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莫讓時光辜負了才華

莫讓時光辜負了才華

作者:文熠

來源:微信公眾號【職場行走】worksmart99

無論是多年HR工作過程,還是在 "在行" 做個人職業發展諮詢的過程,都會遇到讓人再三嘆息的事例。

這些事例不是小說,而是發生在他人身上實實在在的經歷,重要的是,結果已經呈現在那裡,並沒有人生AB劇的反轉機會。

1. 優等生菲菲畢業後的12年

菲菲的成長曆程應該會讓大多數人羨慕,包括我在內 —— 從小到大的學霸,考進TOP10的高校,選擇了該校最好的專業之一,一路獎學金,順利畢業,拿到知名企業的offer。

如果把時間定格在2005年,那她之前的歷程幾乎可以說是金光閃閃的。 但時間並沒有停下,並且已經奔流到了2018年。

她尋找職業諮詢的原因,是在已經過去的12年半時間裡,她忠心耿耿的服務於這一家公司,但職場收穫寥寥,職位只從最基層的人員微幅上升了一檔,都沒有「跑贏通脹」。

職業成就與之前的光燦歷史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與菲菲對話的過程中,她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觀點:

1. 我做事情特別認真,習慣把精力聚焦在一件事上,會自動忽略其它

2. 剛畢業那幾年這個行業不是不錯的,只是後來慢慢不那麼好了

3. 我以前沒想過要去爭取什麼,小時候上學都是學好了自然就是第一

4. 我知道自己偏內向,也曾努力去改變,但對工作沒什麼直接幫助

5. 我從沒做過職業規劃,這次也是好友建議,我才來試試的

應該說,缺少對自己職業生涯的整體梳理、分析,缺少對自己與行業的深入思考,缺少系統的職業規劃,是影響她這12年的關鍵原因。

於是,12年時間,把如此耀眼的才華,低調的埋進了繁冗瑣事的塵埃里。

2. 許多人都不了解 「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伴隨著「職業化」而來的,而職業化,又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所以,這個概念本身的歷史並不是太長。

對於我們來說,中國的工業化本就啟動得比較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布局;同時由於這個過程一直伴隨著計劃經濟,工作處於「分配」和「安排」模式,並無自由選擇的空間。

自主擇業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才真正較廣泛的開始,進入新世紀之後,大學畢業完全不再包分配。

九十年代後期到2005年之前畢業的人群,是自主擇業的第一批小白鼠。

那時候,沒有「面經」,沒有套路,更沒有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辦主要工作是發「三方協議」和統計就業率。

許多人帶著簡單純樸的想法找工作、討生活。接下來會發生的事,就全部交給運氣。

運氣好的,服務的公司有完善的職業通道設計;運氣更好的,碰到有一位有心提攜的上司;運氣爆棚的,正好滿足老大對員工的所有期望,於是一飛衝天了。

但更多的情況,是在人潮人海中漫無目的的漂蕩,就算沒遇上大風大浪,但也遠沒有抵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3. 清晰的職業規劃打造的「牛人」 M

幾年前認識了一位職場「牛人」 M,目標明確、腳步堅定、成績斐然。

M的教育背景是不錯的,但肯定也不是頂級;專業也還不錯,但也不是最緊缺的。

他對自己的發展目標非常明確:專業只是一塊敲門磚,他要用綜合實力突圍,最終成為房地產行業量級較高的綜合管理角色。

大學裡,成績只是中上,但他競選為校學生會主席,也爭取到了最好的企業實踐機會。

畢業後,進入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企業有良好的人才培養計劃。

畢業入職,首先在總部輪崗,熟悉多個版塊業務(許多都與他的專業無關);同時,按公司培養人的機制,他先後進入幾個專題研究組(相當於進行專業集訓),做深度研究,為公司提供決策信息。

一年後,派到項目一線,從最基層的工程管理人員開始。無論盛夏還是嚴冬,每天在施工現場一線。按M的話說,他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因為他清楚這些日晒雨淋對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用三年時間,跟完了一個半項目,熟悉了所有的程序與細節,升為工程經理。

