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越舊事略述

古越舊事略述

古越舊事略述

大夥都知道我們學六壬的,都十分崇拜范蠡。因為他的成就很高,但似乎又給了我們一條步其後塵的路,正值清明時節,我昨日特去諸暨的范蠡祠祭拜先賢。

說到諸暨,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西施和珍珠。當地人除外,很少有人知道諸暨曾經是古越國的都城所在。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紹興,也就是越城區,也就是當年勾踐做完奴隸回來之後,范蠡所修建的新都。今天,這兩個地方我都要講一下。

先說諸暨,在紹興建城之前的古越國國都一直都是現在的諸暨,如果從大禹那會兒算起,諸暨作為古越都城至少1000多年,只是那地方山區裡面,在古代相對閉塞一些。屬於山地丘陵圍繞的小盆地。就像我之前論台州臨海的府城一樣,這就是一個風水寶地,有糧食有糧食,要資源有資源,要人口有人口。

從地圖上看,即便是現在,主城區也比紹興的越城區要大。而且,在《越絕書》中記載此地若耶溪產銅礦。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可以說事戰略資源,就跟現在的石油一樣,誰擁有銅就相當於擁有世界。

人嘛,看見別人有啥好東西總會想搶,自己一嘚瑟總會想裝逼。所以,吳越戰爭必然事件,不是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意思就是,有便宜不佔王八蛋嘛。然後,勾踐作死窮兵黷武,慘敗的一塌糊塗,細節我就不展開了。

重點是,為什麼遷都?為什麼遷都地是紹興?是誰提議組織的整個遷都建城的工作?

1.為什麼遷都?

范蠡給出的理由很簡單,諸暨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但是交通太多閉塞,關門過日子很好,但是想要稱霸中原是不可能的。單論這一點,我就十分欣賞范蠡根據實際情況出發解決問題的做事態度。

諸暨是有一個好地方嗎?確實是。但是對於想要稱霸中原的越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所以不管金山銀山再好,該遷還是要遷。對應身邊的一些現象大家意會,我就不吐槽了。

2.為什麼遷都地是紹興?

關於遷都地選在紹興,范蠡有過一段話「唐虞卜地,夏殷封國,古公營城,周雒威折萬里,德致八極,先直欲破強敵收鄰國乎?」意思是說,這6位王者,之所以能稱霸天下,建立偉業,都是他們都城建的地理位置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風水好。

范蠡: 「今大王欲立國建都,並敵國之境,不處平易之都,掘四達之地,將焉立霸主之業?」

這句話十分直接,說出了遷都的根本目的,與選址紹興的原因。第一條,就是要處平易之地建都;第二條就是要有方便的交通。而紹興,處於寧紹平原的之上,而且交通肯定比諸暨方便,至少不用走山路,對於行軍作戰十分有利。

3.范蠡對於建城是如何組織規劃的?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蘇州城的選址和城建。伍子胥當年負責修建了蘇州古城,其六壬術數的精湛程度不做介紹。而吳國的強盛興旺基本都是伍子胥建完蘇州城之後。

而范蠡建造紹興越城,雖沒有伍子胥建姑蘇城那樣的氣勢磅礴,(即便是現在的蘇州城也是大城市可與杭州並稱),也沒有姑蘇城的繁華給人感覺總是略顯破舊。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實用才是最重要的,此城建立之後,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佳話。

那麼,范蠡建的這個小城,到底具有哪些優越性呢?

我略作描述:

首先是軍事規劃,講究的是進可攻,退可守,而范蠡建的城就符合這一要求。

此為越城區的飛翼樓,即使越王宮的一部分,也是軍事上的瞭望台,據說以前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錢塘江,現在高樓林立自然軍事價值就少了幾分。

范蠡當時建城,紹興還是大片的沼澤地,從現在的地圖上也可以看出來

到處都是水路縱橫,土地都是被水圍繞的一塊一塊的,像豆腐塊一樣,這樣的土地應該都是通過壘土之後,才用了使用價值。而范蠡,在這樣的沼澤之中建城,難度可想而知。他利用越城周邊的多座孤山地勢稍高用以建城,把原本的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這是高境界的操作。紹興,即便是現在城內水路依舊十分交錯,都得益於范蠡當時的規劃。

我在諸暨返程的途中路過蘭亭,順便祭拜了一下新建伯陽明先生。

此為局前明堂,氣勢磅礴,纏護都有,案山偏小,不過也算是難得的大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壬式術數交流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壬式術數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