內屏,東南樞轄」。泉河、潁河穿境而過,是姜尚、甘茂、甘羅、管仲、鮑叔牙、呂蒙、嵇康和劉福通的故里,大宋的晏殊、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為官。

養由基

養由基

養由基(生卒年不詳,東周列國志為小說家言,小說中養由基死時為吳王余祭二年,但依左傳,舒鳩之戰時,余祭兄諸樊尚且在位,故不予取信。),嬴姓,養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春秋時期楚國將領,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射手。本是養國人,養國被楚國滅亡後,養由基成為楚國大夫。相傳養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標記的柳葉,並曾一箭射穿七層鎧甲。《戰國策·西周策》中記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都出自這裡。此人號「養一箭」,一箭就足以致勝。

姜尚

姜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甘茂

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秦國左丞相。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甘羅

甘羅

甘羅(約公元前256年—?),戰國末期下蔡(今潁上縣甘羅鄉)人 。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自幼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任其少庶子。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王政(後來的秦始皇)賜任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其後事迹史籍無載。

管仲

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鮑叔牙

鮑叔牙

鮑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鮑氏,名叔牙。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早年輔助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協助公子小白奪得國君之位,並推薦管仲為相。齊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參與「召陵之盟」使諸國尊齊王霸主。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鮑叔牙稱相,並在不久後病逝。

在鮑叔牙的協助下,在齊國順利實行了他的治國之道。鮑叔牙為政重教化,使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齊桓公也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呂蒙

呂蒙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迹,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嵇康

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鍾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劉福通

劉福通

劉福通(1321年—1366年),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者,與韓山童等長期利用白蓮教在民間進行活動。韓山童戰死後,劉福通擁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定都亳州,後遷開封建元龍鳳。他為樞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軍政大權。不久率軍攻克汴梁。但好景不長,劉福通先在汴梁為元將察罕帖木兒所破,後在安豐為誠王張士誠派遣的呂珍所圍,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趕到之前,劉福通戰死,救出小明王,安置於滁州,隨後朱元璋命水軍將軍廖永忠接小明王去應天(今南京),途經輾轉瓜州渡口,廖永忠將小明王的船駛到江心鑿沉,船上包括小明王無一倖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中國最神秘的人,徒弟個個名揚四海,專家至今找不到他的真實墓地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