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分鐘看完比特幣發展簡史:它到底從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

10分鐘看完比特幣發展簡史:它到底從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

比特幣應該算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很多人還在懵懵懂懂,以為這是資本家用來割韭菜的新興手法,其實不然,真正了解到區塊鏈核心價值的人都會不得不佩服中本聰當時的設想,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對區塊鏈、比特幣的理解,那麼建議你看一下這篇文章,肯定會有一番收穫。下面就是以比特幣的重要事件發生時間排序整理的,以便大家能夠的更好理解這個行業!

1975年4月5日 中本聰的生日

中本聰發布比特幣白皮書的網站名為「P2P Foundation」,在該網站註冊時有一個必須填寫的項目:出生日期。而傳說中的中本聰填寫的日期就是1975年4月5日,當然,沒有人知道這個信息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1982年 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由萊斯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的,這是一個點對點通信中的基本問題。其闡述的內涵是,在存在消息丟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試圖通過消息傳遞的方式達成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設信道是可靠的,或不存在問題。而2008年出現的比特幣區塊鏈則解決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1982年 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

戴維·喬姆(David Chaum)提出了注重隱私安全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該系統具有不可追蹤的特性,被認為是比特幣區塊鏈在隱私安全方面的雛形。

1990年Paxos演算法被提出

Paxos演算法也是萊斯利·蘭伯特提出的,這是一種基於消息傳遞的一致性演算法。Paxos演算法解決的問題是一個分散式系統如何就某個值(決議)達成一致。

1991年 使用時間戳確保數位文件安全

斯圖爾特·哈伯(Stuart Haber)與W. 斯科特·斯托爾內塔(W. Scott Stornetta)於1991年提出利用時間戳確保數位文件安全的協議,此概念之後被比特幣區塊鏈系統採用。

1997年 哈希現金技術被發明

亞當·巴克(Adam Back)發明的哈希現金是一種PoW演演算法,此演演算法依賴成本函數的不可逆特性,從而實現容易被驗證但很難被破解的特性,最早被應用於阻擋垃圾郵件。哈希現金之後成為比特幣區塊鏈採用的關鍵技術之一。

1998年 分散式電子現金系統B-money

戴偉(Wei Dai)於1998年發表匿名的分散式電子現金系統B-money,引入PoW機制,強調點對點交易和不可竄改特性。同年,尼克·薩博發表了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系統Bit Gold,參與者可貢獻運算能力解出加密謎題。後來,哈爾·芬尼提出RPoW(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將B-money與亞當·巴克提出的哈希現金結合起來創造了密碼學貨幣。

2008年11月1日 比特幣白皮書發布

中本聰首先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Cash System )一文中提到了比特幣。

2009年1月4日 創建「創世區塊」

北京時間2009年1月4日02:15:05,中本聰創建了比特幣世界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新版本的比特幣系統將它設定為0號區塊,而舊版本的比特幣系統將它設定為1號區塊。

2009年1月11日 比特幣客戶端0.1版發布

2009年1月11日,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客戶端0.1。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個客戶端,它意味著更多人可以挖掘和使用比特幣了。

2009年1月12日 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聰將10枚比特幣發送給開發者、密碼學活動分子哈爾·芬尼。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筆交易。

2009年10月5日1美元=1 309.03比特幣

最早的比特幣與美元的匯率為1美元=1 309.03比特幣,由一位名為「新自由標準」(NewLiberty Standard)的用戶發布。一枚比特幣的價值計算方法如下:由高CPU(中央處理器)利用率的計算機運行一年所需要的平均電量1 331.5千瓦時,乘以上年度美國居民平均用電成本0.113 6美元,除以12個月,再除以過去30天里生產的比特幣數量,最後除以1美元。

