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菩薩戒本經》(32)

四十一輕戒(24)

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文 / 觀諸法如

慈氏菩薩說?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於姑臧譯

乙二、明四十一輕(分三科)

丙二、別列四十一(分四十一科)

丁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若菩薩,如是見,如是說,言:「菩薩不應聽聲聞經法,不應受,不應學。菩薩何用聲聞法為?」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何以故?菩薩尚聽外道異論,況復佛語。不犯者:專學菩薩藏,

未能周及。

第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若菩薩,如是見,如是說,言:「菩薩不應聽聲聞經法,不應受,不應學。菩薩何用聲聞法為?」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大乘佛教很尊重小乘佛法,並不排斥小乘佛法。但小乘佛教的學者就是排斥大乘。「若菩薩,如是見」,若是菩薩有這樣的見地,依據他的見地,發出來這樣的言論:「菩薩不應聽聲聞經法」,發了無上菩提心,要廣度眾生的菩薩,不應該去學習小乘佛法。「不應受不應學」,不應該受持小乘經論的文句,不應該學習文句裡面的義。「菩薩何用聲聞法為?」菩薩發大悲心,廣度眾生,菩薩是大乘佛法的,有很多大乘經典要學習,就能廣度眾生了,那用聲聞法做什麼?聲聞法只能自利,而不度眾生的。小乘佛法如對大乘佛法來說,是沒大乘那麼圓滿究竟。這種話是小乘佛教徒不能承認的,可是大乘佛教徒真的去廣學大乘經論,也學習阿含經的話,對比起來,當然結論是小乘不究竟,大乘才是究竟。有的菩薩就根據這種理由不學小乘,如果這樣執著的話,佛不允許的。

「是名為犯」,小乘佛法也是能得聖道,能令人轉凡成聖的,不可以輕視的,菩薩若是有這樣的見地,那他就是犯戒了。「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是染污心生起的罪過。

何以故?菩薩尚聽外道異論,況復佛語。

「何以故?」為什麼若有這樣的見地是犯戒了?「菩薩尚聽外道異論」,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還要去聽,也等於是學習、閱讀、聽人講解外道不同的理論。這些都是邪知邪見的議論,菩薩都應該聽聞學習的,「況復佛語」,何況小乘佛法是佛說的話,怎麼可以不學習呢?

菩薩也應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的,所以不學習小乘佛法怎麼能得聖道?所以不學是不對的。菩薩得四果,但他們不住在那裡,還繼續向前進,只是在那裡經過,而且更超過它而邁向佛果。菩薩是應該得一切種智才能成佛,如果不學小乘佛法,外道異論,怎可能得一切種智?所以為了成佛,菩薩沒有一樣不學習的,若有一法不學習,就不能得一切種智的。

不犯者:專學菩薩藏,未能周及。

「不犯者:專學菩薩藏」,怎麼樣才算不犯呢?說我不學小乘佛法,但是也沒有犯戒,那是什麼情形呢?「專學菩薩藏」,發了無上菩提心,當然要學習大乘佛法,所以專門學菩薩藏,大乘佛法都還沒學成,「周」者至也,就是還沒有時間,所以未能學習小乘佛法,時間還來不及,這樣子不算犯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8)八、不同聲聞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