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陸忠偉:美國貿易戰守城,產業戰攻堅

陸忠偉:美國貿易戰守城,產業戰攻堅

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院長 陸忠偉

美國悍然發動對華貿易戰:啟動「301調查」「232調查」,並以總統備忘錄形式,借「損害國家安全」之由,對中國輸美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高築壁壘,加大歧視;獎出限進、損人害己。此種行徑實屬有悖國際貿易規則的吹黑哨,衝擊正常貿易秩序的亂作為,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致命打擊。

特朗普入主白宮一年有餘,此番單方面挑起貿易爭端,有著深刻的國內政治與國際戰略考量———打壓中國的鋼鐵和鋁製品,以拯救「昨天」的製造業,為爭取「經濟銹帶」選民及中期選舉服務;劍指「中國製造2025」,以搶佔「明天」的製造業制高點,為新科技革命布局。所以,戰端初啟,鋼鐵等傳統行業披掛上陣,高科技行業善刀而藏,劍氣森冷。

特朗普政府4月3日發布的對華1300個稅號的徵稅產品建議清單,即傳遞出明顯的信號: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機器人、醫藥、機械等高精尖產品將成重要狙殺對象。美國的戰略意圖昭然若揭———貿易戰是守城,產業戰是攻堅;置進攻重點於關乎美國未來經濟地位升降的製造業,用歧視性關稅維護「美國製造」份額,為奪回製造業強國地位清障。

白宮幕僚團隊中的「鷹派」策動及燃起此輪貿易戰。據美媒透露,3月22日,號稱「貿易沙皇」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上不無嘚瑟地表示,此番加征關稅的產品,「涉及『中國製造2025』戰略想要發展的所有先進行業,包括電動汽車、高科技船舶和航空航天技術」。萊特希澤坦承,這些才是他建議徵稅「所關心的東西」。

必須說明,「中國製造2025」乃中國百餘名院士專家基於全球製造業前景預測而擬定的前瞻性、指導性頂層規劃和行動路線。不惟中國,其他製造業發達國家都有類似規劃。如德國「工業4.0戰略」、美國「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要言之,中國版「工業4.0」是引導性規劃與長期性綱領。

此外,「中國製造2025」的保障措施與時俱進,亮點紛呈:「進一步擴大製造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等。說明該規劃不封閉、不排他,並不對外企實施強制性技術轉讓作為市場准入條件。相反,規劃以市場為主導,對外企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顯然,美國偷換概念,混淆是非。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要發展的先進行業如此「關心」,源於爭鋒天下的霸權思維及積澱的製造文化。美國是在製造業「馬背」上長大的———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其地位保持了115年(1895至2010年)之久。直至2010年,美國製造業規模的世界佔比 (19.6%) 才被中國超越(19.8%)。可見,「中國製造2025」對美國製造業東山再起「壓力山大」。

對工業、科技優勢被中國及其他國家不斷超越的沮喪,以及對製造業乃超級大國國力基礎的認識,促使奧巴馬與特朗普等歷屆政府不懈運形謀勢:反思製造業滑坡之因,謀劃製造業登頂之策。所以,為維護美國製造業雄厚基礎及爭鋒前沿科技創新地位的基本國策,導致此輪對華貿易戰另一條戰線的形成———阻止中國欲躋身製造業強國的十年規劃。

美國曲解「中國製造2025」,意欲證明自身正確。然而,美國式資源配置與產業扶植做法,就那麼理直氣壯,高高在上嗎? 有學者指出:「美國國防部理應歸於世界上最大的計劃機構之列,美國軍工經濟則歸於世界上最大的計劃經濟體系。該體系是美國科學技術突破和國民經濟的戰略發動機」。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製造2025」的刻意曲解及大力打壓,從反面給我們以啟迪———製造業乃強大經濟的基礎、國家安全的命脈、綜合國力的源泉。固然,中國與美、德等製造業強國尚有不小差距,仍需不懈努力。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追求高線目標,做好充分準備,力爭七年之後,準時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申城公園3月花訊!來次說走就走的春遊吧
志願者撿垃圾 文明過廟會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