2009年12月30日 比特幣挖礦難度首次增長

為了保持每10分鐘1塊的恆定開採速度,比特幣網路進行了自我調整,挖礦難度變得更大。2009年12月30日,比特幣挖礦難度首次增長。

2010年7月12日 第一次價格劇烈波動

2010年7月12—16日,比特幣匯率經歷了為期5天的價格劇烈波動時期,從0.008美元/比特幣上漲到0.080美元/比特幣,這是比特幣匯率發生的第一次價格劇烈波動。

2010年7月12日GPU挖礦開始

由於比特幣的匯率持續上升,積極的礦工們開始尋找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專用的圖形卡比傳統的CPU具有更多的能量。據稱,礦工ArtForz是第一個成功實現在礦場上用個人的OpenCL(開放運算語言)GPU(圖形處理器)挖礦的人。

2010年8月6日 比特幣網路協議升級

比特幣協議中的一個主要漏洞於2010年8月6日被發現:交易信息未經正確驗證,就被列入交易記錄或區塊鏈。這個漏洞被人惡意利用,生成了1 840億枚比特幣,並被發送到兩個比特幣地址上。這筆非法交易很快就被發現,漏洞在數小時內修復,非法交易被從交易日誌中刪除,比特幣網路協議也因此升級至更新版本。

2010年10月16日 第一筆託管交易

比特幣論壇會員Diablo–D3和Nanotube於2010年10月16日進行了第一筆有記錄的託管交易,託管人為theymos。

2010年12月5日 比特幣第一次與現實的金融社區產生交集

在維基解密泄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期間,比特幣社區呼籲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鎖。中本聰表示堅決反對,認為比特幣還在搖籃中,經不起衝突和爭議。

2010年12月16日 比特幣礦池出現

採礦成為一項團隊運動,一群礦工於2010年12月16日一起在slush礦池挖出了它的第一個區塊。根據其所貢獻的工作量,每位礦工都獲得了相應的報酬。此後的兩個月間,slush礦池的算力從1 400 Mhash/s增長到了60Ghash/s。

2011年6月20日Mt. Gox出現交易漏洞

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也作MtGox)於北京時間2011年6月20日午夜掛出了令人震驚的行情,1比特幣只賣1美分,而此前的正常價格在15美元左右。Mt.Gox一方面號召用戶趕緊修改密碼,另一方面宣布這一反常時段內的所有大單交易無效。

2011年6月29日 比特幣電子錢包

比特幣支付處理商BitPay於2011年6月29日推出了第一個用於智能手機的比特幣電子錢包。同年7月6日,一個免費的比特幣數字錢包App現身安卓應用商店,這是第一款與比特幣相關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App。該App由布蘭登·伊利斯(Brandon Iles)研發。

2011年7月 比特幣懸案

2011年7月,當時世界第三大比特幣交易所Bitomat宣布,他們丟失了wallet.dat文件的訪問許可權,也就是說他們丟失了代客戶持有的17 000枚比特幣。

2011年11月10日 比特幣POS(銷售終端)研製成功

比特幣POS與互聯網相連,由一個128×64像素的背光單色顯示器、收據印表機,以及一個24鍵的鍵盤組成,此外還包括一個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可以連接QR(快速反應)條碼掃描儀。

2012年8月14日 芬蘭中央銀行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

2012年8月14日,當一名芬蘭廣播電視台的記者詢問一名芬蘭中央銀行的代表比特幣具有哪些法律地位時,該代表回復說:「我們並沒有做出任何比特幣能夠兌換官方貨幣的保證。像比特幣這樣不受(政府)管理的虛擬貨幣不存在這樣的保證。」記者接著問道:「難道比特幣不合法嗎?」代表回應道:「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人們可以使用任何他們喜歡的貨幣做投資。畢竟芬蘭是一個自由的國度。」