成為工程經理的他,開始涉及其它專業,與設計溝通圖紙,與成本溝通招標採購,與營銷溝通推盤配合。

畢業六年後,成為了項目的助總,並且是重點培訓對象。

畢業八年,升為項目副總,項目總經理是區域老大兼任,他基本上要全盤負責項目的整體。

畢業十年,另一家不錯的公司將其獵至旗下,任城市公司總經理,同時負責二個項目,和新的土地拓展。那一年,M是32歲,年度固薪160萬,獎金另計。

由於家庭原因(其父也是企業高管),他從小被培養成目標明確、行動果敢的樣子。

加之,畢業後進入了好公司,企業專業的人力管理體系為他提供了清晰的職業路徑,於是職場牛人誕生了。

4.職業生涯規劃帶你去最想去的地方

就像我們出門旅行,需要明確目的地、交通工具、目標景點、費用預算、服裝準備等等。

我們的職業歷程,也需要一系列的準備。

旅行看起來貌似簡單,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人,要做好這麼多選擇,真不是一件容易事,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更喜歡選擇旅行社跟團。

職業生涯的規劃,雖然從過程來看與準備一次旅行有頗多相似之外,但複雜度高出N個量級。

只從「目標」環節看,難易差異就已經巨大。

想領略大都市的風采,就最好選北京上海,而不是鐵嶺;想感受國際時尚前沿,最好是巴黎米蘭,而不是西安。 這些內容屬於常識,容易得出結論。大不了白跑一趟,下次再去一次也不是什麼大事。

但一個人應該選什麼專業、做什麼職業,涉及到的變數就太多,光要弄清楚變數有哪些就足夠難,各個變數對個人的影響就更難於梳理清楚。

更重要的是,需要做職業生涯規劃的人,都是從來沒有完整經歷過一次職業歷程的人,至少沒有經歷過職業高點、沒有達成過一次職業理想,更多的職場新人,連職場是怎麼樣都不清楚。

而職業歷程一旦完成,基本上就沒有太多迴旋空間。

雖有婚紗女皇薇薇王這種從40歲才開啟人生新里程的勵志代表,但只是極少的個例。 絕大多數人如果在四十上下發現職業選擇錯誤需要重來,極難反轉。

可嘆的是,許多人也正是在這樣的年齡段才發現職業生涯出問題了,因為年輕一些的時候總覺得還有時間和機會。

就像手裡滿倉卻被腰斬的股票,總以為過兩天就回升一直沒捨得調倉;誰知卡在虧本50%的關口上,進退兩難。

5.職業發展是人生大事,需要專業的指導

就連旅遊,都知道需要先做攻略,沒出過遠門的人更是會依靠旅行社。 卻有太多人,在職業發展的歷程中,是從沒有做深入思考的。

就像文章開頭提及的菲菲,如果她在畢業前聽過一次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如果她選擇了一個朝陽行業里的成熟公司,為她提供足夠的職業發展指導,如果她在職業行進2、3年時,就尋找職業生涯諮詢,可能現在的職業高度會完全不同!她在多個方面,都比M有優勢(雖然也有她的劣勢)。

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你了解自己、了解環境,進而做出相對適合的選擇,選擇包括:城市、行業、企業、專業,以及在職業發展過程中設定發展路徑、提升職業素養,做好轉折點決策等等。

職業生涯規劃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每3~5年進行一次回顧與調整。

但職業道路上最關鍵也就那麼幾步,一旦進入職業成熟期,自我分析與判斷的能力也就相應提高了。

職場前期,需要專業人士給予你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 專業人士要滿足幾個條件,職業經歷豐富、職業成績良好、職業規劃相關知識基礎、良好的溝通意願。

如果你真的想出去旅行,就一定能找到旅行社; 如果你真的在乎自己的職業發展,最好去尋找找合適的職業輔導專家。

讀書高考不容易,上班下班更不容易,切莫讓時光辜負了你的才華。

作者介紹:文熠,70後,坐標深圳,上市公司HR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奮戰職場多年,熱愛寫字,樂於分享。本文來自個人公眾號:職場行走(worksamrt9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不換腦子就換人,還適用嗎?
培訓必須注重訓練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