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頻頻「上當」為哪般?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頻頻「上當」為哪般?

如果你是一個注意觀察生活的人,對這些場景一定不陌生:清晨,老頭老太太聚在你家樓下的門市裡「開會」,會後人潮湧出,人手拎著一件或多件小禮品、包裝盒。

周一早上10點,家住某某小區的李大爺滿載而歸,「這會開了一上午,可累夠嗆。」李大爺拎的塑料袋裡,有一包洗衣粉,一塊消毒皂,一盒創可貼和一張獎券。「我今天就回答了兩個問題,送我這些東西。」李大爺開心地說。每次開完「會」,保健品公司都會給到會的老人發禮品,有時是幾個雞蛋,有時是一瓶油,有時是幾塊錢紅包或者其他小東西。

10月一共31天,除了十一當天和中秋節,李大爺的日程被各種「會議」排滿了。「10號要去酒店開會,13號康健公司(化名)請吃飯,一個月請我們會員吃一次。我是他們的銀卡會員,就是一年內消費三萬元到六萬元的,我現在是四萬元,六萬元以上的是金卡。吃飯就在大直街的素食館,一個人20元,年紀大的一個人12元。」

「帶我去聽聽唄?」「人家不讓進。」「你就說我是你兒子。」在記者再三懇求下,李大爺終於吐口,答應帶記者去下午的那場會。

「叔嬸爸媽」叫得親,講課發券獻殷勤。

圖片源於網路

李大爺帶記者來到了中山路的一個二層小樓。李大爺一再強調,這家保健品公司可是正規公司,都開了11年了,在大慶、齊齊哈爾都有銷售點,客戶有一兩千人。公司開會分兩種,在酒店開的叫「大會」,在公司內部開的叫「小會」。這天下午,正逢該公司節後的第一場「小會」。開會時間是下午一點半,可不到中午12點,就有兩名老奶奶早早來到會場「佔座」。老人們陸陸續續進場,每進來一個人,女業務員都會熱情地迎上去端茶倒水,「叔來了,嬸兒來了」,叫得特別甜。這時候進來一位滿面紅光的老太太,「媽!」其中一位女業務員一個箭步沖了上去,「您來了,我都給您留好座了……」

一位大爺經老哥們兒介紹,第一次來到會場。一個叫小趙的業務員熱情地上前接待,和他閑聊,記者站在旁邊聽懂了,小趙的核心問題是:客戶家底、家裡誰掌握經濟大權以及身體有哪些毛病。

兩人從老人退休聊起,先登記了地址和聯繫電話,然後詢問家庭成員。老人是南方人,兒子在哈爾濱開公司,女兒在南方教書,都分別有了自己的房子,老兩口在南方還有一套房子。

之後,就聊到老人的生活習慣。你有病,她就一定有「葯」。老人的老伴每天早上都喝牛奶(這家公司賣羊奶粉),老人自己有點兒高血壓(這家公司還有降壓藥)。老人做了幾次投資都失敗了,因此失去了家中的財政大權,現在,家裡由老伴掌錢。一聽老頭兜里沒錢,話題戛然而止,小趙合上記錄的筆記本,笑呵呵地帶老人落座,「下次帶我家嬸一起來唄。」

李大爺介紹,這種「小會」一般隔幾天開一次,規模比較小,是產品專場。「今天介紹的是螺旋藻。」本報記者大概算了一下,即便是「小會」,到場的老人少說也有100個。他們大多七八十歲,有的老人走起路來顫巍巍。「開會」席間,五個業務員仍不斷給沒到場的客戶打電話,催促他們趕緊來。

兩點左右,會議開始進行第一項——健康講座。近一個小時枯燥的講座圍繞著老年痴呆症的危害和預防以及這款含片在這方面的作用展開。「我們的含片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端的」「中科院權威認證」……

記者發現,老人開會和學生上課一樣,坐在前面的老人聽得聚精會神,時不時舉手提問,和「教授」互動,坐在後面的老人要麼仨一幫倆一夥嘮嗑,要麼迷迷糊糊地打瞌睡。看到後面的老人有點兒困了,為活躍氣氛,會議進行第二項——邀請老人上台唱歌。後面的老人一聽有表演,全都精神了。三首歌過後,「教授」還邀請幾位老人上台講話。這些老人就像公司的代言人,主動幫公司做起推銷。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接過話筒激動地說:「我吃咱們的核酸八九年了,吃了以後不缺鈣骨質不疏鬆,臉上也不咋長斑,都沒感冒。」