2012年9月27日 比特幣基金會成立

為了實現規範、保護和促進比特幣發展的目標,比特幣基金會成立了。該基金會對於媒體和企業發起的符合相關法規的查詢具有重大的意義。

2012年11月28日 區塊獎勵首次減半

比特幣挖礦的獎勵從之前的每10分鐘50枚比特幣減至25枚比特幣,區塊#210000是首個獎勵減半的區塊。

2013年10月25日 FBI成為比特幣新富豪

海盜羅伯茨的傳奇生涯可能要畫上句號了,FBI(美國聯邦調查局)控制了其賬戶上的144 000枚比特幣,並將這些比特幣轉移到了FBI控制的比特幣地址上。

2013年11年29日 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黃金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幣在Mt.Gox上的交易價格達到1 242美元/比特幣,同一時間的黃金價格為1 241.98美元/盎司,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黃金。

2013年12月5日 中國五部委發通知

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通知發出後,當天比特幣的單價大跌。

2013年12月18日 比特幣單價暴跌

2013年12月18日,中國兩大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和OKCoin發布公告,宣布暫停人民幣充值服務。隨後,比特幣的單價跌到了2 011元人民幣。

2014年7月9日 波蘭財政部確認比特幣作為一種金融工具

2014年7月9日,波蘭財政部副部長沃伊切赫·科瓦爾奇克(Wojciech Kowalczyk)發布了一個文件,確認了比特幣在波蘭現有的金融法規下可作為一種金融工具。

2014年7月12日 法國發布比特幣新規

2014年7月12日,法國經濟和金融部門表示將在當年年底對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金融機構和個人使用者實施監管措施。「雖然目前虛擬貨幣的體量不可能對經濟體系產生影響,但這些非官方的貨幣正在發展,並且存在非法或者欺詐的風險。」

2014年12月11日 微軟接受比特幣支付

全球計算機巨頭微軟於2014年12月11日宣布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選項,允許消費者用比特幣購買其在線平台上的各種數字內容。根據微軟官方商店的支付信息頁面,美國的消費者可以用比特幣為他們的微軟賬戶充值。

2015年10月22日 歐盟對比特幣免徵增值稅

歐盟法院於2015年10月22日裁定,對於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的交易將免徵增值稅。這一決定對於比特幣交易群體而言,將是一次重大的勝利,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在接下來的虛擬貨幣交易中,將無須繳稅。

2015年12月16日 比特幣證券發行

2015年12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在線零售商Overstock通過比特幣區塊鏈發行該公司的股票。據Overstock提交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S–3申請,該公司希望通過區塊鏈發行最高5億美元的新證券,包括普通股、優先股、存托憑證、權證、債券等。

2016年4月5日OpenBazaar上線

去中心化電子商務協議OpenBazaar的開發者於2016年4月5日發布其首個正式版本軟體。OpenBazaar能夠讓點對點的數字商務成為可能,並使用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方式,類似於一個去中心化的「淘寶」。

2016年5月25日 日本認定比特幣為財產

日本參議院於2016年5月25日批准了一項監管國內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法案,法案將比特幣歸類為一種資產或財產。

2016年6月 民法總則劃定虛擬資產保護範圍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2016年6月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次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提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議案的說明。草案對網路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做出了規定,這意味著網路虛擬財產、數據信息將正式成為權利客體,比特幣等網路虛擬財產將正式受到法律保護。

2016年7月20日 比特幣獎勵二次減半

第420000個比特幣區塊已被開採完畢,區塊獎勵於2016年7月20日迎來了第二次減半,成功降至12.5比特幣。由於之前的減半發生在第210000個區塊,當時的貨幣通貨膨脹率從12.5%下降到了8.3%,而此次獎勵減半發生在第420000個區塊,將通貨膨脹率降至4.17%,所以接下來的獎勵減半將發生在第630000個區塊,時間約為4年之後。

2017年2月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試運行

中國央行或將成為全球首個發行數字貨幣並將其投入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據悉,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台試運行。

鏈知道

想看懂區塊鏈,關注這一個公眾號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知道 的精彩文章:

TAG:鏈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