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味中藥——杜仲
導言:一說杜仲,很多人想的八成是「壯陽」,雖說是有補腎的功效不假,但杜仲藥用的歷史悠久,臨床應用廣泛,只認為杜仲壯陽也太埋沒了其「植物黃金」的名頭。(編輯/三木)
藥用杜仲
杜仲(或者說組成中有杜仲的青娥丸)是治療腎虛腰酸腰痛的常用方葯,許多慢性腰部疾病,包括腰部軟組織、腰椎、後腹膜臟器、盆腔等的慢性病,如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慢性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都有慢性腰酸腰痛的癥狀。患者腰痛腰酸,喜敲喜暖,中醫辨證為腎虛。杜仲與川續斷、補骨脂、菟絲子等同用,有改善癥狀的效果。另外杜仲安胎的功效是通過補腎、固沖任安胎,臨床多用於沖任不固所致的胎動不安或頻慣墮胎,並能治療妊娠腰酸腰痛。
杜仲降低血壓的作用是近代研究發現後才運用的,是中藥應用的發展。它對原發性高血壓和腎性高血壓都有功效。現臨床上降壓藥很多,很少使用杜仲製劑來治療高血壓,但用杜仲改善頭暈頭痛、身體困重等癥狀的效果比較好。
(相關內容可見往期推送:每天一杯降壓茶,方便有效少吃藥)
杜仲之名源於傳說。李時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義。」杜仲樹皮折斷後可見銀白色細絲,別名的絲綿皮、木棉等也因此而得。這種白絲是一種硬性橡膠,化學上稱為杜仲膠。絕緣性強,抗海水侵蝕,是一種很好的工業原料。
食膳與實際應用
杜仲用於食膳無疑要經過加工,它的食療講究也多。杜仲比較多的是鹽炒,原料與鹽水拌過,晾微干後炒為鹽炙。而在葯膳烹調製作的過程中,需要先將杜仲和食物分別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提取和烹調,然後再按規定的要求組合在一起製成葯膳。比如杜仲腰花,烹調方法宜用「炒」,而杜仲不能在短時間的炒制過程中釋放藥性,更不能食用,因此應先將杜仲提取成藥液,再按用量調拌腰花炒制而成。
曹操雞
而要說杜仲食療,怎麼能不提到曹操雞呢。史料記載,曹操常年患頭風病,每因疲勞、緊張、憤怒而頭痛。相傳建安十三年,曹操在統一北方後,率大軍興師南下伐吳,行至廬州(今安徽合肥一帶),因舟車勞頓,過度疲乏,頭風病又犯。隨軍醫官開出一張藥方交與膳房煎煮。膳房的廚師素知曹操愛吃雞,便選用了當地的仔雞作為主料,將藥方中的葯配以一些香料鹵煮入味,共同烹製成一道葯膳雞。曹操品嘗後覺得味道鮮美,非常喜愛,待半隻雞下肚後,頭痛居然有所減輕。連著吃了幾頓後,頭風病控制不犯了。自此,曹操每次出征,只要有條件都會命膳房烹制這道雞,這道葯膳雞也因此而得名「曹操雞」。大家也許會問,雞肉雖然有一定的營養,美味可口,但本身並不能治療頭痛、頭昏,為什麼曹操雞就能夠治療曹操的頭風病呢?這當中的關鍵就在於那位軍醫處方中的兩味中藥——天麻與杜仲。
杜仲食療
痛風
腎虛絡阻
【臨床表現】
腰膝酸軟,關節疼痛有定處,皮下結節,神疲乏力,頭昏耳鳴,健忘,舌淡苔白微膩,脈沉弱或細而無力。
【食療葯膳】
天麻杜仲粉:天麻 150 克,杜仲 150 克。將天麻、杜仲烘乾研末,備用。
頸椎病
肝腎不足,氣血兩虛
【臨床表現】
頸項疼痛多年,或為年老體弱之人,伴頭暈眼花,手足痿軟無力,步行緩慢,舌質淡,苔薄,脈沉弱。
【食療葯膳】
復方杜仲地黃藥酒:熟地黃 100 克,杜仲 50 克,當歸 50 克,赤芍 50 克,桂皮 50克,白酒適量。將上藥乾燥粉碎成粗粒,用白酒 1000 毫升,浸漬 10 ~ 15 天,過濾,補充一些白酒繼續浸漬藥渣 3 ~ 5 天。過濾添加至 1000 毫升即得。
(與「杜仲酒」相關的內容可見往期推送:強腰補腎選杜仲,腰板大丈夫)
今日登場書籍
《葯膳食療學》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外感咳嗽治以「宣、清、潤」,雜內傷病機更應細辨用藥
※食道癌飲食不下,竟然用兩味葯的小方治好了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