一問這套保健品多少錢,打完折,六千多元。下面有老人念叨,「有點兒貴」。「教授」說了:「現在買這套保健品廠家有活動,贈送用戶港澳游,只要買就能跟我們一起去旅遊啊!多熱鬧啊!前100名,我們還送泰國的乳膠枕。」一筆六千塊錢的生意,先打折,後送旅遊,再送產品,原本意志堅決、頻頻搖頭的老人,樂呵呵地「繳械投降」。

講座落下帷幕,會議進入高潮,業務員給每個客戶發了一張價值100多元的禮品券,可憑券到樓下店面領一瓶1升的豆油。實際上,這瓶油在超市只賣10多塊錢。

回家路上,李大爺對本報記者說:「其實我也知道,贈送的東西就是玩概念,像把一個贈送的碗吹成養生瓷,普通天麻就說成是野生,還有床墊啥的,我們都心知肚明,但白給的誰不要啊。再說了,我們一幫老頭老太太天天聚在一起,和年輕人說說笑笑,也挺高興的。」

投資理財講經濟,目標還是人民幣

家住安埠街的王大爺也愛開會,但他對保健品不感冒。「我願意開投資理財、虛擬貨幣的會,特別願意聽那些專家講國家調控經濟政策啥的。」

王大爺也參與「投資」,「過節前有一個項目特別好,投資1萬元實際上只要給9500元,聽說可以『暗箱操作』,投資1萬元只要給8000 元。這樣你已經賺了2000元了,每個月還有利息200元,一年2400元。這樣算來,投資8000元,一年就能賺4400元!」為了盤活手裡的這些退休金,王大爺對比了市面上10多家「投資公司」,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會,最終在一家「投資養牛」的公司投了2萬元,每月利息400元。

「養牛的不一樣,人家有實實在在的農場,屬於農業又有國家補貼,而且牛肉很有市場,不會虧。」

在江邊跳舞的吳大娘對本報記者說:「天天都有賣理財的找我們開會,我們在兆麟公園練舞,他們要給我們舞隊做衣服,給我們買旗,冬天給我們提供暖屋子,但只有一個前提,得先去開會,給你講理財咋回事兒。我們不去,他們總來電話問,可執著了,過來吧,我們給你準備了杯子、碗、廚房用具,啥都給,只要來開會就行了。」

「我們舞隊還真有幾個學員去過,聽她們說,那些業務員是外國一家銀行的,錢存在她們那,給的利息特別高!但我們學員有心眼,不存,我們聽說人家瑞士的銀行都破產了,哪國的銀行都沒有咱們國家的銀行靠譜!後來我們學員問,不是說來開會就給我們做衣服嗎?那個之前滿口答應的業務員馬上變臉了,是可以給你們做,但你們當中至少要有一個人辦存摺,辦一萬塊錢以上……」

熱衷「開會」有原因,誰知老人孤獨心

跟著老人開過幾次會後,本報記者感觸頗深。我們不該簡單責怪老人上當亂花錢,其實老人們絕對不像年輕人想像的那麼傻,對於各種保健品、理財甚至是打著善心旗號的騙局,他們也反感排斥;我們可以將怒火全部發泄向這些會銷公司,但看到老人們開會時的熱情,和見到「乾兒子」「干閨女」們時那高興熱乎勁兒,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是否更應該反思,什麼時候讓父母長輩有過這樣的表情和心情?

說到底,他們太孤獨了。否則,沒辦法解釋為啥有的老人保健品吃都吃不完了,依舊在購買;為什麼有的老人明知有些「乾兒子」「乾女兒」絕不那麼真心實意,仍然心甘情願掏出辛辛苦苦攢下大半生的積蓄。很多子女並非不孝,他們每月都給老人生活費,但他們忽略了,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本周一清早,記者上班時又碰到了李大爺。見到記者,他臉拉得老長:「就因為上次帶你去開會,現在他們已經解除我的會員資格了。我下禮拜的會取消了一大半,晚上也沒人陪我嘮嗑了。都說了,人家不讓帶外人。我剛給自己找了點兒事干,你說你這頓攪合,幹啥呀?」記者無言以對。(本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吃「粗糧」要當心這些問題!
老年抑鬱症千萬不可輕視!為了家人的健康,請提早關注患病前兆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