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亞勤:最大的挑戰是人工智慧如何落地

張亞勤:最大的挑戰是人工智慧如何落地

作者:央廣網

年邁的老人不會因為不懂手機操作,而糾結是否該向年輕人求助;年幼的孩子不需要被父母手把手教,就能自主播放想看的動畫片;日常出行,不需要在風雨中等待一輛又一輛計程車,智能操控便可自如出行……這是身為百度總裁的張亞勤心中構想的一副智能生活圖景。

「而實現這一切的關鍵,就是要讓人工智慧真正落地。」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時,張亞勤一再強調。

科技的發展呼喚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體驗,最近幾年「人工智慧」儼然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加上AI,都不好意思出去融資。」在博鰲亞洲分論壇上,某投資人笑稱。足見AI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熱度。

2016年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首批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名單,分別依託百度建設自動駕駛、阿里雲建設城市大腦、騰訊建設醫療影像、科大訊飛建設智能語音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這四家平台也被稱為「人工智慧國家隊」。

百度也在近兩年做出業務調整,回歸技術,聚焦人工智慧,並提出新的使命「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如何實現這種「簡單」,在張亞勤看來,就要藉助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讓機器獲得人的部分能力,也讓更多的人沒有門檻地使用技術、便捷地享受技術成果,從而使人工智慧滲透到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更加簡單和便捷。」

作為人工智慧國家隊的代表,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快布局,據張亞勤介紹,目前百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平台,擁有全球最大的AI公開數據集。其中代表性的Apollo和DuerOS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速度」,而在張亞勤看來, 「中國速度」的關鍵就是開放,這也與人工智慧的本質不謀而合。

「AI沒有國界,創新也沒有國界。人工智慧本身應該是開放的,屬於所有的開發者,百度的將來必須建立在與產業、與每個開發者共贏的基礎上。」 對此,張亞勤表示,目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將為全球人民帶來更多機會的時代,在這個機遇當中,百度希望能讓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享受百度人工智慧帶來的便利,見證人工智慧的中國速度。

隨之而來的質疑是,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在多大程度上對人工和就業構成挑戰?中國正處在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解決失業問題的轉型中,如何應對?

張亞勤對此持審慎而樂觀態度,在他看來,人工智慧在短期內固然會淘汰一些舊的行業和工種,比如重複性的、簡單的勞動,但長遠來看,人工智慧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提供新的崗位。

「勞動不是最終目的,只是一種生存手段,是社會分配資源的方式。」他認為技術的進步最終會帶來生活的便利,從而使人們擁有更多閑暇時間,改善生活質量。

與此同時,在大公司的重金投入和眾多創業公司的相繼入局之下,張亞勤也不否認人工智慧加速發展所出現的「泡沫」。但他認為這與2000年左右互聯網情況類似,「確實存在泡沫,但互聯網本身並沒有泡沫,只是企業或者VC存在一些泡沫。」

業界評論認為,目前百度對於人工智慧的布局,基本上覆蓋了所有領域。百度大腦和百度雲共同組成了包含Cloud、BigData、演算法層、感知層、認知層、平台層的中國「最完整」AI平台架構。此架構中包含了百度一流的AI技術、海量數據和強大的大數據處理能力。

然而面對全球人工智慧的激烈競爭,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百度也面臨一系列難題,其中最大的挑戰,在張亞勤看來,就是如何讓人工智慧真正落地。

「搜索引擎始終是百度的根基。」但張亞勤認為,目前百度的搜索引擎還未發揮理想中的作用,「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圖片、語音來進行搜索,但是未來搜索將更加精確,還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搜索與匹配。」

張亞勤告訴記者,目前百度的人工智慧技術已落地到更多產品中,無人駕駛市場進一步擴大,人工智慧設備也在加速推出。未來,在內容分發領域,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百度核心業務也將紛紛聚焦產品創新,移動搜索結果將可展示視頻、音樂等更直接、更豐富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邦動力網 的精彩文章:

劉慶峰:未來每個人都有一個人工智慧助手
商湯科技獲C輪$6億融資 將加速AI平台化發展

TAG:億邦動力網 |